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學結合一體化是借助項目教學方法有機地將企業(yè)生產實際和授課內容相結合,在教師的引領下,按照一體化教學六部教學法,學生自主學習、研討探究、動手操作,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則是按照教材要求,通過教師講解、示范,或借助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方式教學,我們就其兩個方面與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進行比較,其效果有著明顯不同。
關鍵詞:工學結合 一體化 傳統教學 比較
工學結合一體化是職業(yè)教育領域中教學方式的重大改革,在這項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依據“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的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特點,借助項目教學方法有機地將企業(yè)生產實際和授課內容相結合,將各門課程按模塊分成若干個工作活動任務,將學生分成若干個既能相互協作又有競爭的學習活動小組,在教師的引領下,按照一體化教學六部教學法,學生自主學習、研討探究、動手操作,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實踐證明,工學一體化教學效果良好。
傳統教學則是按照教材要求教師通過講解、示范,或借助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方式教學,我們就其兩個方面與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進行比較,發(fā)現其效果有著明顯不同。
一、定性比較
我們通過對兩個年級,兩個專業(yè)方向,70名高中起點學生的調查,經過對這兩種教學方式進行深入的實踐研究比較,從中得出兩種不同教學方式的異同點,現歸納總結如下。
1.教學目標
傳統教學以學會事實性的知識、術語、內容,掌握單一技能為目標;工學結合一體化以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合作能力、企業(yè)意識、競爭意識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掌握綜合技能,具有決策和規(guī)劃能力自覺和持續(xù)地進行終身學習的人為目標。
2.角色變化
傳統教學教師的角色是講授者、指導者、專家;學生的角色是獲得簡單的知識和完成簡單的工作,記憶和重述事實,被動地接收知識和技能。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師的角色是資源提供者、教學活動設計者、學習活動參與者、建議者;學生的角色是完成自己設定的學習活動,觀念的發(fā)現者、綜合者和陳述者,學生設定自身的學習任務并長時間獨立地學習,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學習活動中擔任一定的職責,承擔角色擔當責任。
3.教學情境
傳統教學是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學生被動接受學習,參與較少,學生聽從老師指揮——要我學,學習興趣淡薄,缺少動力,激勵手段少,很難長久持續(xù)。工學結合一體化學習形式是項目教學任務引領,有實際任務、實在的工作目標,有競爭有動力,內在動力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老師指導參與評價學生活動,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全員參與,根據任務的需求來學——我要學,學習興趣濃厚、持久。
4.授課順序和內容
傳統教學根據固定的課程順序進行,注重知識的銜接和邏輯關系,按章節(jié)單元進行,知識比較狹隘,是單學科的,教材內容滯后企業(yè)實際生產,可操作性差。工學結合一體化按項目任務進行,知識點為項目任務服務,一個項目任務由多個知識點支撐,知識是寬泛的,多學科交叉的,學習活動任務為企業(yè)工作實例,具有真實性,可操作性強。
5.教學評價
傳統教學評價形式和評價內容單一,教師一言堂,評價不夠客觀科學合理。工學結合一體化評價形式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靈活全面。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能客觀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評價內容不但注重知識技能的評價,也包括學生參與活動各環(huán)節(jié)的綜合能力表現。評價更科學、客觀、合理。
6.方法特點
傳統教學傳授知識系統,知識獲取全面細致,但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不到鍛煉,實踐性差。工學結合一體化由一個引發(fā)(驅動)性的問題,以真實情境為學習環(huán)境,以探究活動和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以最終作品為學習成果。實踐性強,有針對性、挑戰(zhàn)性,增強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綜合運用能力,但是知識體系不系統,不連續(xù)。
二、結果比較
通過對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和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學生取得成績的比較可以得出:初中起點采用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模式成績的平均值高4.4分;高中起點采用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模式成績的平均值高5.5分。這充分說明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更適合職業(yè)學校的教學。
(作者單位:承德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