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服裝材料課程是高職服裝專業(yè)的基礎課程,知識容量大,理論性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方法上實現(xiàn)多樣化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高職服裝專業(yè) 服裝材料 教學方法
高職服裝材料課程專業(yè)性強,知識容量大,它闡述了服裝材料的纖維、紗線、織物、輔料、保養(yǎng)、選擇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內容復雜抽象,課程學時少,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顯得枯燥乏味,因此很多內容必須和服裝相結合才利于學生掌握。
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專業(yè)課?筆者結合幾年來的教學經驗做以下探討。
一、深入企業(yè),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
高職教育的宗旨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實踐第一線的動手能力。學校每年組織老師去大型企業(yè)鍛煉。先后去了泛高服飾有限公司、煙臺長豐集團、如意集團等企業(yè),這些企業(yè)的生產中涉及不同的紡織面料,有針織、梭織、皮革。在企業(yè)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了解到不同面料的織法、染整、制作的全過程,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能力。
二、課程內容改革
1.選擇適合的教材
合適的教材,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以往使用的教材內容枯燥,圖片少,術語多,內容無主次之分,使教學過程變得復雜,學生也不愿看枯燥的課本。因此,我們選擇適合高職高?!笆晃濉币?guī)劃教材,這本教材是2010年最新出版的,教學內容重點突出,難易相當,十分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
2.規(guī)劃教學內容
將課程教學內容劃分三類:重點、一般與非重點。重點內容,講清、講透,一定要掌握;一般內容是核心內容的延展,根據(jù)實際,通過講述的方式使學生熟悉;非重點主要通過輔導加自學的方式完成,建立起強調知識、能力、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的新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三、教學方法多元化
1.充分利用面料展示廳
目前學校與濟寧如意集團、嘉祥魯錦、魏橋紡織集團等多家大型企業(yè)合作,在校建立面料展示廳,企業(yè)提供多種面料,成為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在講述相關面料時,讓學生觀看樣布,進行實物比較,通過對樣布的手感與目測,結合動手拆面料,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纖維、紗線、織物組織結構知識,分析該材料的基本性能。同時學生可以學習企業(yè)的面料標注知識,如在面料卡上,可以看到有幅寬、克重、品名等內容,學生會主動學習這些相關知識。
2.多媒體教學
采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體,選擇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生產工藝錄像進行播放結合,利用制作成的課件,圖文并茂、形象、直觀,解決了其他教學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彌補實驗設備的不足,比如在講述毛皮與皮革這一章節(jié)時,組織學生觀看視頻,了解皮革制成皮衣、飾品等制品的全過程。
3.實驗教學法
理論課程講授服裝材料理論,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讓學生多做實驗,比如在講述辨別纖維的方法——燃燒法時,利用展廳的資源,讓學生用打火機做燃燒實驗,這樣學生很容易學會辨別。在講授針織物組織一節(jié)時,教師親自動手編織緯平針、羅紋、雙反面這些基本針織物組織。學生對編制很感興趣,老師結合這些基本組織教學生編織出很多新穎的手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教學中很難講解的專業(yè)術語就很容易理解了。
4.互動性教學
首先開展引導式互動和討論法教學,引導啟發(fā)學生認識理解、鞏固所學的課本知識,將課本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其次,以學生身上穿的服裝作為切入點,探討服裝材料的舒適性、外觀性等,使學生有一種體驗感,增加了學習興趣。
最后,以日常服裝的種類,采用討論性互動教學方式,讓同學們綜合運用所學的服裝材料的知識,合理選擇材料,進行搭配。
5.實踐教學
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市場調研,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對面料知識的認知,也提高了與人溝通的能力,從課堂走向市場,建立起教學、實際、科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首先,讓學生到校企合作的服裝企業(yè),了解材料的編織、染整和制作成服裝的全過程。
其次,組織學生到面料市場參觀,收集各種各樣的服裝小樣,并分類整理成冊,注明其品名、成分、紗支、織物組織等。
最后,讓學生去大型商場進行調研,了解品牌服裝的材料輔料使用情況和銷售情況,組織學生討論在設計中如何用服裝材料來表達設計理念,結合當時的流行趨勢、服裝色彩、款式等分析服裝材料的使用是否適合我們的設計理念,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服裝材料的鑒別能力,并分析原因,提出自己的見解。
6.獨特的面料卡
教師如何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不同的面料做成服裝后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從孩子們?yōu)榘疟韧尥迵Q裝的情境中,我們得到了啟發(fā)。我們?yōu)閷W生設計了不同的面料卡,如簡單的T恤、外套、內衣、褲子、短裙、長裙、禮服等,讓學生從搜集來的面料中,選擇貼在哪個面料卡上合適,貼完之后,這些面料卡再重新搭配成為不同的類型的服裝。
教師利用學生手工藝課的作品,讓學生學會在面料上二次設計,比如扎染、蠟染、噴繪、肌理變化,都可以在面料卡上進行試驗,這樣簡單的方法,學生非常感興趣。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交換,欣賞重新組合后的不同效果,這樣學生非常感興趣,經常拿著自己的面料卡和別的同學去“試衣”。通過這幾年的畢業(yè)設計情況來看,學生對面料的選擇和搭配的設計豐富多彩,為以后的畢業(yè)設計和工作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了實踐動手能力。
7.不同組合材料的練習
如何選擇與服裝款式相協(xié)調的面料,如何運用不同質感、不同肌理的效果來完善服裝設計,是一個永遠需要創(chuàng)新的設計環(huán)節(jié)。
(1)根據(jù)面料的不同種類和質感,簡述所適合的服裝類型和款式,如:光澤效果的面料、柔軟型面料、挺括型面料、彈性面料、厚重的面料、絨線型面料,不同印花類的面料。
(2)面料與輔料之間的組合設計訓練。通過實例進行里料的選配、紐扣的選配、裝飾材料的選配、線類的選配、標志類的選配等。一件出色的輔料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一件形狀獨特的牛角扣,在大衣的設計中的利用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考核方法
在考核方式上,改革單純的筆試考核知識的方式,增加操作考核、課后作業(yè)檢查、課堂提問及綜合能力的考核等,盡可能使考核體現(xiàn)實際的教學情況、學生實際掌握知識的情況,并能夠促進學生實際能力的增長。改革評價制度,就是要加強對學生能力的認可。不能排除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各種原因,理論學習存在問題,但我們鼓勵他積極參加實踐技能的培訓,用技能彌補理論知識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只要用心去搜集、學習,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方法值得我們嘗試,需要我們認真地思索和深入地研究。我們只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為著眼點,同樣會把枯燥的課程講得精彩。
參考文獻:
[1](德)希爾伯特.怎么上課才最棒[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馬騰文.服裝材料[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