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義上講, 機動車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很多,即包括被撞傷的行人,又包括車上的乘客,有些情況下機動車的駕駛?cè)嘶虮S腥艘彩鞘鹿实氖芎φ?。但從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角度考察,受害人一般指機動車保有人或駕駛?cè)艘酝獾娜?,至于受害人的范圍具體包括哪些,各國各地區(qū)又有不同的規(guī)定,且都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受害人范圍的比較法考察
英國法規(guī)定的機動車事故受害人是指機動車駕駛?cè)艘酝獾牡谌?,包括機動車上的乘員。機動車駕駛?cè)瞬涣腥胧芎θ朔秶?,其依?jù)是:“被保險機動車的駕駛?cè)藛T,在法律上被認為和保險人形成法定合同關系,機動車駕駛?cè)藛T的姓名不必要寫入保險單,駕駛?cè)藛T視同被保險人?!标P于受害人范圍的規(guī)定,日本的相關立法規(guī)定的比較完善,將一定條件下的駕駛者也納入到受害人范圍中來。日本將 “他人性”作為判定受害人的標準,即“他人性”是指機動車保有人或管理人以外的人,具有“他人性”的受害人可依照法律或合同的規(guī)定向保險人請求損害賠償。特別是關于駕駛者的“他人”性問題,日本規(guī)定的較為詳細,將駕駛者分為事故當時的駕駛者和事故當時未實際駕駛機動車卻因該車輛交通事故而受到傷害的駕駛者,前者不具有“他人”性,而后者具有他人性,應為受害人。具有“他人性”的受害者可以根據(jù)《自動車損害賠償保障法》第16條第1款的規(guī)定直接向保險公司請求支付損害賠償金。至于機動車上的乘客,以及不具有機動車保有人或管理人身份的家庭成員因具有“他人性”,也屬于受害人范圍,可以請求保險公司賠付保險賠償金。
各地區(qū)的機動車責任強制保險制度都在朝著擴大受害人范圍的方向發(fā)展,意圖使更多的受害人納入到這一保障體系中來,相較之下,日本的機動車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對受害人范圍的規(guī)定較為全面,以“他人性”為標準,并且區(qū)分實踐中的不同情況,使真正的受害者能夠得到責任強制保險的救濟。
我國法律有關“受害人范圍”的相關規(guī)定
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闡明了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范圍。該法第 76 條所規(guī)定的受害人有兩種類型:一是因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而受到損害的非機動車上的行人;二是因機動車之間肇事而受到損害的人,既包括參與肇事的各機動車上的駕駛員和乘客,也包括在事故中受到損害的非機動車上的行人。但是,本車駕駛員是否屬于受害人,主要看是否是機動車之間肇事,且本車駕駛員的傷亡是由他機動車的過失造成的。如果是本車的過失造成事故發(fā)生,則本車的駕駛員應為加害人,而不是受害人。另外機動車的所有人或管理人,無論事故當時他的身份為乘客、駕駛員,還是車外行人,如果因數(shù)機動車肇事而受到傷害,當然也有可能成為侵權法上的受害人,但此種受害人不可能對自己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可能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但他們可以請求其他機動車的所有人或管理人依照侵權法進行賠償。除上述情況外,機動車一方事故中本車上的駕駛員或乘客是否是受害人?對此,該法未作任何規(guī)定,實為疏漏。其后頒布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彌補了這一規(guī)定,遺憾的是將本車人員排除在外。《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 3 條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指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傷亡、財產(chǎn)損失,在責任限額內(nèi)予以賠償?shù)膹娭菩载熑伪kU。”第21 條規(guī)定:“被保險機動車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傷亡、財產(chǎn)損失的,由保險公司依法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nèi)予以賠償。”從上述條款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機動車責任強制保險是將“本車人員、被保險人”排除在受害人范圍之外的,即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車上人員(乘客)、未駕駛機動車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即使這些人遭受了嚴重的身體及財產(chǎn)損失),均得不到賠償。
受害人范圍的重構
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相比較,我國對受害人范圍的規(guī)定過于狹窄,將很多需要救助的受害者排除在責任強制保險的保障之外。有人認為,我國的機動車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應當擴大受害人的范圍,建議將乘客、駕駛員和行人都納入受害人范圍。筆者認為如果不分情況,將所有的駕駛員都列入受害人范圍十分不妥,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駕駛員就是機動車所
有人或管理人時,應將其排除在受害人范圍之外,而當駕駛員是所有人或管理人雇傭的人員時可以把他列入受害人范圍。關于乘客是否屬于受害人范圍,筆者認為乘客(有償乘坐和好意搭乘)應屬于受害人范圍,但當家庭成員是車輛的共有人時,應排除在受害人范圍之外。
因此,筆者建議修改《條例》中受害人范圍的規(guī)定,應采取枚舉法規(guī)定受害人的范圍,盡量考慮到復雜的現(xiàn)實情況,受害人包括:(1)不具有機動車所有人或管理人身份的駕駛者;(2)乘客(有償乘坐、無償搭乘、不具有車輛所有人或管理人身份的家庭成員);(3)車外行人或其他機動車上的人;(4)法律所認可的受害者。關于最后的兜底條款建議《條例》參照日本的做法建立“他人性”標準,即車輛所有者或管理者以外的人,只要其在事故中受到了損害,就應列入受害人范圍。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