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以人和家庭為主體,它強烈地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寄望和性格特征。就端午節(jié)的文化訴求來講:
首先是辟邪與祈福方面。端午在夏歷中是一年之陽的開始,春夏之交疾病與災異都陡然多了起來。古人把五月看成是邪氣叢生的“惡月”, 當時的人們也弄不清疾病增多的原因,也沒有很好的防病除疫的辦法,就借助他們可以信賴的巫術手段,祛病辟邪,求吉祈祥??陀^地說,很多方法并非無效,有些 還很“靈驗”。比如說采藥:古人認為端午之日采擷的藥材有特別的功效;懸掛菖蒲、艾草:把這兩種藥材懸掛在房門上可祛病辟邪,菖蒲葉子本身像一把寶劍,艾草則可以做成“艾虎”和“艾人”,求得健康吉祥;飲藥酒:喝雄黃酒、蒲酒等藥酒以祛毒健身;洗藥澡:用蘭草或菖蒲、艾草泡水或煎水來洗浴以除疫;占驗:如以端午是否有雨占卜今年的吉兇;辟邪佩飾:人們用五彩絲、五色繒、肚兜、繡球等小飾品以驅邪辟害等等。
其二是懷念與紀念或曰祭祀方面。除前面說到的吃粽子、賽龍舟以紀念屈原外,還有很多地區(qū)和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以紀念不同的歷史人物。比如江浙一帶的部分地區(qū)沿襲本地古老傳統(tǒng),以端午節(jié)紀念伍子胥和孝女曹娥。此外,還有紀念介子推、紀念張?zhí)鞄?、紀念鐘馗、紀念黃巢等多種說法(據了解,全國各地古往今來受到端午祭祀的人物共有17 人,包括清官、名將、英雄、豪杰、詩人、孝女等,以伍子胥首開先河, 屈原影響最廣)。
第三是團聚和娛樂等方面的。比如斗百草:白居易有詩:“弄塵或斗草,盡日樂嬉嬉?!狈从沉硕凡萦螒虻南矐c氣氛;回娘家等:端午 又稱“女兒節(jié)”,包括把小閨女打扮漂亮和已嫁之女回娘家吃粽子,突出反映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一個共同指向,即親情團聚和天倫之樂;送扇子:夏季來臨,互贈扇子互 相祝愿。當然,這些習俗也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地增加和變化著,很多端午之初的風俗也在逐漸地淡化和退出。
就端午節(jié)的文化精神來講:
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人類與自然既和諧相處又主動調節(jié)的生活智慧;二是尊重一種舍身報國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精神信仰;三是崇尚一種剛正不阿如明月清風的道德人品。
香包
端午是嘉興女子大顯身手的好時機。前數日,她們就開始縫制一種形似荷包的繡花袋,里面放上雄黃、蒼術、香草等中草藥,小巧可愛,香氣撲鼻,所以稱為“香包”,或稱“雄黃荷包”,帶在身上,可以驅瘟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