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提出建構高效課堂的新思路,即巧用競爭,促進學生互動,催開學生的智慧之花,從而帶來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競爭 互動 高效
多年一直從事九年級的語文教學,時常被課堂氣氛沉悶的現(xiàn)象所困擾。為了節(jié)省教學時間,一堂課只叫幾個學習優(yōu)良的孩子發(fā)言。久而久之,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大打折扣了。為什么呢?因為優(yōu)生的好動,好講,好表現(xiàn)自己,回答問題時不怕說錯話;而學力不足的學生只能看著別人表演,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這樣一堂課的教學活動就變成了優(yōu)等生的獨角戲,而中下等學生就只能在一旁“看戲了”,從而導致課堂氣氛沉悶,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011年12月,市教研室在我校舉行了“生本模式與高效課堂”展示研討活動。我有幸執(zhí)教了九年級的一節(jié)語文課,上的是陸蠡的經(jīng)典散文《囚綠記》。
因為是市級示范課,必須要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所以我先把上課思路理好,準備借班試上一下。第一次試上之后,讓語文組的老師提提建議。他們共同的看法是:師生配合的不是很好:老師撥一撥,學生動一動,課堂氣氛沉悶,怎能高效?
針對大家的意見,我想方設法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動起來。
聯(lián)系我們教師平日談論哪所學校教學成績好壞的時候常說的一句話:“經(jīng)濟杠桿調(diào)動一切。”莫非學生的積極性也需要“經(jīng)濟杠桿”?是的。只不過這“經(jīng)濟杠桿”可以是“加星”、“加分”啊。那不就需要競爭嗎?想到這兒我就決定把競爭引進語文課堂。
第二次試上時我跟那個班級的學生講:這節(jié)公開課,我們也來個競爭。誰積極主動的展示,加一顆星,展示優(yōu)秀加兩顆星,別人回答問題不完整或不全面,誰能主動起來補充的加一顆星,賞析語言的時候,一個同學賞析完了,有誰能從另外的角度加以賞析的加一顆星,探究問題時能提出異議且言之有理的加一顆星,屆時我們請各小組長互相做好記錄,一三五組與二四六組分別結(jié)對互記,獲勝組有獎。
第二次試上開始了,小組成員不約而同地圍城一團兒,爭先恐后地互相交流,再也沒有坐在那兒“看戲”的閑客了。我看到每個組那些成績好的學生主動幫助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8分鐘過后,交流聲漸漸變小,10分鐘后基本上都停下來了。我剛問一句:“誰來介紹一下作者?”話音未落,便有不少學生站了起來,其中一個組長搶先跑到黑板前:我來給大家介紹作者:陸蠡,散文家和翻譯家?!蠹乙⒁猓瓣戵弧钡摹绑弧弊直容^難寫,剛才我們組在交流時一致認為課文中還有下面這些字詞比較重要,如:蕈菌的“蕈”也比較難寫;“猗郁”這個詞我們不常見,它是表贊美的嘆詞;“移徙”的“徙”要與“徒弟”的“徒”區(qū)別開來……大家還有沒有要補充的?“有”,不約而同地喊出來。搶先一步的同學還沒走到黑板前就開始講:我認為“急不暇擇”這個詞也很重要,這個“暇”是閑暇的意思,與時間有關系,所以是“日”字旁,大家要注意把它與“遐想”的“遐”和“瑕疵”的“瑕”區(qū)別開來。……
接下來的展示環(huán)節(jié)皆如行云流水般順暢,同學們都按照導學案上的問題順序一個接一個地展示。不用說,這節(jié)公開課,不但教學任務順利完成了,而且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起來了,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甚至無需老師去過渡,為了本組的利益,下一展示者主動給上一展示者評價該給幾顆星,然后主動點到自己要展示的問題,出現(xiàn)不全面或異議的情況,其他組員都搶著補充、解說,這回老師幾乎成了“看客”,只是在學生說得不到位或不確切的地方才幫助點撥一下,根據(jù)重難點在時間的把握上進行有效的調(diào)控即可。展示完畢后,當堂檢測的效果異常的好!他們精彩紛呈的展示讓我不得不承認競爭的魅力,互動的力量!這節(jié)課的效果自不必說,受到了市教研員的充分肯定和聽課老師的一致贊揚。
這次成功的公開課讓我對以前的課堂沉悶的困惑一掃而光,讓我對競爭和互動有了深刻的認識:
對于學生來說,競爭心理是在學習過程中想超過別人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而小組競爭無疑是課堂上最簡單而又最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方法。好勝心極強的他們期待自己在知識能力和其它水平上超越別的同學,所以在課堂上人人積極思索,舉手搶答,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的激情也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智慧的火花一個接一個。課堂的高效也便隨之而來。由此看來,競爭既能發(fā)揮個體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團結(jié)、密切配合,增強集體榮譽感。這是高效課堂的好渠道,也是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通過積極的競爭,和諧的互動,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往、協(xié)作和競爭能力。在課堂上尤其是九年級的課堂上善用、妙用競爭,讓競爭促進互動,讓“互動”之花帶來高效課堂的累累碩果,這是我們參與教學改革的最大驚喜!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贛榆縣華杰雙語學校中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