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可以清潔身體,讓身心放松。但是有些情況下洗澡,不僅不利于健康,反而會損害健康。
臨睡前不宜洗澡
很多人習慣洗個熱水澡后馬上睡覺。其實,這是一個不正確的習慣,最好在睡前2小時沐浴。睡眠往往在體溫下降后來臨,熱水浴會使體溫升高,推遲大腦釋放出“睡眠激素”。如果某天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濕毛巾冷敷額頭5分鐘,讓體溫回落到正常水平,以盡快入睡。
酒后不宜洗澡
酒精會抑制肝臟功能活動,阻礙糖原釋放。而洗澡時,人體內葡萄糖消耗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fā)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fā)生低血糖昏迷。另外,因為洗澡時人體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濃度相對增高,再加上熱水促進血液循環(huán)、擴張血管、加快脈搏跳動,往往引起血壓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以致身體難以適應,引起心臟病或腦中風發(fā)作。
疾病急性期不宜洗澡
當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熱量消耗可增加20%,此時比較虛弱,洗澡容易發(fā)生意外。另外,即使沒有高燒,在疾病急性發(fā)展期最好也不要洗澡?;紘乐匦呐K病、高度貧血、尿毒癥、高壓達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壓、心肌梗死、急性腎炎、急性肝炎、外傷等患者都不宜洗澡。腦血管病患者不宜經(jīng)常淋浴。洗澡時產(chǎn)生的熱刺激,會使患者體內血流加速,進而增加血液對血管的壓力。當血流通過某些局部病變部位時,容易發(fā)生血管破裂。癲癇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由于大量的水蒸氣被吸入體內,使得體內含氧量下降,加之機體排出的汗液增多,電解質平衡被打亂,易造成暫時性機能紊亂,誘發(fā)癲癇。
飽餐后不宜洗澡
飽餐后洗澡,全身表皮血管被熱水刺激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甚至虛脫、昏倒。
饑餓時不宜洗澡
饑餓時,血糖水平最低,無法保證洗澡時所需要的熱量消耗,所以,饑餓時洗澡容易出現(xiàn)頭昏眼花、休克等癥狀。
血壓過低時不宜洗澡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可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xiàn)腦供血不足,發(fā)生虛脫。
勞動后不宜洗澡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后,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fā)生昏厥。
按摩前后不宜洗澡
按摩既能消除疲勞,緩解緊張,又能舒筋活絡,爽身提神。經(jīng)常按摩的朋友易忽視一個問題,即究竟該按摩前洗澡,還是按摩結束后洗澡呢?喜歡按摩前洗澡者認為,按摩結束后可以馬上休息,方便省事;按摩結束后立即沖澡的人認為,這樣更安全衛(wèi)生。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可取,因為無論您做的是精油按摩,還是香熏SPA,按摩師采用的是補法或瀉法,按摩前后一小時,都不能洗澡。因為洗澡時,熱水沖淋肌膚會加速體表血液循環(huán),導致體表充血。按摩是作用于體表外的一種“做功”運動,也會導致肌膚充血,加快血液循環(huán),如果按摩前后馬上洗澡,因洗澡和按摩的雙重作用,胃部和大腦就會相對缺氧,很容易出現(xiàn)虛脫或暈厥現(xiàn)象。因此,按摩后應該在溫暖、舒適的環(huán)境中稍作休息(1-2小時),恢復正常狀態(tài)后,再洗澡。
拔罐后不宜洗澡
除按摩外,拔罐后也不能立即洗澡,否則易傷害皮膚,甚至還會導致二次受涼。拔罐后,皮膚比較敏感,此時洗澡易導致皮膚破損、發(fā)炎等。如果洗澡水溫度過低,還會讓毛孔正張開的皮膚受涼,所以拔罐后一定不能馬上洗澡,以免惹病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