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開場,主角亮相,鏡頭切近。坐在鋼琴邊的,那大師,沒有想象中音樂家的紳士。深夜的燭光照亮了那紅發(fā),照著那可笑的助聽器。他的名字如雷貫耳。于是電影在這深夜拉開了帷幕——《復(fù)制貝多芬》。
一如所有的傳記,電影的情節(jié)不那么引人入勝。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抑或是天馬行空的故事,有的只是一個貝多芬,和一個近乎杜撰的女主角——安娜。如果他不叫貝多芬也好,如果他從未接觸音樂也好,如果他從未創(chuàng)作交響曲也好,那么我就完全有理由相信,眼前只不過是一個市井無賴——生活邋遢,脾氣暴躁,自私自利??墒沁@些如果偏偏不成立。一如貝多芬對安娜說的:“音樂家是離上帝最近的人?!彼砸魳芳易⒍拍?,注定要全身心以至把靈魂都投入音樂中。他用一生的寂靜苦痛創(chuàng)作了一部《第九交響曲》,在音樂中創(chuàng)造他的理想世界,卻在公演之前退縮了,害怕了。公演的后臺,貝多芬找到安娜:“上帝給了所有人聽我的音樂的權(quán)利,卻獨(dú)把我拒之門外?!敝皇俏也幌嘈牛矍笆悄莻€毫無禮貌的貝多芬,是那個創(chuàng)作《致愛麗絲》的失意少年,是那個彈奏《月光曲》的音樂天才,是那個要扼住命運(yùn)咽喉的巨人!那個貝多芬,在此刻,語氣中竟帶著些許顫抖。在此刻,竟像個孩子似的哭了??墒?,他的生命里,畢竟有過太多的寂靜和無措,有過太多的苦難和傷痛。他害怕了,在他最偉大的作品公演前,他被突如其來的緊張和不安沖的迷失了方向。然而在他手起瞬間,《第九交響曲》就注定是個杰作。那歡樂頌,那無數(shù)次響在耳邊的歡樂頌,終于在音樂奏到最高潮時呼之欲出。這次,不是兒時千遍萬遍的“歡樂女神圣潔美麗”,不是瓊瑤筆下依萍的歡愉演唱,更不是打開音樂盒就如影隨形的鋼琴彈奏。而是純粹的干凈的旋律一遍又一遍的重復(fù),加上人聲渲染到極點(diǎn),響徹整個音樂大廳。
此刻已淚流滿面。仿佛天堂的圣光照在臉上,仿佛貝多芬的理想世界就在眼前。他全部的苦難頃刻成為光明的前景,怎樣叫我不感動,怎樣叫我止住這淚!貝多芬雙手舉過頭頂,輕拉了一個休止符。音樂漸奏漸輕,漸行漸止。全場起立,掌聲雷動。貝多芬還沉浸在那音樂世界里,背對觀眾,耳畔還是一片又一片的寂靜。安娜起身,拉過他轉(zhuǎn)身……
我只是怔怔的看著屏幕,沉浸在大師不可復(fù)制的杰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