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B","Volume":"","Content":"
前一眼還看著道祖李耳的老君造像,下一眼就轉(zhuǎn)到靈山圣墓,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門徒在這里傳教歿葬。三世佛像從元朝時即已打坐于此,他們虔誠的弟子弘一法師在這里留下舍利。最高峰才618米的清源山,深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要旨,一攬手,擁入的不僅是儒道釋,還有混搭的中西神靈。這座自然造化出的大山,活脫一間關于泉州這座曾經(jīng)的國際大都市紛雜信仰的天然博物館。
位于泉州老城北部的清源山,在泉州歷代的開發(fā)進程中很受眷顧。秦朝時泉州劃歸閩中郡,由閩越族酋長無諸主政,根據(jù)《泉州府志》的記載,清源山在此時經(jīng)歷人類最早開發(fā),此后歷經(jīng)封建諸朝,清源山留下的人類活動痕跡越積越多,目前已匯集多處以石刻石雕、塔寺古建為代表特征的文物遺跡。換句話說,今天泉州城古老印象的論點得以成立,清源山已成為其重要論據(jù)之一。
清源山最高峰618米,實在不能算閩南地區(qū)的雄山,不過因與城區(qū)隔開,卻出落幽靜,坐落其間、與奇石泉瀑相依的大都是有些“仙氣”的塔寺圣墓或雕塑,這里現(xiàn)存唐宋元時期道教、佛教、藏傳佛教大型石雕7處 9尊,元明清三代花崗巖仿木結(jié)構佛像石室3處,歷代摩崖600多方,遠至道祖老君造像,近至弘一法師舍利塔,西式有阿拉伯伊斯蘭圣墓,本土佛像寺廟則有三世佛、南少林,給予其“宗教博物館”的美譽。目前,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的清源山景區(qū),由清源山、靈山、九日山三大片區(qū)組成。
從景區(qū)充滿山野氣息的山門進去,走過一段林蔭道就能見到的老君巖,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唐(一說宋)代道教石雕老君造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形制與雕工技藝堪稱“老子天下第一”。
值得考究的是,老子五十歲出函谷關西行,怎么會周轉(zhuǎn)至此東南沿海邊陲?宋朝時道佛兩教共尊共榮,其時的道教文化在泉州也非常發(fā)達,據(jù)清朝時《泉州府志》的記載,清源山原有一塊“石像天成”,經(jīng)“好事者略施雕琢”,成就了一尊生動傳神的老君像。未具名的“好事者”大概是民間的道教虔誠信徒,他們認為老子羽化登仙后,“由楚入閩”,在清源山顯圣,而證據(jù)就是一旁的“羽仙巖”及道祖座駕“青牛石”的伴主而眠。
靈山圣墓記錄著古泉州在海外交流中的開放姿態(tài)。唐高祖李淵在位時,伊斯蘭教創(chuàng)復興者穆罕默德派遣了四位賢徒到中國傳教,分赴廣州、揚州與泉州,兩位叫做沙仕謁、我高仕的傳教士最后在泉州業(yè)竟而終,葬于清源山南面的靈山。兩墓并列于石構墓亭內(nèi),上有阿拉伯式石墓蓋,墓后三面依山建有馬蹄形回廊拱衛(wèi),正中還立有元代重修圣墓的阿拉伯文石碑。墓周圍還被一些歷代伊斯蘭教徒的石棺墓所追隨,上刻伊斯蘭教常用的“云月”圖案或《古蘭經(jīng)》片段,具有濃厚的西域色彩。
靈山圣墓既是伊斯蘭教全球傳播史的一部分,也見證了泉州海外交通的輝煌過往。在圣墓右側(cè),還留下過完成七下西洋壯舉的鄭和的足跡,明永樂十五年,鄭和在第五次下西洋的時候曾前來此處祭告行香祈平安,并留下記事石碑一座。
鄭和來清源山求海事平安之舉并非個例。泉州在宋元時期是“東方第一大港”,封建時代,繁盛的海外運輸下往往藏有海神信仰的暗涌,清源山景區(qū)西面的九日山,即存有大量宋元明時期求神祈福的摩崖石刻。
北宋時,媽祖信仰還未抬頭,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日益興盛,司職遣舶祈風的山神通遠王從顯圣地永春、南安交接山區(qū)流行至泉州城鄉(xiāng),朝廷尊奉神明與海交,在泉州設置的市舶司還需專門在外國船只往來時負責祭神祈風。亞非地區(qū)的番舶每年春夏來泉,秋天順西北風回去,此時,泉州郡守和市舶(海關)有關官員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廟,在通遠王祠為他們祈風,并刻石留記,“舶司歲兩祈風于通遠王廟……”官方的祈風活動在民間極具帶頭效應,宋元時的九日山積累下眾多祈風石刻,現(xiàn)包括明朝摩崖石刻仍留有七十多方,為全國之最,不管是用來研究古代海上交通史還是書法藝術都彌足珍貴。
位于東岳山下的東禪少林寺給清源山帶來了一股剛勁的力量,它是福建三座南少林寺遺址的其中之一,在中國武術發(fā)展中所作的貢獻不輸“禪宗祖廷”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后世的傳奇人物如洪熙官、黃飛鴻,承襲的都是泉州東禪少林寺的正宗南少林拳,并將之發(fā)揚光大,聲名遠播。
東禪少林寺相傳為唐初嵩山少林寺武僧智空入閩所建,據(jù)清蔡永蒹《西山雜志》轉(zhuǎn)引唐《閩中記》所載,“智空入閩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不過,在歷朝更新?lián)Q代的動亂時局中,東禪少林寺因反王審知附梁、抗元與反清,而遭過三次廢毀的劫難。1992年,泉州興資在原址重建南少林,目前已恢復大雄寶殿、五觀堂、僧舍與天王殿,對于游客來說,參禪禮佛的同時,在僧侶們的修煉其間,一睹久聞盛名的五祖拳、白鶴拳、五梅花拳等南拳功夫,會尤為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