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這些偉人腦袋有多大嗎?想知道去哪里尋找頭頂上的美麗嗎?想知道什么能留傳百年嗎?想知道現(xiàn)在哪里還有“前店后廠”的隱秘之所嗎?想知道企業(yè)憑借什么能贏得百年口碑嗎?讓我?guī)阕哌M藏在北京繁華鬧市街巷中的特色博物館,領略一下鬧中取靜的帽子文化。
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qū)東四北大街368號的盛錫福帽店,是京城一個響當當?shù)睦献痔?。銀街作為老北京獨特的商貿(mào)景觀依然保持著它的興旺,而盛錫福老字號能夠生存下來卻是幾經(jīng)沉浮,經(jīng)過一點一滴的艱苦奮斗。盛錫福從“制帽作坊”、“帽業(yè)專家”發(fā)展到“帽子博物館”,擁有了百年歷史,盛錫福品牌以先行者的身份在行業(yè)中得到認可。
這座獨特的帽文化博物館,建在了前店后廠傳統(tǒng)格局的北京盛錫福店中,表面看來就是一家老字號帽店,其實內(nèi)藏玄機。走近盛錫福,門前吳佩孚書寫的“盛錫?!比齻€大字圓潤飽滿。青瓦紅柱石墻古色古香,雕梁畫棟又平添了幾分精致大氣。前店里,冬天的皮帽、夏天的時裝帽不分四季、一應俱全,琳瑯滿目擺滿了貨架,銷售人員表示,“其實這里品種還不算全,你要是想看得更全,可以去我們王府井店,那里有我們7大類4000多個品種的商品呢!”
領袖帽聚集地
這個店面的柜臺旁邊就是博物館的入口,木制的仿古門開啟了民族品牌的百年歷史。眼前,木影壁墻上盛錫福幾個大字呈現(xiàn)出來,博物館的廬山真面目得以一窺。首先,進入盛錫福百年歷史展廳,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講述了盛錫福1911年從天津起家,山東人劉錫三在沽衣街開辦了盛聚福帽莊,當時買賣不大。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人們開始學習西方剪去長辮,盛錫??礈噬鐣髁飨M群體的時尚需求,推銷歐美“時帽”,其仿制的輕巧美觀的巴拿馬草帽和英、法、美呢帽,成為社會上的搶手貨。1936年至1938年間,盛錫福在北京先后開了西單北大街、前門大街、王府井大街和沙灘四家盛錫福帽店。博物館地圖上標識著當時盛錫福遠銷歐美的10多個國家和地方。
不過展廳中最吸引人的當數(shù)解放后北京盛錫福為國家領導人制作的幾頂帽子。如陳毅外長出訪印度尼西亞做的金絲草草帽,為毛主席制作的將校呢圓頂帽,為鄧小平制作的烤花呢前進帽、為江澤民制作的氈禮帽。這里展示著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是為周恩來總理制作的呢帽以及最為昂貴的復制品是孫中山的海龍帽,時光交錯將兩個時代的偉人都在這里遺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在博物館顯要位置的玻璃展柜里,陳列著上世紀50年代盛錫福為周恩來總理制作的毛料圓頂帽。展出的這頂帽子是在周恩來總理的侄女周秉德的幫助下,從江蘇淮安的周總理紀念館按實物帽樣、布料復制而成的。說起帽子復制,盛錫福工作人員付蕾告訴記者,這個帽子原是盛錫福87歲的老職工李長華制作的,當時總理秘書還曾打來電話表揚盛錫福。再后來,人們看到周總理戴這帽子出席過許多會議和活動?!翱烧嬉匦聫椭埔豁攨s不是件容易的事,現(xiàn)在服裝材料更新?lián)Q代很快,要找一塊50年代的布料談何容易。為了保證復制品的真實,企業(yè)職工總動員,最終布料出在了一位職工壓箱底的褲子上,僅僅復制這些領導人的帽子我們就用了3個月。盛錫福對定做帽子的領導人頭部尺寸都有記載,不少來參觀的人都喜歡討論討論這些領袖的腦袋到底有多大,猜猜帽號和尺碼?!?/p>
帽子秘密百年傳承
走進下一個展廳,一面墻的帽盒沖入眼簾,這里大大小小滿目都是各種不同材質(zhì)的帽子盒,有的是奢華的紅皮帽盒上雕漆畫著條黑色巨龍,有的是黑底上畫滿了金龍,有的是簡樸的藤編黃色帽盒,還有更稀奇的是一個大大的木制儲物箱上有個圓錐形的托。據(jù)了解,這里共擺放著31個不同款式、不同質(zhì)地、不同年代的帽盒,從包裝的精湛程度便可見當時帽盒主人的地位。大廳的角落里擺放著一個超大的樟木箱,打開老式銅鎖后,一股濃烈的木香味撲鼻而來。據(jù)說這個木箱擁有百年歷史,可以防蟲、防潮,是店里的一個寶貝。
盛錫福皮帽制作技藝2008年6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個展廳最吸引參觀者的場所,就是展示和傳播帽文化的傳統(tǒng)技藝展示區(qū)。大廳中心盛錫福金字招牌前橫著近2米長的大木案子,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金善師傅經(jīng)常在這里接待來自全國四面八方和海內(nèi)外的友人,向大家展示皮帽的制作流程和工序,皮帽子上漂亮的菠蘿花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在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只見皮毛后面畫著鍵盤似的小格子,李師傅拿著小刀在上面行云流水般順暢的輕劃著,規(guī)律地突出來一個個小口子。金善師傅告訴記者,這叫菠蘿花,劃好后一捏一縫,帽子就能呈現(xiàn)出菠蘿外皮般的效果。帽子制作要經(jīng)過挑皮、選料、配活兒、吹風、皮張、平皮、裁制、縫合等50多道工序,用刀就有10多種技法,道道工序都有講究。而配活一道工序,就需要有數(shù)年的功力,海龍皮、貂皮、水獺皮、獺兔皮、兔毛皮、麝香鼠皮等等品種很多,不同皮子的色彩都有差別,要在上百張顏色相仿的皮子中挑出2張色彩相差無幾的,需要多年的功力。
過去皮帽制作技藝都是口傳心授的,現(xiàn)在企業(yè)總結出工藝流程,方便傳承知識和技術。皮帽子制作不像時裝帽,都是手工完成,想要機械加工比較困難,非遺產(chǎn)品制作必須遵循傳統(tǒng)技藝,要出徒至少需要3年時間。“我們制作的皮帽子的漿糊都是師傅們自己用面制做的,不但衛(wèi)生、環(huán)保,而且透氣、防潮效果要更勝一籌。傳統(tǒng)工藝的好處戴上了才知道不同,皮帽里面的帽胎是用一層無紡布、一層麻布和一層復合布做的,戴起來透氣、舒適度好?,F(xiàn)在有的皮帽內(nèi)胎是用硬紙做的,舒適度差了很多?!崩顜煾蹈锌卣f,現(xiàn)在這樣制作下來一頂帽子流程就需要兩三天時間,自然產(chǎn)量也比較低,一年也就能出個3萬到5萬頂。作為北京盛錫福皮帽制作技藝的第三代傳人,談到為何這項技藝可以流傳百年,企業(yè)也能百年屹立不倒,李師傅有自己的看法,“是因為我們這里用的傳統(tǒng)工藝好吧,而且東西都講究個貨真價實?!?/p>
李師傅演示臺旁的展示臺上,陳列著帽尺、刀子、篦子、剪子等眾多皮帽制作工具,以及各種標識著用刀技法的皮毛。盛錫福皮帽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工藝流程圖,豐富生動地以圖片形式呈現(xiàn)出來。一頂皮帽的制作遠沒有想象的簡單,讓人不得不感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背后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體會的。
頭頂上的文化
作為一個以非遺傳承單位建設的一座行業(yè)性博物館,盛錫福帽子博物館通過記錄輝煌的百年歷史,不僅講述了關于帽子的故事、帽子的文化以及帽子的演變歷程,還通過小小的帽子見證了民族制造業(yè)的百年變遷。
中國自古便有“衣冠禮儀之邦”的美譽。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冠帽一直是中華服飾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冠帽與個人修養(yǎng)、社會習俗、國家建制均有直接的聯(lián)系。民族冠帽展廳異彩紛呈,精美的苗族銀冠、奇特的彝族雞冠、塔吉克族的卷邊高頂帽……盡管展品僅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冠帽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小部分,但是足以使人感嘆各民族帽文化的豐富多樣、博大精深。
而后中華冠帽史展廳,秦代的淺缽式冠帽、長板式冠帽,漢代的長冠、進賢冠和武冠,唐代的三梁進德冠,明代皇帝的金翼善冠、命婦的鳳冠,清代皇帝的冬朝冠、夏朝冠等一個個實物,展現(xiàn)出中國冠帽文化從始創(chuàng)到成熟、從形成到繁榮、從繼承到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軌跡,生動地呈現(xiàn)了中國冠帽文化發(fā)展的輝煌歷程。
一趟參觀下來,這個藏在寸土寸金銀街上、蘊含豐富文化內(nèi)涵的帽文化博物館,盡管袖珍到只有260平方米,但四個大廳卻囊括了盛錫福的百年歷史、北京盛錫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皮帽制作技藝,以及民族冠帽和中華冠帽史這些精彩紛呈、交相輝映的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精髓。據(jù)工作人員介紹,“今后盛錫福帽文化博物館還將建設二期工程,屆時博物館面積有望達到1100平方米?!?/p>
據(jù)了解,盛錫福作為百年品牌,在遵循傳統(tǒng)工藝的同時,緊跟市場的腳步,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向前邁進。盛錫福作為老字號的民族品牌,在帽子設計和材料上不斷尋求創(chuàng)新發(fā)展,積蓄內(nèi)在的生命力。作為帽文化博物館掌門人館長李家琪表示,“盛錫福是發(fā)展中的文化,是結合了時尚的傳統(tǒng)品牌,它是民族特色的體現(xiàn),也必將在中國文化中得到更大的發(fā)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