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詞場-詩歌計劃2011”中國當代藝術與詩歌第一回展在深圳開幕,展覽由彭捷、鮑棟、孫磊、張爾聯(lián)合策劃,17位藝術家和30位詩人參展,這是國內首次跨越當代藝術與詩歌界的展覽。華·美術館試圖憑借自身獨特而多元的藝術空間優(yōu)勢,突破性地以整個展場空間為載體,通過裝置、多媒體、影像、以及架上繪畫等多種藝術作品形式來關注及探尋作為當代詩歌靈魂核心的“語詞”的意象、節(jié)奏、組合方式,從而彼此產生種種內在相互的詞場呼應,并輔以自當代詩歌發(fā)軔以來首次關于詩歌民刊收藏文獻的集中梳理展示。與此同時,主辦方所設置的視界(視覺藝術部分)、檔案詩人手稿/詩歌文獻部分)、談論(詩歌論壇/講座部分)、聲音 (詩歌民謠部分)和表演(詩歌劇場部分)共5個展覽單元,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論壇、講座、對話、朗誦、民謠、劇場等多種參與方式共同推進當代詩歌與藝術的融合互生,以期激發(fā)詩人與藝術家的無限靈感可能與想象穿越空間,凸顯生活的詩性與詩的多元化傳播的可能性。
詩歌與當代藝術的相互介入,能否為兩種藝術形式注入新的生命與活力,產生詞語的磁場未知效應,這是華·美術館作為視覺藝術機構向詩歌與藝術兩種領域提出的問題?;蛟S我們要問: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否還容易產生藝術與詩歌的共鳴?若可以,又是怎樣的共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