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學好數學只能搞題海戰(zhàn)術,市面上的參考書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每門功課都是三兩本習題集,學生每日埋頭苦干,苦不堪言,殊不知大海撈針,收效甚微,還可能喪失了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學生學好數學必須重視基礎,即先學會讀好教材并能靈活運用。打好基礎的關鍵在于吃透教材,只有在掌握課本上的基本原理、概念、例題的基礎上才能夠靈活運用?;顚W活用的關鍵在于分析典型例題,準備錯題集。
一、讀好數學教材,從教師做起
1.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
教材是編者經過長期反復研究、推敲、實踐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教材所體現的數學思路和數學方法,就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一套最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千萬別小瞧了基礎知識,要經常翻看圖文并茂的教材,它的字里行間總是有無盡的寶藏等待我們去發(fā)掘。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作為教師,無論你的教齡多長,每帶一屆新的學生,都應該把教材從頭到尾精讀一遍,從中得到一些新的體會和收獲。尤其新教材在編排體系上、知識結構上都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應該從課程標準、教材教參上充分領會課改的新理念,以嶄新的面貌和心態(tài)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2.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
合格的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就是用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學生,讓學生學什么樣的數學,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習方式的問題。新教材倡導學生應用“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方式。教師不能再像以往那樣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應積極收集材料、制作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發(fā)展空間,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師是新課程、新教材的再開發(fā)者
新教材的內容設置給教師更大的空間,教師要研究新教材的內容,不是照搬照用,而是不斷地開發(fā),讓其更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教師也是一個學習者,需要不斷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只有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才能真正地以人為本,培養(yǎng)出適合時代要求的人才。
二、指導學生讀教材
1.課前預習——粗讀法
學生在老師的預習提綱指導下,先瀏覽教材,掃清文字、符號上的障礙,對第二天要學的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相關的舊知識如有遺忘,應適當查找,以備上課用。將不懂處做上記號,以便在聽課時能集中精力聽那些自己尚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學生還可能發(fā)現一些自己的理解與老師的理解不同的地方,應找出原因,及時進行課后閱讀。
2.課上學習——細讀法
學生在課堂上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心學習基本概念(本質屬性、內涵、外延、類比)、定理(條件、理論、證明、應用)、重要公式(適用范圍、特征、證明、逆之應用)、典型例題(典型性、示范性、合理性),將他們挑選出來做上記號,這些知識點都必須牢牢掌握。這里僅對典型例題作分析。
在夯實知識點的前提下,對典型例題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研究:例題是從哪個角度切入的,為什么從這個角度切入;運用了哪些原理和定理,為什么要用這幾個原理和定理;為什么這樣簡化式子,而不是那樣簡化;這道題的解法關鍵是什么,為什么偏偏這個方法在這道題上出現了最好的效果,有無更好的方法……這樣對一道題從開始到最后,每一步都進行全方位的思考,這道題的價值就得到充分的挖掘。教師還要把典型例題收集到專用的本子上,詳細地記錄題目,并作適當分析,關注它所涉及的知識點,用鮮艷的彩筆標注需要注意的關鍵地方。
3.課后復習——精讀法
數學的知識點繁多,要有條不紊地把握它們,應該用一根線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穿起來。平時分章、分節(jié)進行教學,學生獲得的知識往往是零散的,如果不對這些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會導致學生的認知結構殘缺不齊,影響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此學完一章一節(jié),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根據編者的意圖把各個知識點串起來,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注意知識間的縱向關系、橫向關系,把知識鏈組成網,這就是知識點網絡總結法。
4.活學活用——解題法
教材的課后習題都是配套練習,非常經典,可指導學生去做,幫助學生透徹理解。這樣,當學生解教材外的習題時,會聯想到課后習題,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平時做課后習題時,應將與這道題有關的解題方法和所考查的知識點在題目的旁邊列出來。這樣訓練一段時間,再做課外習題時就能聯想到有關的知識點,并迅速找到相應的解題方法,提高解題的效率。
5.提高成績——錯題集法
指導學生要重視自己做錯的題,有計劃地將錯題收集在一個本子上,并分析歸類,使學生明白錯在哪里,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如自己根本不會的題目應進行分析,是太難了,還是思路不對。通過分析,就會掌握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就會有成就感。對錯題及時整理和摘錄,也是糾正錯誤、提高成績的一種方法。
我們的學生不是學不好數學,而是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雖然學無定法,但教材是我們的根本,具體指導學生用好教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能打好基礎,學好數學。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湯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