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尤為突出,對教與學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成功的范讀,以聲傳意可以使學生很好地領會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學生的朗讀中,教師也可以了解他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和掌握他的學習水平,從而對癥下藥,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文言文 朗讀 教法
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應是幫助學生構建充實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凈化心靈空間,豐富思想感情,培養(yǎng)科學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而我們在教授文言文時,往往忽視文言文閱讀。我國流行的文言文教法是“串講法”,教師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閱讀,學生缺乏自我感知課文的實踐活動。一篇文言文教完后,不少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心理上對文言文產(chǎn)生畏懼心理,離開了老師就不愿也不會獨立閱讀文言文,而且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這樣教學,學生常會感覺學習文言文無非就是死記硬背,教師在長期的反復勞動中也是精疲力竭;師生雙方教與學的興趣在日積月累的重復性工作中消耗殆盡。
因此,必須改變文言文教法,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二者應是有機的統(tǒng)一,而且“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其根本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學習,而朗讀是文言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
文言文朗讀教學的實施,應分步進行,逐層推進。
一、試讀,強化學生的成功體驗
近代教育心理學認為,體驗成功是人們的共同需求,青少年學生的需求尤其強烈。正確的評價、適當?shù)谋頁P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績效的肯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
通過預習,學生對課文的生字詞、有關作家作品的常識、以及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試讀,特別是一些后進生,既能讓他們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又強化他們預習的成功感,并且還能促進學生的下一次課前預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同時,通過學生的試讀,教師也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存在的普遍問題,避免重復出現(xiàn)。如在《師說》的教學中,學生易把“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讀成“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在這里,教師可以提醒學生,“也”,在句中時一般表示停頓的語氣詞。再如,教授《勸學》時,學生在讀“雖有(又)槁暴”、“君子博學而日參醒乎己,則知(智)明而行無過矣”這些語句時,不能注意到通假字的讀音。教師還可借此時機向?qū)W生解釋什么是通假字。
二、范讀,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范讀”是教師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教師范讀的效果好,必然能使學生隨著教師的范讀進入課文所表現(xiàn)的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語文課本上的每篇課文,都融入了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特別是文言詩歌,雖然短小,卻意蘊深厚。教師如能在范讀中“讀之以情”,學生就會被深深地感染,從而積極、主動地理解課文、鉆研課文。同時“范讀”的本身又是對學生“授之于法”的過程,能起示范作用。
如在講授《琵琶行》時,首先我放了一段哀婉纏綿的琵琶曲,看學生們都沉浸到音樂里時,我便和著音樂用舒緩低沉的聲音范讀了整篇課文,讀過之后,學生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還有人要求再讀一遍。我就順勢說,你們也可以配音樂讀,學生們都躍躍欲試。讀過之后,我讓他們談談感受,他們都說文章很美,但又有一種凄涼的感覺。
三、品讀,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如果說試讀和范讀都是教師通過預設的閱讀任務,體現(xiàn)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而“品讀文本”則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有創(chuàng)意的發(fā)現(xiàn)和表達,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品讀文本”是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fā),學生會自主地探究文本內(nèi)容,而字、詞、句的訓練也不知不覺地融入到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之中。避免了從字音、詞義到按部就班的教法。
如在《鴻門宴》一文的教學中,由于文中的歷史人物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模瑢W生很感興趣。此時,我布置學生找出描寫自己喜歡人物的句子,并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自由朗讀。我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讀到“項羽大怒:‘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和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等語時,他不由自主地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我問他為什么,他說:“項羽太輕信別人,太沖動,太沒有心計了”。這樣讓學生讀文章,然后再在生生、師生交流中隨機就字音、詞義、句意方面的問題互動。在完成對文本解讀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文言并重。
正所謂“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爾自知”,反復地讀,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又能讓學生領悟其中的內(nèi)蘊和豐富的情味,甚至包括作者難以用詞語表達,然而又流淌于字里行間的微妙之處。此外,文言文的學習還要求學生多背誦。俄國生理學家謝切諾夫說:“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記憶?!弊x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只有爛熟于心,才能使學生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地。
作者單位:江蘇溧水縣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