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簡介:
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yè)集團茶藝學(xué)習(xí)中心主任、講師。
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每周專欄《茶潮》作者。
中國海峽茶道雜志每月專欄作者。
著作《喝茶慢》。編著《約會中國茶》(合編)。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xué)分校宿舍村華文學(xué)會茶道講師。
中國福建漳州科技學(xué)院(原漳州天福茶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客座講師。
當英國人邀請你去afternoon tea,而你錯說成high tea時,英國人要不高興的。英國人從不承認high tea是他們慣有的茶文化,他們會很客氣地說那是美國人的事情。那么下午茶(afternoon tea)與高茶(high tea)究竟有什么分別呢?
一、源流
下午茶(afternoon tea)
下午茶(afternoon tea)的“發(fā)明”,一般可追溯至1840年左右,但事實上英國卻于更早的1650年左右已經(jīng)開始喝茶。不過當時茶葉是奢侈品,只有少數(shù)貴族有能力享用,紳士們可在咖啡館品飲,女士們不準進入咖啡館,便購置茶葉在家里喝。那時候茶葉非常珍貴,一般不放在廚房或客廳,女士們會將之收藏在離寢室一尺之遙的閨房櫥柜上,仆人們則不許碰觸任何茶葉與進口的茶壺茶杯,泡茶時女主人都親自動手。那時候的正餐(dinner)約于早11時至中午12時之間開始,一直延續(xù)3或4個小時,是非常豐盛的一頓。dinner完了,男士們喜歡停留在餐桌上抽煙、喝酒、聊天,女士們就轉(zhuǎn)移陣地到圖畫室或閨房喝茶、做針線和聊天。到下午5點左右,男士們覺得夠了,就會過來圖畫室參與女士們的茶會,這時候他們或許會玩玩牌或聽聽音樂,等吃過茶點(輕便的)后就散會辭別。
隨著改朝換代的更替,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不一樣了,人們的飲食習(xí)慣也慢慢隨之改變,可這種喝茶形式倒一直從17世紀流傳到20世紀,比如喝茶的時間在下午四五點左右,比如茶點是輕便的,比如品茗空間在圖畫室,比如女主人會親自泡茶……這些規(guī)矩現(xiàn)在一些較正式的茶會中,也還是許多人賴以進行的方式??梢徽f到下午茶(afternoon tea),大家就將它歸功于Anna Maria Russell, Duchess of Bedford(1783~1857),說她是創(chuàng)立者,那是頗具商榷余地的。也許是Anna Maria Russell名氣夠大,用名人效應(yīng)帶動比較占優(yōu)勢,但無論如何,在任何一個年代,能夠?qū)ο挛绮瑁╝fternoon tea)發(fā)揮其影響力的似乎都是有品位、有地位、有閑情的貴夫人,所以下午茶(afternoon tea)總使人感受到“豐盛、幸福、優(yōu)雅、高貴”的氛圍,總讓人向往、羨慕、追尋,期待自己也能夠那么美麗和快樂。
高茶(high tea)
我們并不清楚高茶(high tea)之名稱的真正由來,從什么時候開始這么叫。但很多人誤以為高茶(high tea)的意思就是上流社會才有的高級茶會,而事實剛好相反,貴族們只喝下午茶(afternoon tea)。有些人認為那是下午茶在美國的流變,尤其是一些酒店附設(shè)的咖啡館,他們在下午某段時間招徠顧客喝茶就稱作高茶(high tea),倫敦及歐洲許多地方是從來不這樣叫的,他們認為那不合規(guī)格,他們都只叫下午茶(afternoon tea)。高茶(high tea)的由來有一說法,便是戰(zhàn)后時期的英國勞工階級因生活物資缺乏,沒辦法負擔下午茶,故此只在中午吃一頓,傍晚下班吃一頓,這一頓就叫高茶(high tea)。還有另一說,高茶(high tea)源自愛爾蘭,農(nóng)夫們傍晚回到家里餓壞了馬上要吃,這一頓也就是高茶(high tea)。總而言之,熟悉下午茶(afternoon tea)那一套的內(nèi)行人,不是嫌棄高茶(high tea)不夠正規(guī),就是嫌棄它不過是勞工階級填飽肚子的一頓。所以若混淆下午茶(afternoon tea)與高茶(high tea)的概念,將會使邀約你去下午茶(afternoon tea)的主人大為不悅,他會深感失落:原來客人并不明白他的用心所在。
二、喝茶時間
下午茶(afternoon tea)
afternoon tea一般在下午4點進行。因為英國人從不在3點喝下午茶,所以還沒到4點客人就到茶室,侍應(yīng)生是會讓你等的。
反觀現(xiàn)在,好像沒什么人依照這個規(guī)矩了。當然因為現(xiàn)代人的生活習(xí)慣不同,人們不再那么按部就班什么時候到了就要吃什么,反正物質(zhì)豐富,餐廳也多的是,隨時喜歡都可以吃到。人們覺得這才是靈活處理,別食古不化,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儀式的凋落。
高茶(high tea)
傍晚下班后,6點。
現(xiàn)今由于商業(yè)化的營運,這兩種不同時間、類型與意義的茶會似乎已經(jīng)結(jié)合成一體,以亞洲地域大多城市來說,酒店推出的無論叫什么名稱的茶會,出來的模樣都毫無分別,都是以方便他們經(jīng)營的時間來推行的。如果找到一些有個性走精致路線的茶館,或許會看到不一樣的面貌。
三、喝茶空間
下午茶(afternoon tea)
以前喝下午茶的場所,一般是自家圖畫室、陽臺和庭園,但現(xiàn)在這樣做的人很少。倒是一些商業(yè)茶館和咖啡館,會提供上述那個樣子的環(huán)境。
高茶(high tea)
場所一般是自家廚房或用餐的地方。商業(yè)形式下,大多在酒店的餐廳。
四、泡茶席
下午茶(afternoon tea)
選擇矮小的圓茶幾,同時配搭沙發(fā),是美麗淑女們的專屬座位。
高茶(high tea)
一般是吃飯的高餐桌或餐椅,是餓狼似的老爺們的座位。
五、誰吃茶
下午茶(afternoon tea)
以前是貴族夫人、上流社會太太、淑女們、家族成員,現(xiàn)在則是講究品位、風(fēng)雅、有閑情的人士,所以這些茶館通常開在一片小洋房或別墅中,頗具閑情逸致。
高茶(high tea)
英國人并不特別強調(diào)這一頓(6點)叫做高茶。以前說這是農(nóng)夫勞工們的一頓,現(xiàn)在則大多屬于上班族下了班吃的那一頓。在一些城市的酒店中,往往是周末假期招徠顧客的“自助餐”茶會。
六、吃什么
下午茶(afternoon tea)
傳統(tǒng):剛出爐的司空餅、Cornish clotted cream、草莓果醬。另外有薄片小黃瓜三文治,瓜需去皮。精致的茶館都會把這些做得很精致,只需要單薄一份,只要一個不餓的感覺,不旨在吃飽,等下還要去吃正餐。
現(xiàn)在:很少人特別去做上面兩樣,有松餅已經(jīng)不錯,一般是采用當?shù)馗恻c和食品,也有提供面包、蛋糕和餅干的,大多也是當?shù)仫L(fēng)味。但都是所謂甜品,不供應(yīng)肉,表示這是輕便茶點。
高茶(high tea)
傳統(tǒng):奶酪烤面包、烤松餅、冷肉、烤面包夾煎雞蛋、蛋糕、餅和腌菜。工作一天后又累又餓,這是變相的正餐,吃飽了就可以休息了。
現(xiàn)在:酒店的茶會“自助餐”,一般提供非常豐富的食物,有肉、雞塊、面包、蛋糕、水果、菜、面、米飯、甜品等,應(yīng)有盡有,可吃得很飽。
七、喝什么茶
下午茶(afternoon tea)
傳統(tǒng):紅茶,散茶葉,非袋泡。很久以前崇尚來自中國的茶葉,后推舉印度大吉嶺或阿薩姆的紅茶。
現(xiàn)在:許多紅茶原料拼配自印度、印尼、斯里蘭卡或中國,且大家都用袋泡,只有極少數(shù)的死硬派愛好者堅決飲用茶葉。
高茶(high tea)
一般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