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闡明了加強禮儀教育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作用和意義,然后分析了中職禮儀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禮儀教育的途徑及方法,包括建立教師文明禮儀準則、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活動、營造校園禮儀文化環(huán)境、實現家校聯(lián)合互動和為建設文明社會志愿服務等六個方面。
關鍵詞:中職學生 綜合素養(yǎng) 禮儀教育 途徑
禮儀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為了表示相互尊重、友好、敬意而約定俗成的行為規(guī)范和交往程序,既包括重大活動中的各種儀式,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禮節(jié)。加強中職學生的禮儀教育,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道德素養(yǎng)和求職能力的提高、和諧校園的構建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加強禮儀教育對全面提升中職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作用和意義
1.加強禮儀教育,提高中職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绷?,就是立身。古往今來,在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中,禮儀是最起碼、最基礎性的行為規(guī)范。作為即將進入社會的中職學生,要立足于社會,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chuàng)立事業(yè),在學校學習期間就必須學禮、知禮、用禮,明白如何做人,懂得怎樣與人交往。
加強中職學生的禮儀教育,有利于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意識,指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按照禮儀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有較高道德素養(yǎng)的現代中職學生,為將來事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禮儀教育,提高中職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
禮儀教育能塑造中職學生良好的職業(yè)形象。在當前就業(yè)形勢日趨激烈的環(huán)境下,用人單位愈來愈重視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考察。而言語得體、服飾得當、禮儀到位的學生更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中職學生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需求,就必須加強禮儀教育,這是時代和社會賦予的使命。
3.加強禮儀教育,構建和諧校園
學校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青少年學生養(yǎng)成文明禮貌行為的重要場所。對中職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教會他們關于禮儀的基本規(guī)范和知識,掌握交往技巧,積累交往經驗,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的交往原則,這些教育措施必將極大地改變學生的精神面貌,也使校園充滿和諧與溫馨。
4.加強禮儀教育,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實施禮儀教育,有利于塑造學生的言談舉止、儀表服飾等外在形象,也可促使其文明素養(yǎng)、精神面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變。這對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中職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招生政策的放寬,當前中職生源比較復雜,學生素質良莠不齊。在校學生多為嬌生慣養(yǎng)的獨生子女,生活習慣較差,禮儀教育被部分家長漠視甚至放棄,而社會的諸多消極因素也對學生帶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如拜金主義、懶惰消沉、垃圾文化等等。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中職生禮儀缺失,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局面,因此加強中職學生禮儀教育勢在必行。
三、對中職學生加強禮儀教育的主要途徑及方法
1.發(fā)揮教師表率作用,制定教師文明禮儀準則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必須言行并重,為學生樹立可以終身效仿的榜樣。教師的形象和言行,對學生有著最生動、直接、具體的影響,因而必須嚴格規(guī)范教師言行,提高教師的禮儀素養(yǎng)。基于這個理念,筆者學校把教師禮儀培訓作為文明禮儀教育的切入點,利用每周政治學習時間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正昆主講的《教師禮儀》視頻,并提出明確的學習內容和禮儀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時在教學中不斷滲透禮儀教育。在《教師文明禮儀準則》制定以后,還要求每位教師簽署承諾書,強化對這一制度的執(zhí)行。
2.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開設校本禮儀課程
學校組織禮儀專業(yè)教師編寫了《校園生活禮儀》《飯店服務禮儀》《導游服務禮儀》《職業(yè)生涯禮儀》四本禮儀校本教材,內容涵蓋服飾、儀態(tài)、升旗、課堂、用語、談話、問候、行走、迎賓、就餐、做客、握手、遞名片、自我介紹、應聘等多個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專業(yè)技能、工作相關的禮儀,涵蓋了德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方面面。通過禮儀選修課、班團活動課、德育課等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將禮儀知識貫穿于各項活動中,讓學生感受禮儀之美。
3.開辟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活動
學校不定期舉辦禮儀專題講座、禮儀操比賽、禮儀知識競賽、禮儀主題班會、校模特隊禮儀風采展示等活動,明確活動中的禮儀規(guī)范,對校園內不懂禮、不講禮的丑陋現象進行披露和教育,幫助學生認清美丑。利用主題班會,定期開展學生“禮儀之星”、“微笑之星”、“文明使者”評比活動,倡導學生“講文明話、做文明人、行文明路、做文明事”。
4.全面實施養(yǎng)成教育,營造校園禮儀文化環(huán)境
(1)宣傳禮儀規(guī)范,渲染遵禮氛圍:在校園內設立禮儀畫廊和板塊,在班級板報中宣傳 “每日一則”、“每周一規(guī)”、“一日文明規(guī)范”等禮儀規(guī)制;在樓道墻面及教室墻上,設立“和聲細語展淑女氣質,謙恭禮讓顯紳士風度”的大型標語以規(guī)范學生的儀表禮儀;充分利用櫥窗、宣傳欄、校廣播、電子顯示屏等載體,宣傳、普及禮儀知識,進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2)值周班禮儀培訓:學校實行學生值周制度,每周有一個班級值崗,負責當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工作。學校要求值周班學生每天定期檢查、監(jiān)督學生禮儀規(guī)范,并及時公布檢查結果,以促進廣大學生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禮儀行為。
5.實現家校聯(lián)合互動,讓學生把禮儀帶回家中
學校積極開展有利于家?;拥母鞣N主題活動。例如號召每位學生做文明禮儀的使者,把“文明禮儀帶回家”,將自己學到的文明禮儀知識與父母進行交流,并做父母的監(jiān)督員,糾正父母不正確的言行,發(fā)揮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學生把禮儀教育延伸到家庭;充分利用家長會,加強家校共建活動,呼吁家長重視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使他們也能在點點滴滴中,在舉手投足間,做好孩子的榜樣,從而形成學校主抓、家庭配合、雙方聯(lián)動、三方受益、互利共贏的局面。
6.延伸禮儀活動,為建設文明社會志愿服務
學校將校園行為規(guī)范延伸到社會行為規(guī)范中,并讓他們彼此相互促進,推動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發(fā)展。學校多次組織共青團志愿者到紹興福利院或社區(qū),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獻愛心”;到街道社區(qū)開展文明禮儀宣傳,幫助社區(qū)清理衛(wèi)生死角。把德育教育貫穿到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把文明禮儀教育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中。
總之,個人良好禮儀習慣的形成有賴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相互配合,中職學生才能成為禮儀形象良好、讓用人單位和社會歡迎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莉.實用禮儀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李興國,田亞麗.教師禮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王小凈.關于學校禮儀教育的幾個問題[J].武漢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職業(y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