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補鈣已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人們的補鈣意識也不斷增強,鈣的營養(yǎng)狀況也有所改觀,但依然存在一些補鈣誤區(qū)。那么,怎樣才能避開補鈣誤區(qū)?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營養(yǎng)協(xié)會專家高慧英主治醫(yī)師以及中國營養(yǎng)學會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湯平圣。
知道自己可能缺鈣的人很多,經(jīng)常服用補鈣品的人也很多。人們鈣營養(yǎng)不足主要是膳食中鈣的攝入量較少,另外還有吸收問題和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如何在膳食中攝取到足量的鈣質(zhì),并通過合理的搭配促進鈣的吸收是最為關鍵的,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補鈣誤區(qū)。
營養(yǎng)評估要先行
如果想要補鈣,首先最需要搞清楚的是目前面臨的健康問題、營養(yǎng)問題是什么。比如,某位患者現(xiàn)在很瘦或很胖,那么她現(xiàn)在最需要考慮的不是該不該補鈣,而是應該優(yōu)先考慮增重或減肥。因為在營養(yǎng)學中最講究的就是協(xié)同作用。如果一個人真的很缺鈣,他幾乎可能還會缺少很多營養(yǎng),或本身身體出現(xiàn)了一些影響鈣質(zhì)吸收的變化,單純補鈣后往往不會有身體改善的感覺,往往進行一段時間的補鈣后就會自然終止補鈣,最后得出這種營養(yǎng)保健品沒有效果的結論。
我們以最常見的骨質(zhì)疏松來舉例。骨質(zhì)疏松很可能是因為酸性體質(zhì)在作怪,單純補鈣往往根本沒有明顯作用。酸性體質(zhì)會中和人體血液中的鈣,使其沉淀在血管或臟器中,這樣,血鈣含量低了,骨頭中的鈣就會跑出來補充血鈣,導致骨質(zhì)疏松。因此,如果是酸性體質(zhì)的人,首先要到醫(yī)院進行診斷,通過藥物對身體酸性體質(zhì)進行糾正,再進行補鈣就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了。另外,補鈣還涉及本身是否有健康的腸胃,健康的腸胃也是補鈣的前提,如果沒有健康的腸胃,吸收也不會好。
高鈣食物是首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首先要注意在膳食中攝入含鈣豐富的食物,不能滿足需要再用鈣片補充。富含鈣質(zhì)的食物很多,其中奶類是補鈣食物的首選。牛奶不僅含鈣量高,而且鈣、磷比例較好,又含有維生素 D、氨基酸等促進鈣吸收的因子,吸收利用率高,可以每天喝300~500毫升,是膳食中鈣的主要來源。比如100克牛奶含鈣約104mg,吸收率也較高,在40%以上,同時從牛奶中還可以獲取蛋白質(zhì)、維生素A、B2、葉酸等。大豆含鈣亦豐富,100克中含鈣191mg,但吸收率較低,僅為15%,因其便宜易得,亦是鈣的較好來源。
除奶類及豆類外,膳食當中常吃的海產(chǎn)品如海帶、紫菜、帶骨吃的小魚、蝦皮、芝麻醬、芥菜、油菜、小白菜等、以及一些堅果類,如松子、榛子等含鈣也較豐富。在烹調(diào)方面也應注意方法,如蔬菜先用水焯過可去除部分草酸,防止其對鈣質(zhì)吸收的影響。
蝦皮,芝麻醬,堅果類雖然含鈣高,但蝦皮,芝麻醬只是用于調(diào)味,吃不了多少,堅果為高能量食物含油脂多,吃多了易致肥胖(營養(yǎng)學會只建議每周吃50克),所以這三者均不宜做為主要補鈣食物。
促進吸收是關鍵
補鈣需要科學均衡的膳食,這是鈣質(zhì)可以良好吸收的基礎和關鍵。如果膳食不合理也會導致鈣質(zhì)吸收利用率不高。一般來說膳食鈣攝入多,吸收率相應也會高,但并不成正比,攝入量增加越多時,吸收率反而會相對下降。適宜的鈣、磷比有助于鈣的吸收,適量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可以增加鈣的吸收,但過量的蛋白質(zhì)不一定對鈣的吸收有利,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脂肪酸鈣也會影響鈣的吸收;谷類中的植酸和某些蔬菜(如菠菜、莧菜)中的草酸與鈣形成植酸或草酸鈣可降低鈣的吸收;吃鹽多會增加鈣的流失,咖啡喝的多,如每日4杯以上,比不喝咖啡的人發(fā)生骨質(zhì)疏松的機率明顯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菠菜當中也含有大量促進鈣吸收的因素,包括豐富的鉀和鎂,還有維生素K。菠菜是公認的維生素K的寶庫,含量在各種生鮮食品中位居第一。維生素K不怕熱,而且和胡蘿卜素一樣需要油脂幫助吸收,吃涼拌菠菜時放些香油是幫助鈣質(zhì)吸收的不錯選擇。
此外,還要注意鈣元素存在的形式,如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碳酸鈣等,吸收率其實都差不多,但一般以碳酸鈣含元素鈣最多,所以服用碳酸鈣者也多。另外適宜的體力活動,日照可促進鈣的吸收;胃酸降低可減少鈣的吸收。
年齡不同,需求不同
人體的各年齡段鈣的需要量不同,吸收率也不同,鈣吸收率隨年齡增加而降低。嬰兒時期鈣吸收率約為60%,兒童為40%,成人為20%~25%,婦女妊娠期吸收率增高,孕前期至孕晚期36%~60%,女性絕經(jīng)后吸收率又逐年下降,從40歲~60歲吸收率下降20%~25%,一般老年人鈣的吸收率大約只有15%。
因此,要在30歲之前抓緊補鈣,因生長發(fā)育期鈣的不足會使人達不到峰值骨密度,30歲以后骨鈣要逐漸流失,補鈣可提高峰值骨密度,減緩骨量的丟失,以減少或延緩老年人骨質(zhì)疏松及骨折的發(fā)生。所以不僅小孩和老人需補鈣,年青人也要注意補鈣。對于發(fā)育期的兒童,骨質(zhì)疏松的老年人,喝牛奶少的人,可以加用鈣制劑。市面上多數(shù)人特別是中老年人補鈣往往效果不明顯。處于身體良好、快速生長期、青春期少年兒童補些鈣往往有些效果。
中國人由于膳食結構不太合理導致鈣攝入量不足,大部分人都是需要補鈣的。尤其是兒童、孕婦和老人。兒童、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多補鈣可以促進骨骼生長;孕婦補鈣非常重要,發(fā)育中的寶寶需要足夠的鈣,如果孕婦從飲食中獲取不到充足的鈣,也沒有服用鈣片進行孕期補鈣,體內(nèi)的寶寶就會掠取孕媽媽骨骼中的鈣,可能會損害孕婦的健康;老年人新陳代謝逐漸變緩,鈣會逐漸流失,缺鈣容易導致骨骼中鈣減少,容易產(chǎn)生骨質(zhì)疏松、動脈硬化、老年癡呆等疾病。
其他一些成年人也需要補鈣。習慣喝碳酸飲料、濃茶的成年人,整天在辦公室工作的\"電腦一族\",都需要補鈣。另外,專家特別提醒,補鈣的同時,也別忘了適量曬曬太陽,促進鈣吸收。
骨頭湯補鈣不靠譜
喝骨頭湯補鈣是坊間最為流傳的補鈣妙招,幾乎家家都會熬制骨頭湯來幫助家人補鈣。但是高慧英介紹說,骨頭中的鈣質(zhì)是一種結合相當緊密的磷酸鹽類的鈣質(zhì),非常難于溶于水,一般家庭烹飪所用的各種調(diào)料比如醋對鈣質(zhì)溶出的幫助也是微乎其微,且人體吸收效果差,骨頭湯里含有大量脂肪,長期服用,還容易導致高血脂、高尿酸、肥胖。因此,骨頭湯不能作為補鈣的最佳來源。
科學補鈣切莫過頭
攝入充足的鈣可以防治鈣缺乏病,提高骨骼健康水平,還可預防某些慢性病如高血壓。在醫(yī)療中鈣也有很多用途,如脫敏、鎮(zhèn)靜等。但是隨著鈣制劑的增多,需要注意鈣的副作用,一般來說每日總鈣量的攝入不應大于2000 mg,不能通過膳食攝取充足鈣的人,用強化食品和鈣制劑的時候,應注意非食物來源的鈣不要超過1000 mg。一般說鈣無明顯的毒副作用,常見的是容易便秘,有報告稱可以增加腎結石的危險,可以影響鐵、鋅的吸收和利用,這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