“人降于世,來也好,往也罷,似乎都與茶有著不解之緣?!?/p>
相傳唐代有位得道的從埝禪師,常住趙州觀音寺,人稱“趙州和尚”。
一天,寺里來了個新和尚,去拜見禪師。
趙州和尚問:“你來過這里嗎?”
“來過?!?/p>
“吃茶去?!?/p>
新和尚連忙改口:“沒來過?!?/p>
“吃茶去。”趙州和尚仍是這句話。
在一旁的院主不解,上前問:“怎么來過這里,叫他吃茶去,沒來過這里,也叫他吃茶去?”
趙州和尚回答:“吃茶去。”
于是,“吃茶去”便成為千古禪林的法語。
這典故看似平淡無味,好像總在“吃茶去”上繞來繞去。其實,個中意蘊,頗耐人尋味。人降于世,來也好,往也罷,似乎都與茶有著不解之緣。
“不經(jīng)意地一回眸,這片浸潤著鮮活生命和燦爛文化的綠葉,已經(jīng)飄過了數(shù)千年?!?/p>
的確,茶是很古老的東西。相傳茶“發(fā)乎于神龍,聞于周魯公,興于唐,而盛于宋?!?/p>
茶最初是為藥用,后來發(fā)展成為國飲。東漢《神龍·本草經(jīng)》記載:“神龍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边@說的是公元前2737年的事,距今已有近5000年了。
茶不僅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也漸漸地形成了一種文化,一種包容了儒、佛、道等多家哲學(xué)思想的文化。而茶在中世紀(jì)輸往英國,博學(xué)的勃萊迪牧師稱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里,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唐代,茶由日本僧人最澄大師帶到日本,成為“萬病之藥”。
在中國,“茶通六藝”,是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的載體。據(jù)《華陽國志》記載,早在西周時期,茶就與丹、漆、蜜等一道被作為貢品。到了東周時期,人們已經(jīng)將茶當(dāng)作食物烹之食之。西漢時,已經(jīng)有了專門的烹茶用具和出售茶葉的店鋪。唐代,茶發(fā)展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飲茶幾乎成了全民的一種生活習(xí)慣。641年,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將茶帶到吐蕃,開西藏飲茶之先河。而茶圣陸羽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即誕生于此時。
到了宋代,飲茶已成為人們?nèi)粘I钪锌畲腿说亩Y儀;而此時民間盛行的“斗茶”之風(fēng),則把品鑒茶葉優(yōu)劣、交流沖泡技藝、推廣飲茶文化推向一個新的高峰。明清時期,由于文徵明、唐伯虎、祝允明和徐禎卿等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倡導(dǎo),飲茶之風(fēng)開始趨于清淡雅致……
不經(jīng)意地一回眸,這片浸潤著鮮活生命和燦爛文化的綠葉,已經(jīng)飄過了數(shù)千年。如今,沁人心脾的茶香早已漂洋過海彌漫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飲用食用的功效,更是將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散布到了世界各地。
“縱有七彩神筆,也繪不完中國茶的多姿多彩;縱有萬語千言,也書不盡中國茶的秀美神韻。”
我國擁有悠久的產(chǎn)茶歷史、遼闊的產(chǎn)茶區(qū)域、眾多的茶樹品種、豐富的采制經(jīng)驗以及精湛的品飲藝術(shù),這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中國茶類按照鮮葉加工方法和品種上的差異,可以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和黑茶六大類。
有一種產(chǎn)于蘇州吳縣洞庭山的茶,每年春分至谷雨時節(jié),采摘一芽一葉初展,成茶條索纖細(xì),卷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湯色碧綠清澈,香氣濃郁,滋味鮮醇。此茶早在宋代就作為貢品上貢朝廷,它不僅有獨特的卷曲外形、碧翠的湯色和濃郁的香氣,更有一個美妙的名字,那就是“碧螺春”——看見這個名字,不由得讓人聯(lián)想起充滿青春氣息的美少女。
有一種堪稱國寶的茶中奇葩,它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上,現(xiàn)今僅有3棵高懸崖上。每年早春茶芽萌發(fā),芽頭微微泛紅,每當(dāng)陽光照射到這三棵茶樹時,遠(yuǎn)遠(yuǎn)望去,它們紅艷似火,就像披上了紅色的袍子。于是,人們就給了它們一個絢麗的名字——大紅袍。用它的葉子制成的茶,外形條索緊結(jié),色澤綠褐鮮潤,湯色橙黃明亮,香氣馥郁而持久,滋味醇厚,“巖韻”十足。它理所當(dāng)然的茶中王者姿態(tài),令無數(shù)的茶癡心馳神往。
聽說過能喝的“古董”嗎?它就是產(chǎn)于云南的普洱茶。早在3000多年前,云南人就開始將野生的大茶樹馴化、栽培到園地。他們因地制宜采用特殊工藝制成的茶磚、茶餅,早在千年前就被馱在馬背上,成群結(jié)隊地翻山越嶺、穿越河谷,輸送到世界屋脊和茫茫大草原的游牧人家。經(jīng)高低溫差和干濕氣候的變化而釀成的獨特陳香,鑄就了它卓爾不群的品位。品普洱,不僅是在觀賞它如酒醉的斜陽血色、嗅聞它從亙古走來的陳香、抿咂它聚天地之靈氣的醇厚芬芳,更是在品我中華悠悠之歷史,品我泱泱大國之文化……
“茶多內(nèi)涵慧于中,茶攜乾坤能養(yǎng)性,與茶結(jié)緣,就是與健康結(jié)緣?!?/p>
茶,不僅因其色、香、味、形等外觀讓人賞心悅目,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的的飲料,還因其豐富的內(nèi)含物而成為人們爭相追捧的保健飲品。
傳統(tǒng)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茶味苦、甘、性涼,入心、肝、脾、肺、腎五經(jīng)??嗄転a下、燥濕、降逆,甘能補益緩和,涼能清火、瀉火、解毒?,F(xiàn)代研究也發(fā)現(xiàn),茶多酚具有抑制癌細(xì)胞的作用;兒茶素能抗氧化,它能夠促進(jìn)膽固醇的分解,緩解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從而起到降脂的作用;脂多糖能顯著提高人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還具有良好的防輻射功能。烏龍茶的抗炎癥,紅茶的驅(qū)寒、消食,普洱茶的降脂減肥等功效為人們津津樂道。而各種花茶不僅保留了茶葉原有的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抗輻射等保健功能,還因與鮮花結(jié)合又使其具有了鮮花的藥性特征,從而比單純的茶葉具有更加廣泛的保健效用。
茶能養(yǎng)性,是由茶道所含的基本精神所決定的?!昂汀?、“靜”、“怡”、“真”這四個字,被公認(rèn)為是中國茶道哲學(xué)思想的核心?!昂汀笔侵袊璧赖恼軐W(xué)核心;“靜”是茶道修習(xí)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則是中國茶道的終極境界。
“有佳人之妙質(zhì),兼詩禪之韻味。茶能夠帶領(lǐng)我們從物質(zhì)的藩籬穿越到精神的王國?!?/p>
我們的祖先認(rèn)為,天下萬物由五類元素組成,它們是:金、木、水、火、土。中國人很信奉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殊不知,一杯清茶在手,五行俱全,相生也好,相克也罷,全在掌上杯中。
茶,除了可以解渴,還可以養(yǎng)心。在這個躁氣過重的時代里,靜下心來泡泡茶、品品茶,是最好的醫(yī)心良方。
在尋常百姓家,它雖與柴、米、油、鹽、醬、醋并為清晨開門“七件事”,但它卻是俗中之雅物,它具君子之品格,有佳人之妙質(zhì),兼詩禪之韻味。如果我們每天能夠抽點閑工夫,將品茶當(dāng)成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儀式,它就可以讓你隨時隨地清心靜氣,讓你跟隨這種草木之性,將自己還原到自然之中。
茶里到底有什么?于丹說:“它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隱藏著一個人的世界觀,甚至是人亮給這個世界的名片?!?/p>
清茶洗滌過的人生,必然有不同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