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僅僅追求時空的變遷之感是不夠的?,F(xiàn)代人出行,更多地開始在乎山水間的閑情愜意,抑或是揣摩城市歷史的溫度前行。
中國的城市在燃燒。這是忽然出現(xiàn)在我腦中,可以為之形容中國30多年來城市變遷速效的一句話。大概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像中國這樣充滿活力且日新月異吧。只是,從北京到上海、到深圳、到廣州,越來越多類似的建筑,已經(jīng)讓人無法把建筑這項特有的城市標(biāo)記,當(dāng)做識別哪個城市的方式。
前幾天從尼泊爾旅行回來的好友,與我聊著很多路上的見聞。從中國去尼泊爾實在太不容易了,那里沒有法國殖民過的越南的南洋味道,也沒有泰國的享受和美食旅館。第一次去送簽證的時候,遇到一個老太太好奇地問,年輕人,為什么要去尼泊爾?朋友說就是想去看看。她說你信佛嗎?朋友搖了搖頭,她說沒事,看看也好,別老了,想去也去不了啦。
飛往尼泊爾要7個小時,不算輕松。朋友說下飛機的那刻,心情平淡而安靜,并沒有那種旅行的激動,像是一個過程有點麻木,看不到目的地一般。尼泊爾的機場很像美國電影里那種荒無人煙的沙漠機場,到處是拉客人的以及灰塵。
加德滿都的旅館不算好,甚至不值得一提,全城晚上7點多都在停電,整個城市都是發(fā)電機的聲音,因為都是選擇太陽能的關(guān)系,所以小旅館幾乎無法洗澡,住了3天洗了一次熱水,一次冷水。
“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朋友說,換一個城市讓自己生活,哪怕是每天站在小陽臺上喝著小啤酒,但也好過住千篇一律的快捷酒店。
我們的城市已經(jīng)沒有多少屬于城市的建筑,我們?nèi)ド虾?,最有感的還是上世紀30年代風(fēng)格的外灘建筑群,那才是上海的魂。我們?nèi)サ揭粋€地方,也是希望找到和自己的體驗發(fā)生聯(lián)系的地方。
朋友說,尼泊爾的貧瘠和悲傷你很容易看到,他們從來不隱藏,你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幫助他們,只是別了的時候,心里會莫名的陣痛,究竟誰該被幫助?
我在想,究竟有多少人愿意樂此不疲地一直旅行,甚至忘了旅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