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2011年12月,王某、朱某在某市某村開辦了鑫鑫停車場,王、朱二人每日白天負責勸說停車在該村內(nèi)的司機將車停入鑫鑫停車場,若司機不從,就言語威脅司機,稱若不停入鑫鑫停車場,小心貨車的玻璃及輪胎;每日夜晚王、朱二人對未停入該停車場且無鑫鑫停車場專用停車標志的車輛進行砸玻璃、戳輪胎等毀壞行為;對未停入鑫鑫停車場但有該停車場專用停車標志的車輛不進行毀壞。朱、王二人先后多次毀損汽車玻璃、輪胎,毀壞財物價值達4000元,以此方式收取停車費3萬余元。不少司機在自己車輛被毀壞或見他人車輛被毀壞后,為保車輛免遭毀損,向鑫鑫停車場繳納1000元/年的停車費用,獲得鑫鑫停車場專用停車標志并放置在車內(nèi)醒目位置,但多數(shù)車輛繳費后并未停入該停車場。
爭議問題
犯罪嫌疑人王某、朱某二人故意毀壞車輛,并強行索要停車費的行為如何定性?
評析意見
1、觀點一:構(gòu)成尋釁滋事罪
本案中,王某、朱某二人故意毀壞車輛,并強行索要停車費的行為符合尋釁滋事罪的構(gòu)成要件,宜認定為尋釁滋事罪。
2、觀點二:構(gòu)成強迫交易罪
該觀點認為,王某、朱某二人客觀上具有強迫他人接受在鑫鑫停車場停車并繳費這一交易的行為,主觀上具有強迫他人接受交易的目的,且強迫他人接受交易的最終目的是獲取錢財,二人行為也侵犯了司機交易的自由選擇權(quán)利,符合強迫交易罪的構(gòu)成要件,構(gòu)成強迫交易罪。
3、觀點三:構(gòu)成尋釁滋事罪與強迫交易罪的牽連犯,從一重處罰。
牽連犯,指犯罪的手段行為或結(jié)果行為,與目的行為或原因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罪名的情況。即在犯罪行為可分為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時,如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罪名,便成立牽連犯,如偽造武裝部隊公文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的,可以認定為牽連犯。本案就是如此。
第一,王某、朱某二人以白天語言威脅司機、夜間毀損車輛,作為脅迫司機的手段,即二人強拿硬要、故意毀損車輛的行為是手段行為。
第二,王某、朱某二人的手段行為的目的為讓司機被迫接受停車繳費的交易,即二人讓司機被迫接受交易的行為是目的行為。
第三,王某、朱某二人的手段行為構(gòu)成尋釁滋事罪,二人的目的行為構(gòu)成強迫交易罪,成立牽連犯,從一重處罰。
4、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第一,王某、朱某二人故意毀壞車輛,并強行索要停車費的行為不符合尋釁滋事罪的構(gòu)成要件,不構(gòu)成尋釁滋事罪。因為:尋釁滋事罪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大類下,它的成立,在主觀上要求行為人尋求精神刺激,填補精神上的空虛,發(fā)泄不良情緒等流氓動機,即行為人是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對社會公共秩序的破壞,仍積極地去實施,行為人帶著一種破壞心理,蔑視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逞強爭勝,尋求刺激,追求達到在一定范圍內(nèi)可以稱王稱霸、胡作非為的目的。本案中王某、朱某故意毀損車輛、強拿硬要的行為與尋釁滋事罪的客觀表現(xiàn)相同,但是二人的主觀目的不在于尋求刺激、填補空虛,而在于脅迫他人繳納停車費用,最終目的是斂財。根據(jù)主客觀相一致原則,王、朱二人不具有尋釁滋事的主觀故意,故而其行為不可能成立尋釁滋事罪。
第二,王某、朱某二人的行為不成立尋釁滋事罪與強迫交易罪的牽連犯。因為:牽連犯的成立,要求手段行為或結(jié)果行為,與目的行為或原因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罪名,即在本案中手段行為要構(gòu)成犯罪,目的行為也要構(gòu)成犯罪。但是經(jīng)過以上分析,本案王、朱二人故意毀損車輛、強拿硬要的行為不構(gòu)成尋釁滋事罪,也即手段行為不構(gòu)成犯罪的情況下,牽連犯則無從談起。
第三,王某、朱某二人的行為構(gòu)成強迫交易罪。
強迫交易罪,是指自然人或單位,以暴力、脅迫手段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wù)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wù),強迫他人參加或退出投標、拍賣,強迫他人轉(zhuǎn)讓或者收購公司、企業(yè)的股份、債券或者其他資產(chǎn),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特定的經(jīng)營活動,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本罪必須發(fā)生在商品交易或服務(wù)交易中,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間有交易事實存在,雖然這種不平等交易,是一方強求另一方接受的交易。
本案中,王某、朱某二人故意毀壞車輛,并強行索要停車費的行為符合強迫交易罪的構(gòu)成要件,應(yīng)認定為強迫交易罪。原因如下:
首先,客觀上,王某、朱某二人具有強迫他人接受在鑫鑫停車場停車并繳費這一交易的行為。白天對司機語言上的脅迫、夜間對車輛的暴力毀損,都是強迫他人接受這一交易的手段。很多司機并不愿意在鑫鑫停車場停車,但卻繳納了停車費用接受了交易,就是因為王、朱二人的暴力、脅迫手段。
其次,主觀目的上,王某、朱某二人具有強迫他人接受交易的目的,且強迫他人接受交易的最終目的是獲取錢財。二人白天對司機語言上的脅迫、夜間對車輛的暴力毀損,都是出于強迫他人接受這一交易、實現(xiàn)獲取停車費用的最終目的。
再次,手段上,強迫交易罪對公私財物的占有是間接的、有償?shù)?、需要通過一定的交易活動,即需要一定的財產(chǎn)付出或提供服務(wù),本案王、朱二人對付出停車費用的司機給予了一個鑫鑫停車場的專用停車牌,司機憑此牌可以在停車場停車一年,即二人為收取的停車費付出了對價。
最后,很多司機繳費后并未將車停至鑫鑫停車場,這是司機在接受交易后,對享有停車權(quán)利的放棄,但并不能因為權(quán)利的放棄,就認定交易的不存在,而以此否定王、朱二人強迫交易的行為。
綜上所述,本案王某、朱某行為應(yīng)認定為強迫交易罪。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