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職新生適應不良的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
中職新生在入學時,年齡一般都在16歲左右,生理發(fā)育基本成熟,但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他們在遭受挫折時,由于心理的幼稚和社會經驗的不足,容易產生內心劇烈的情緒波動,也不易自我調控。
2.心理原因
目前,由于選拔制度的制約,進入中職的學生多數在初中階段學習不夠好,與班級中那些學業(yè)良好的學生相比,是不被重視的,因而普遍存在自卑或自我放棄的心理。進入中職校后,同學間學業(yè)成績差異不大,職業(yè)教育給了新生們充分發(fā)揮潛能的舞臺,但長期以來形成的心理慣性在短期內改變較難,缺乏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難以快速融入。
3.環(huán)境原因
(1)生活環(huán)境。初中多數是就近入學,學生很少寄宿。考入中職校后,不少學生離開父母,寄宿于學校,大小事情必須親自動手,適應能力差的學生就會感到孤獨不安、緊張焦慮。農村的學生來到城市后,由于環(huán)境變化很較大,極易產生自卑感和不適應。
(2)學習環(huán)境。新生由中考的書山題海之中解放出來,擺脫家長和教師的監(jiān)督之后,進入了沒有升學壓力,管理相對寬松的中職校。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與初中有很大差異,這種變化對于習慣了初中“填鴨式”教學、“被動式”管理的學生來說,會感覺在學習上不知該怎么入手,很容易對新的學習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4.家庭經濟原因
中職新生中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或貧困家庭,生活本來就不寬裕,上學更是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新生在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有比較重的心理負擔,容易產生一定的自卑或悲觀情緒,甚至選擇逃避。
5.家長原因
部分中職新生家長在中考報名的時候,是因為孩子的成績考不上重點高中,才強迫孩子來中職校讀書的。報名時,選擇專業(yè)也沒有征求孩子的意愿,強迫孩子念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從內心里,學生對學校或專業(yè)缺少認同,甚至有的學生內心十分抵觸中職校或某個專業(yè)。入學后,學生對學?;驅I(yè)沒有興趣,缺乏學習動力,因而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表現得格格不入。
二、中職新生心理調適對策
1.積極開展心理輔導
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幫助新生了解自身問題形成的原因,在教師的指導下科學地開展自我調節(jié)。避免因不了解成因而加重心理負擔。筆者所在學校在幾年前就成立了心理咨詢室,在學生自愿和隱私權受到保護的前提下展開心理輔導,提高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保持學生的積極情緒。
2.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新生入學后,心理咨詢室應對每位新生進行全面心理評估,并建立心理檔案,跟蹤心理變化的情況,關注有問題傾向的新生,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心理咨詢的有效性。對于發(fā)現有心理危機的學生,要及時與家庭配合,共同作好學生的心理指導工作。
3.加強入學指導
新生入學指導是十分必要的,中職校和普通高中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與初中的學習生活也是不一樣的,新生可能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與困難。教師應讓新生對將來的學習生活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可以組織新生參觀學習、生活環(huán)境,參加集體活動,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幫助他們增進與同學的友誼,熟悉新環(huán)境。同時,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幫新生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新生了解所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及主要學習內容,提高新生的職業(yè)意識,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4.營造溫馨校園
緊張、壓力大的新環(huán)境極易讓新生產生壓抑心理,所以,應努力營造溫馨的校園環(huán)境,讓新生在寬松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中盡快消除人際之間的隔閡,使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能敞開心扉,增進感情,解除心理壓力。
5.樹立恰當的目標
目標樹立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人的心理感受。當一個人達不到目標就會產生挫折感,長期的挫折感會引發(fā)心理問題;另一方面,達到目標后的成就感會促使人們內心產生強大的內驅力,促使人們去達到更高更難的目標。因此,教師可以指導新生制定近期能達到的階段性目標,達到后再制定下一階段的階段性目標,不必一開始就制定遠期目標,避免一時無法達到而帶來的挫折感。
6.及時給予熱情鼓勵
在初中處于學業(yè)不良狀態(tài)的新生很少能得到教師的鼓勵,這與他們缺乏學習的激情是有關系的。進入中職校后,同在一個起點,一切重新開始,獲取新的成功是完全可以的。這就需要教師能及時給予學生熱情的鼓勵,充分肯定其成績,保護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爭取更大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