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業(yè)貿易的不斷發(fā)展,代理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廣泛的被人們采用。我國《民法通則》第63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边@是我國適用代理制度的最基本法律依據(jù)。代理制度的產生,實現(xiàn)了行為主體與行為后果的分離,使民事主體的民事能力得以擴張和延伸。這在社會生產日益專業(yè)化、規(guī)?;鐣止と找婕毭芑默F(xiàn)代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價值。而表見代理實質上是無權代理,是廣義無權代理的一種。它也為我國法律所確認。如《合同法》第49條規(guī)定的:“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钡覈硪姶碇贫冗€有不完善之處,有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下面通過案例對表見代理進行實證分析。
[案情]
林某于2003年12月15日起向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公司租賃閩E/T9114號奧拓出租車壹輛進行經營,2004年4月29日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致該車被扣。2004年11月22日林開明代其兒子林某與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公司結算并以林某名義出具欠條一單給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公司,之后林開明又以林某的名義與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公司訂立還款協(xié)議書,承認林某因向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公司租賃閩E/T9114號汽車經營,結欠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公司規(guī)費、管理費、停車費等人民幣8500元,并承諾在2005年1月1日前歸還,逾期按10%交納滯納金。后林某未按期還款,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公司于2006年7月訴至漳浦縣人民法院,請求林開明、林某共同還款。原告訴稱,被告林某向原告租賃汽車進行經營,結欠原告各項管理、維修等規(guī)費人民幣8500元,并由其父林開明代出具欠條和簽訂還款協(xié)議書,但至今未履行還款義務。請求判令兩被告歸還欠款8500元及滯納金850元。被告林開明、林某未提出書面答辯意見,也未到庭參加訴訟。
[審判]
漳浦縣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后認為:原告不能提供證據(jù)證明被告林某委托林開明與原告結算閩E/T9114號汽車租賃的往來帳目,也不能證明被告林某事后對林開明與原告的結算內容予以追認。原告既認為被告林開明是被告林某的委托代理人,其代理行為對被告林某有效,被告林某應承擔“還款協(xié)議書”中的還款義務,又認為被告林開明沒有代理權,應當對自己的民事行為承擔責任,其訴訟主張互相矛盾。原告所舉證據(jù)不能證明兩被告應當承擔歸還欠款及滯納金義務的主張,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但原告可在具備相關證據(jù)后另行起訴。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作出如下判決:駁回原告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宣判后,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不服,向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雖上訴人未能提供相應證據(jù)證明被上訴人林開明取得了被上訴人林某的授權,但兩被上訴人之間關系屬共同居住的特定、密切父子關系,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并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被上訴人林開明作為父親對其以兒子林某的名義向上訴人出具8500元欠條和代簽還款協(xié)議書的這種重大民事行為應視為已告知被上訴人林某,被上訴人林某已知道父親林開明以其名義出具欠條并代簽還款協(xié)議書,但未作明確否認,應視為其已同意。因此,欠條和還款協(xié)議書均對被上訴人林某具有約束力。被上訴人林某基于其與上訴人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的車輛租賃關系,由其父親林開明以其名義出具欠條和還款協(xié)議,具欠上訴人8500元并承諾于2005年1月1日前還清,其應誠信履行還款義務。上訴人持欠條和還款協(xié)議書向被上訴人林某主張欠款8500元和逾期還款滯納金850元,于法于理有據(jù),本院予以采納。上訴人的上訴理由部分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錯誤,依法應予糾正。被上訴人林某、林開明經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視為對其訴訟權利的放棄,本院依法進行缺席審理和判決。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作出如下判決:(1)撤銷漳浦縣人民法院(2006)浦民初字第687號民事判決;(2)被上訴人林某應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支付給上訴人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欠款8500元和滯納金850元;(3)駁回上訴人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本案林開明的行為該如何認定,是否應承擔債務清償責任,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探討。
首先,通過上述案例,我們可以得知林開明代兒子林某出具欠條和簽訂還款協(xié)議書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所謂表見代理,是指代理人雖不具有代理權,但由于某種表面現(xiàn)象,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權并基于此種信任而與代理人實施法律行為,由此所產生的法律結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的法律制度。簡言之,即本無代理權,但表面上卻足以令人信其有代理權而按有權代理對待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需具備以下條件:(1)行為人不具有代理權(這是表見代理成立的前提和基礎);(2)須客觀上存在使第三人相信表見代理人有代理權的外觀表象(這是表見代理的客觀要件);(3)第三人為善意且無過錯(這是表見代理的主觀要件);(4)表見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民事行為須符合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本案中父親林開明代替兒子林某與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結算欠款并以林某的名義出具欠條,之后林開明又以林某的名義與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公司簽訂還款協(xié)議書,承諾欠款于2005年1月1日前歸還,逾期按10%交納滯納金。從父親與兒子的特殊關系和兩次結算簽約及共同生活的事實判斷,足以使相對人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公司完全有理由相信父親林開明有代理權,因此本案中林開明代林某出具欠條及簽約行為應視為表見代理行為,欠條及還款協(xié)議書成立有效,對林某具有約束力。
其次,由于林開明、林某之間的密切父子關系,再結合日常生活經驗,作為父親的林開明對于其以兒子林某的名義向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公司出具欠條和代簽還款協(xié)議書的這種重大民事行為,漳浦縣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有理由相信已告知林某。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第一款“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奔戳帜骋阎榔涓噶珠_明以其名義出具欠條并代簽協(xié)議書,但未作明確否認,應視為其已同意。林開明所出具的欠條和代簽的還款協(xié)議書均已成立和有效,對林某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林某應負本案債務的清償責任。故漳州市中院的判決正確。
綜上所述,對我國市場經濟運作的規(guī)范制度中,應當參照世界上發(fā)達經濟國家的立法經驗,進一步完善表見代理制度,以提高代理制度的信用程度以及交易的安全性,實現(xiàn)市場經濟“安全、高效”運行的宗旨,保護善意相對人以及本人的合法權益設立表見代理制度的合理性在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交易中,某人是否享有代理權,其代理權的范圍如何,由于法律沒有責成本人公示其代理人及其權限的義務,相對人往往只能憑代理人所持有的授權委托書或本人的某些行為來進行判斷。如果相對人的判斷失誤,就存在一個無過失的善意相對人的信賴利益是否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問題,或者無過失的本人是否應當因表見代理人的侵權行為而向善意相對人承擔責任致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問題。如果善意相對人的利益不受法律保護,與代理人進行民事活動的相對人就會失去安全感,從而影響代理制度的信用和效益,制約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效率。因此,通過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利益和平衡本人與善意相對人之間的利益來維護代理制度的信用,增強代理制度的社會效益,就是我國表見代理制度的價值所在。
(作者單位:湖南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