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說,美國是兒童的天堂,中年的戰(zhàn)場,老人的墳?zāi)埂F鋵?,這種說法,相當表面,即使是社會上沒有多少的敬老文化,美國的資深公民挾著強大且團結(jié)的選票,早已經(jīng)占盡了國家許多的資源,甚至還排擠了兒童(偏偏就沒有選票)的社會福利與教育大餅。在東方,或許是受儒家與佛道文化影響,更普遍存有“以老為尊”的心態(tài),有時甚而是處處可見“倚老賣老”、“祖宗家法”式的不求進取、停滯的氛圍。在如此文化脈絡(luò)與氣壓之下,最近日本的年輕人,就在網(wǎng)絡(luò)上串連“反老人運動”,作為對年長者占盡所有要職與資糧的抗議。此風實不可取,很容易造成社會對立,也不利多元包容之公民社會長成。
因此,無怪乎,日本名作家有川浩之名著《三個歐吉?!罚疵枋鋈齻€大叔在小區(qū)默默地行俠仗義的故事,令人體會到何止“家有一老,猶有一寶”呢!小區(qū)如果有幾位維持安寧、保護婦孺的銀發(fā)志愿者,不僅有助治安,也將直接提升老人之正面形象。在臺灣確實有很多很活躍的長輩,除了擔任志工、行善為樂外,還能以身作則,激勵人心,好比在大街小巷從事垃圾回收的資深慈濟人,又比如最近風行全臺、感人至深的“不老騎士”及其所展現(xiàn)的風采。
2
當您被問道:“有一天當你八十歲,還有多少做夢的勇氣?”您將如何回答呢?最近臺灣電影院放映一部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的環(huán)臺日記》(以下簡稱《不老騎士》),片中爺爺奶奶們勇敢追夢的精神,感動了無數(shù)人,也為“青春”寫下另一個新的批注。然而,與此同時,這部影片也帶大家將鏡頭拉回到我們真實生活的每一天,重燃我們對長輩的關(guān)懷,也對尊老敬老、高齡化社會、老人在地老化等議題,加以關(guān)心,甚至也能正視自己現(xiàn)在和未來人生,并投入更多的關(guān)注與省思。
《不老騎士》是一個發(fā)生在臺灣的真實故事,其背后主要推手是現(xiàn)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zhí)行長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曾做過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銀發(fā)貴族的夢想是“環(huán)島”,但是整個社會的無形壓力,卻讓他們覺得自己什么事都不能做,慢慢退化。要怎么樣讓大家喜歡老人,為了尋找臺灣高齡社會新契機,林依瑩說,許多老人往往覺得自己身體不好或與家人疏離、缺乏關(guān)愛,愈來愈不會有想法,因此,她期盼小區(qū)、非營利組織能夠多鼓勵長輩訴說生命故事,走出來、動起來。
“人活到八十歲后,就好像被社會拋棄。搭公交車被嫌棄、歧視;旅游有人陪了,不過旅游團也不愛接;甚至連保險業(yè)務(wù)員看到老人家都閃得遠遠的,好像連為自己生命保個險的機會都沒了?!痹谄袚螆F長的賴清炎爺爺生前曾感嘆地告訴林依瑩,“你們沒活到八十歲,不知道我們的感想,只要給我們機會,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因此,這告訴大家,長者不是只能坐在電視機前面,老人也應(yīng)該有夢,有夢就要去實現(xiàn)。
林依瑩決定要幫助長輩實現(xiàn)“歐兜邁環(huán)島夢”,期望改變社會對老人的刻板印象,更期盼用老人的力量鼓舞老人。于是,《不老騎士》的故事,就這樣揭開了序幕。2007年11月13日,17位平均81歲的長者,經(jīng)過6個月的準備,開始了為期13天的騎摩托車環(huán)島壯舉,他們從臺中出發(fā),一路往南行經(jīng)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宜蘭、臺北,再回到臺中,總路程長達1178公里。而這17位長者中,有兩位曾罹患癌癥,四位需戴助聽器,五位患有高血壓,而每一位都有退化性關(guān)節(jié)炎,途中歷經(jīng)險峻的蘇花公路,賴清炎爺爺甚至歷經(jīng)三進三出醫(yī)院,但他們一一克服困難,用無懼的心、熱血的行動,完成了這個在外人眼中“不可能的夢想”,也一度被銀行業(yè)者相中,拍成廣告。
3
這17位長者的生命歷程各不相同,他們有的來自本土臺灣、有的隨國民黨軍隊來臺,職業(yè)有警察、退伍軍人、牧師、書法老師、理發(fā)師等。事實上,爺爺奶奶的故事,比騎摩托車環(huán)島紀實的本身更吸引人。他們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來自不同的地方,帶著各自的夢想,從環(huán)島的旅程拉到了人生的旅程,透過攝影機的鏡頭,記錄了他們的生命軌跡。
《不老騎士》最初只是一個影像紀錄、一個克服困難完成夢想的故事,沒想到原來故事比想象的要更豐富。因為,鏡頭傳達的不只是17位爺爺奶奶的希望和夢想,更讓人看到他們勇敢接受挑戰(zhàn)的生命力與生命的豐厚。從責任、愛情、承諾、樂觀、知足到民間習俗,以及他們生長的那個大時代,一段段充滿智慧的對話,可以說是非常精粹的人生道理。再加上,那些歲月帶不走的夢想和勇氣,他們用行動證明:無論老年人或年輕人,人人都有逐夢、圓夢的權(quán)利與能力。一位爺爺說,“追求夢想時,你會忘記自己幾歲”。
五年后的今天,完整記錄這段旅程的紀錄片在臺灣各電影院的大屏幕播送,但其中三位已經(jīng)離開人世,不過,他們所激發(fā)出的不老精神、不老夢想以及不老語錄的生命熱情,依然還在人們心中不斷地燃燒,鼓舞著更多人:追求夢想,永不嫌晚。同時,也帶出人性最好的一面,生命不停止、身體不停止,夢想也不會停止,熱血勇敢追夢。今天開始,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更多彩多姿。這樣精彩的長者及其動人的生命故事,就活在你我之間,看到他們在人生舞臺,盡情地粉墨登場,揮灑生命的光輝到夕陽將臨,我們除了動容與敬禮外,是否也因而受到鼓舞,重新啟動對生命之愛與對生活之喜呢?老子的理想境界是回到嬰兒般的純真,“不老騎士”不正是老子眼中的不老生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