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單介紹了伯努利定律的由來以及它所能解決的實際問題,并就采用注射器抽血所需要的時間,利用伯努利定理加以定量的計算求解。
【關(guān)鍵詞】伯努利定理;注射器;抽血
1912年9月20日,隸屬于英國白星航運公司的奧林匹克號郵輪——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輪船之一——離開南安普敦的碼頭前往紐約。奧林匹克號(R.M.S.Olympic)(1911-1934)是白星公司奧林匹克級郵輪中的首艦,也是泰坦尼克號的姐妹艦。長269.68米,寬28.19米,載客2764人。在懷特島東北海域,與皇家海軍的“霍克號”巡洋艦相遇。由于航速相近,所以久久遙遙相望,遠洋輪上的旅客還不時向軍艦揮手致意?;艨颂栆苍诟咚俸叫校瑑伤掖芸炜繑n到一起高速并行。當霍克號接近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遠洋輪的100米處時,忽然霍克號向左拐過去,好像奧林匹克號是一塊巨大的磁鐵一樣,幾乎筆直地向大船沖來。7350噸的霍克號和45000噸級的奧林匹克號撞到一起,“霍克”號的船頭撞在“奧林匹克”號的船舷上。這次撞擊非常劇烈,以致“霍克”號把“奧林匹克”號的船舷撞了一個大洞。奧林匹克號上的1300名乘客被送回了岸上。在南安普敦草草修補之后,返回貝爾法斯特進行大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次意外的船禍?在當時,誰也說不上來,據(jù)說在海事法庭審理這件奇案的時候,“奧林匹克”號的船長被判做過失的一方,因為法院的判決書說他沒有發(fā)出任何命令給橫著開來的“霍克”號讓路。
1942年10月,“瑪麗皇后”號運兵船載著巧1500名美國士兵從美國出發(fā)開往英國,運兵船由“寇拉沙阿”號巡洋艦和六艘驅(qū)逐艦護航,在航行途中,與“瑪麗皇后”號并列前進的“寇拉沙阿”號巡洋艦突然向左急轉(zhuǎn)彎,與運兵船船頭相撞,被劈成兩半。這些就是著名的“船吸現(xiàn)象”,因為當時不知道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很多類似的損失都無法避免。
如果要了解“船吸現(xiàn)象”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被稱為“流體力學之父”的丹尼爾·伯努利。他通過無數(shù)次實驗,發(fā)現(xiàn)了“邊界層表面效應(yīng)”:流體速度加快時,物體與流體接觸的界面上的壓力會減小,反之壓力會增加。為紀念這位科學家的貢獻,這一發(fā)現(xiàn)被稱為“伯努利效應(yīng)”。1738年,他發(fā)表了十年寒窗寫成的《流體動力學》一書。他用流體的壓強、密度和流速等作為描寫流體運動的基本概念,表述了關(guān)于理想流體穩(wěn)定流動的伯努利方程,這實質(zhì)上是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另一形式。
伯努利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