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古城,是福建海岸線上難得的保存如此完整的古城堡。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江夏侯周德興在惠安筑起崇武、黃崎、小岞、峰尾、獺窟5座城池。崇武城處海防要沖,得南控北扼、內(nèi)外照應的據(jù)險制要之勢。周德興在福建沿海加強防務建設時,是把崇武城作為重點工程另眼看待的:在5座城池中以崇武城規(guī)模最大,防御設施、建制也最完備,從修建伊始就很特殊地按縣城的規(guī)格把宋代建的誠應廟改為城隍廟祀顯佑伯,同時興建了東岳廟。經(jīng)過歷朝整修,現(xiàn)在的崇武城周長2567米,城基寬4米,城墻連女墻高7米,城垛1304個,窩鋪26座,城墻內(nèi)砌寬4米的2層或3層跑馬道。崇武所城《明史·兵志》載:“惠安東偏,窮海而止,其鎮(zhèn)崇武。國初以其為島夷出沒之路,設千戶所,置官屯戍,以御外護內(nèi),慮至遠也”。
“崇武”,取崇尚武備之意,從誕生之日起,這座城池就注定了血雨腥風的命運。
1424年(明永樂二十二年),倭寇一千多人從大山登陸,燒殺搶掠。崇武的千戶張榮率領軍民奮起抗倭,力戰(zhàn)身死,終于保住古城,崇武城免卻一場災難。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攻城六晝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財產(chǎn)遭到嚴重損失,鑒此教訓,勸募大修。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正月,倭寇偷襲崇武城,全城軍民浴血奮戰(zhàn),由于孤立無援,糧盡城陷,倭寇入城洗劫屠城42天。1567年(明隆慶元年),福建總兵戚繼光屯兵在此,興修城防,演武練兵,指揮剿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城防設施,十年征戰(zhàn),倭亂平定后,人民終于得以安居樂業(yè),崇武也成了東南沿海的重鎮(zhèn)。
崇武城的兩大看點,一是石頭,二是女人。本地盛產(chǎn)的堅硬花崗巖不但適宜建筑城墻工事的,更是修建民居的好材料。走在城中,目之所及全是石頭:石墻、石溝、石頭街巷四通八達。城外的開發(fā)區(qū)則建滿了石雕工廠,端莊巨大的渡海觀音石像和日本卡通招財貓林立一處,這種對比也是旅途一趣。惠安女,也早已成為了當?shù)匾粡埲崦赖拿?。“?jié)約衫,浪費褲”講的是惠安一帶女子的傳統(tǒng)服飾,有著窄小的上衣和寬大的褲子。衣著鮮艷特點鮮明的惠安女三三兩兩走在灰黃的石頭古城中,自是崇武的又一道亮麗風景。
崇武也是沿海古堡中難得還如此有人氣的一處,城墻外酒店林立、霓虹閃爍的新城和城墻內(nèi)古樸懷舊的老城人來人往,一片欣欣向榮。碧藍的海水、金黃色的沙灘和茂密的木麻黃樹林圍繞著崇武半島,在和平年代,居住在崇武城中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