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未成年人作為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其合法權益應得到強有力的保護。構建和完善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和公訴制度應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為中心,堅持幫教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權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國現(xiàn)階段在未成年人公訴制度的設定和運行上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有值得改進之處。
關鍵詞 未成年人犯罪 預防
未成年人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對一個國家的長期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性意義。我國有4億多未成年人,數(shù)量不可謂不龐大。在新的形勢下,未成年人的成長出現(xiàn)了新的情況,值得重視的是,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出現(xiàn)了新的形勢,國家必須采取新的措施應對之。由于未成年人心智身體等各方面尚未發(fā)育成熟,可塑性較強,對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措施能夠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與界定
在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14歲以上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的觸犯刑法的犯罪行為。要探討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就要首先界定未成年人的年齡區(qū)間。由于各國國情和歷史傳統(tǒng)的差別,確定的未成年人年齡范圍都不盡相同,但大多數(shù)國家都將18周歲作為未成年人的年齡上限。我國刑法規(guī)定:“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至于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我國刑法規(guī)定不予處罰。不予處罰不等于沒有犯罪,所以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仍屬于本文的課題范圍。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狀況與特點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由來已久,在新的形勢下此問題又有了新的變化,呈現(xiàn)出以下狀況和特點。
1、從犯罪主體上來看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呈現(xiàn)出低齡化趨勢。由于大眾傳媒的迅速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一些不好的文化產品例如色情電影、暴力游戲等廣泛的影響了青少年人,加上未成年人發(fā)育的提前,導致未成年人犯罪年齡提前。調查發(fā)現(xiàn),20世紀90年代以來未成年人犯罪的初始年齡比20世紀70年代提前了2至3歲。近年來,14歲以下少年實施的搶劫、殺人、強奸、放火等嚴重暴力犯罪也呈擴大趨勢。其次,觸犯刑法的未成年人文化程度較為低下。這也是世界各國未成年人犯罪的普遍特征之一,由于家庭、社會等原因,部分青少年早早的就輟學了,這導致他們難以受到管教,辨別能力較低,不能抵御社會消極方面的侵襲,也難以獲得好的工作崗位,于是難免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2、從犯罪類型上看
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暴力犯罪、性犯罪和財產犯罪方面,且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受社會上不良風氣和一些暴力型影視作品與游戲的影響,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越來越嚴重,實施的暴力行為越來越令人發(fā)指。由于缺乏自制力和辨別能力,未成年人實施起暴力來往往比成年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當前青少年獲取毒品的渠道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導致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上升。
3、從犯罪的組織形式上來看
團伙犯罪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由于未成年人身體發(fā)育尚不成熟,力量弱,膽子小,心智不成熟,沒有力量也沒有膽量單獨作案,所以結成團伙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成為他們的不二選擇。目前,已有70%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屬于團伙作案。甚至有一些未成人犯罪團伙,制定了“幫規(guī)”,選出了“幫主”,建立了嚴密的組織體系,掌握了反偵察措施,成為穩(wěn)定的準黑社會組織。
4、從犯罪手段上來看
未成人犯罪的手段呈現(xiàn)出兇殘化和智能化的趨勢。未成年人由于心智發(fā)育不成熟,加之善于模仿一些暴力影視作品中的情節(jié),其犯罪手段越來越兇殘,下起手來對被害人毫無憐憫之心,不計后果,慘無人道,有些人非但不認為這是犯罪,反而覺得這是“酷”的表現(xiàn)。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新的技術不斷出現(xiàn),青少年樂于接觸新事物,學習能力強,有不少未成年人在作案時利用高科技作為手段,犯罪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使案件越來越難偵破。
二、保障未成年人權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當前我國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理及預防方針
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因素與成年人的差異,可塑性較強,法律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規(guī)定了特殊的規(guī)則。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8條明確規(guī)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梢?,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以教育為根本和核心,以懲罰為手段,根本目的是為了挽救誤入歧途的青少年,防止他們再次犯罪,同時對按照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將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不滿14歲的人,無論犯什么罪,都不處罰;14歲以上不滿16歲的人犯罪,只對殺人、放火、強奸等八種嚴重暴力犯罪負刑事責任;16以上的人犯罪,對一切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刑法還規(guī)定,對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定罪處罰,應當從輕、減輕;對未成年人不適用死刑。這些規(guī)定也都是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制定的。
(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些建議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教育好未成年人對國家的長期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性意義。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如果觸犯刑法固然有其自己的因素,但作為社會弱勢群體,導致其犯罪的原因更大程度上來自社會。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未成年人犯罪與失足,不如說是社會的失誤、家庭的失責。與其等到未成年人犯罪后進行懲處,不如建立行之有效的預防制度,防患于未然,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
1、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受教育權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社會權利,對于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未成年人的大部分時間本應該在學校里接受教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但有些青少年由于家庭貧困、父母觀念、地域等原因早早的輟學務工??梢韵胍?,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知識的青少年,其生存能力必然不足,面對社會的各種誘惑和不良影響,難免作出違法犯罪的行為。
2、規(guī)范文化市場,保障青少年獲得積極健康的文化產品。前文已論述,文化市場的失控會嚴重損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導致青少年因瀏覽太多的色情、暴力信息而誤入歧途。
3、建立嚴格的特殊商品和違禁品管理制度,保障未成年人不受毒品、煙酒等的傷害。眾所周知,煙酒、毒品等含有大量神經(jīng)毒素的物品會嚴重影響人的心智。未成年人由于身體發(fā)育還不成熟,如果服用,受到的損害會更大,且極有可能引發(fā)暴力性、財產性犯罪。為了促進未成人的健康成長,預防其犯罪,有必要及早制定有關法律制度,并且嚴厲打擊毒品犯罪,從源頭上切斷毒品對未成年人的潛在危害。
4、建立和完善國家監(jiān)護制度。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那些缺乏家庭監(jiān)管或家庭監(jiān)管不力的青少年所為。因此,將那些孤兒等無親人監(jiān)護的未成年人交給一個國家設置的監(jiān)護機關就顯得十分重要,既可以教育他們成長,又可以減少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然而,我國現(xiàn)行的未成年人監(jiān)護制度明顯落后了。我國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缺乏具體并且有能力的監(jiān)護機構,國家應當將此事項立法化,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監(jiān)護制度和由國家財政負責的監(jiān)護機構。
鑒于未成年人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以及他們在社會生活中作為弱勢一方的事實,必須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應有之義。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
作者簡介:陸葉,女,現(xiàn)為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部09級法學專業(yè)學生。
參考文獻:
[1]建安,盧廳編著.遠離犯罪——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教育讀本[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偉志,徐榕著.家庭社會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3]吳鵬森編.犯罪社會學[M].中國審計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4]秦春元,李承云主編.犯罪與綜合治理[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