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中職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存在很多問題,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中職學生 心理狀況 對策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規(guī)模也在發(fā)展壯大,并進入了一個既有機遇又有挑戰(zhàn)的新的發(fā)展階段。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各類技術人才,這類人才不僅要掌握技術,還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筆者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看到了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在理想信念、積極進取、角色適應、樂觀程度、職業(yè)預備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他們現(xiàn)在的學習,更會影響他們未來的發(fā)展。下面,筆者將談談自己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點淺見。
一、當前中職學生心理現(xiàn)狀
1.厭學
中職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毅力,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沒有緊迫感,再加上他們普遍基礎較差,對于教學內容無法消化理解,考試成績不理想,種種因素影響下,他們開始變得不愿學習,甚至厭倦學習。
2.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中職學生行為習慣較差,如:不愿穿校服,喜歡穿新潮的服飾;不佩戴胸卡,而是選擇佩戴各種首飾;早晨上學經(jīng)常遲到,上課不能及時進入班級;上課不聽課,做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不懂得愛護學校的環(huán)境,隨地扔垃圾;經(jīng)常出入網(wǎng)吧,沾染了社會上的不文明習氣;生活浪費,沒有節(jié)約的習慣。
3.缺乏組織紀律性
有的學生只顧個人的利益,認為班級的榮譽與自己無關,因此總是我行我素;有的學生不喜歡參加學校或班級組織的集體勞動,拈輕怕重;有的學生無視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一切隨心所欲;更有甚者抽煙喝酒,甚至打架斗毆等等。
4.愛心缺失
有些男同學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糾纏不休,甚至大打出手;還有一些女同學因為小的矛盾,與同學的關系一直處于緊張、不友好的狀態(tài)。這些現(xiàn)象都反映出學生缺乏愛心、寬容之心。
5.法律意識淡薄
有些學生缺乏法制觀念,對同學之間產生的矛盾采取極端的方式解決,乃至造成嚴重的后果。
二、對策
針對目前中職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對策并且積極采取辦法去改善這種狀況。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三年的學習生活中,中職學生不只是學習知識和技能,在心理和人格上也應該得到健康的發(fā)展。要消除很多中職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因素,有效促進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我們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獲得良好的心境。
2.強化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等職業(yè)學校既要為社會培養(yǎng)大批的技術人才,同時也要為一些對口的高校輸送優(yōu)秀的新生。目前,不少中職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一片茫然,針對這一點,筆者在新生剛入學時,就強化了自尊心、自信心的教育。筆者告訴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要為自己設計今后的發(fā)展之路,定下一個目標,有一個好的開端。筆者還向他們列舉學校學生成才的實例。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筆者經(jīng)常給學生們鼓勵,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進一步肯定自己。
3.加強德育考核,明確學生責任
中職生的年齡大多數(shù)是十八周歲上下,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此,筆者學校制訂了一系列的德育考核方案。同時,筆者所帶班級又根據(jù)班里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相關的措施,明確學生的責任,定期公布分數(shù),將其與榮譽掛鉤。這一系列的德育考核體系,一方面使學生意識到,必須服從學校的日常管理,從而使班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使班級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4.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
如果一個學生具有愛心,能替他人著想,有同情心,能主動去幫助別人,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會容易得多。而事實卻是很多學生自私的心理較嚴重,甚至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去做傷害他人的事情。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讓學生寫對于愛心的認識和理解,并組織班會,讓學生發(fā)言,講述自己身邊的愛心故事,并讓學生想象:沒有愛心,這個世界將會怎么樣?這樣,給學生一次細心思考的機會,讓他們去判斷自己過去的所做所為是對還是錯,這對學生有很大的觸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漫長而復雜的。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筆者付出過汗水,甚至是艱辛,但也感受過甜的滋味。面對職業(yè)學生,教育者應該不斷去研究、總結,探索出一條職業(yè)教育的最佳路徑。
參考文獻:
[1]彭志斌.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1]張偉.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理狀況分析與對策[J].現(xiàn)代教育.2003(5).
(作者單位:長春市第二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