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快餐式閱讀,可能會訓練出一些得高分的學生,但那也只是應試的機器。我們應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幫助學生讀懂文章。要想讓學生真正讀懂手中的文章一般至少讀二遍:第一遍是感知“面”,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畫出生疏的字、詞,找出難點、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談閱讀感受,互相啟發(fā);第二遍是感知“點”,在感知“面”的基礎上挑選重點內(nèi)容閱讀,邊讀邊討論,就在這讀和討論中學生一步步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一定會在這樣的閱讀課中得到提高。
【關鍵詞】閱讀 能力 教學模式
閱讀課上,老師總是習慣于將文章和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和高考大綱編寫的練習同時發(fā)給學生。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往往走馬觀花看一遍,便急著看文章后面的習題,然后從文章相關位置尋找答案,更有甚者為了所謂的節(jié)省時間連文章都不讀,直接讀題,再帶著所謂的問題去讀文章,找答案。
在學生看來,完成文后的習題便是閱讀的終結(jié),在老師看來,這就是最實用的閱讀方法。其實這樣的閱讀只是一種快餐式閱讀,在學生的心中練習成了主體,用來閱讀的文章竟成了客體,這樣可能會訓練出一些得高分的學生,但那也只是應試的機器。對于一篇文章,如果僅限于理解依據(jù)高考大綱所編寫的有關語句、歸納段意,寫作技巧方面的習題,而對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卻了無所知,那就只能是舍本而逐末,從根本上失去了閱讀的意義和價值。經(jīng)過這樣訓練的學生如果脫離了習題的提示,他們可能面對一篇文章都不知如何下手。
著名學者埃德加·富爾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我們培養(yǎng)的這些學生又和未來的文盲有什么不同呢?為了對學生的未來負責,我們應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建三江一中在2009年5月舉辦了新課程研討課,我上了一節(jié)新聞閱讀課《劉翔的抉擇》,為便于與同行交流,現(xiàn)將我的設計意圖和教學流程加以說明。
面對文章,老師首先要幫助學生讀懂文章。讀懂文章,讀是前提,那種快餐式的閱讀顯然是行不通的。要想讓學生真正讀懂手中的文章一般至少讀二遍:第一遍是感知“面”,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畫出生疏的字、詞找出難點、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談閱讀感受,互相啟發(fā),第二遍是感知“點”,在感知“面”的基礎上挑選重點內(nèi)容閱讀,邊讀邊討論,就在這讀和討論中學生一步步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在指導學生學習《劉翔的抉擇》一文時,我便將閱讀的重點放在了文章的第5段至第10段,這幾段詳細敘述了劉翔從入場到?jīng)_出賽道的過程,也是這篇新聞的主體部分。為了讓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有一個形象直觀的了解,我便指導學生用圖示的方法來展示這部分的主要情節(jié)。并將學生的圖示及時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以便學生更直接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讓自己的表現(xiàn)欲和幸福欲及時得到滿足。此時,要相信在老師的點撥指導下學生根據(jù)他們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積累,是能讀懂文章的,是能夠畫出圖示的,而不要總是對學生干預過多,更不要用老師自己的閱讀理解來代替學生的理解,哪怕他們的理解很淺顯,但這畢竟是他們自己的獨立思考,我們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善于等待,要善于給他們提供自悟的機會。(下面所展示的便是師生共同修改的圖示)
在這個圖示中,學生會很直觀地找到本文的兩條線索:
一、劉翔出場——熱身——起跑準備——沖出賽道——退賽
二、劉翔和觀眾情緒的變化
從這個圖示中學生還會明白作者的用意:劉翔的退賽是執(zhí)著堅持后的無奈,因而盡管觀眾對劉翔充滿了期待,但觀眾對劉翔努力之后的放棄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經(jīng)過了這樣兩次讀文章和小組交流,學生如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可以提出來(附①),由師生共同解決。和以往不同的是,在授課之前,我對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進行了預設(附①、②),并將每個預設寫到了一張紙條上,以便實物投影的展示,將學生的問題整理后,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本思考是很深入的,他們提出的很多問題,與我的預設相似,有些問題還在我的預設之外,但卻很有價值。我在教學預設時還參考了一些資料,而學生完全是憑自己對文本的思考后得出了這些問題,真是難能可貴。
由于有了前面認真扎實的閱讀,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及我的預設很快便得以順利解決,最后的探究題更是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大家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觀點漸漸趨向一致:對劉翔理智退賽的理解。有些同學為了更好地說明自己的觀點還拿出了我們在平時的閱讀課中學生介紹的材料《霍爾金娜的失敗》以及就在劉翔宣布因傷退賽過后的12個小時左右,耐克公司就發(fā)表的官方聲明:“劉翔一直是中國最杰出的田徑運動員。耐克公司為能與劉翔緊密合作而感到自豪。此時,我們理解他的感受,并期待他傷愈復出。”繼而,耐克公司以劉翔退賽為題材,設計制作了一則主題為“愛運動,即使它傷了你的心”的平面廣告,這則廣告伴隨著各報社“劉翔退賽”的頭條消息,出現(xiàn)在了各地區(qū)的主要都市報的頭版位置。廣告上寫著:“愛比賽/愛拼上所有的尊嚴/愛把它再贏回來/愛付出一切/愛榮耀愛挫折/愛運動/即使它傷了你的心?!睆V告詞恢弘大氣,鼓舞人心,不僅安慰了代言人劉翔,而且表達了堅信劉翔一定能夠東山再起。用學生自己的話來說:這就是對劉翔退賽的最好回答。
如果我們能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幫助他們學會閱讀,學會思考,我們老師就一定會在閱讀課上收獲更多的驚喜,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一定會在這樣的閱讀課中得到提高。
附①
附②:教師預設問題答案:
1.略
2.作者是一個記者,也是一個觀眾,這是自然情緒的流露不會影響新聞的真實性反而會增加新聞的現(xiàn)場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3.參考:劉翔鳥巢退出比賽,觀眾感到震驚。作用:概括本篇新聞的要點,用充滿感情的話引導讀者,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調(diào),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或為后文設置懸念、作鋪墊、渲染氛圍。
4.參考:雖然國人(觀眾)對劉翔創(chuàng)造輝煌已經(jīng)期待了很久(充滿了熱切期盼),但是對因傷痛而退賽的劉翔又充滿了同情理解和無限的熱愛。
5.參考:面對國人的和熱愛,劉翔特別渴望能夠在鳥巢創(chuàng)造奇跡(特別看重這場比賽,他的退賽是最無奈的選擇,沒有任何的辦法可以彌補這一遺憾)。
6.參考:文章這樣寫可以讓讀者更詳細地了解劉翔從全身心進入比賽到不得已退出比賽的全過程,更深刻理解劉翔渴望在鳥巢創(chuàng)造輝煌的迫切心情,使讀者對他努力之后而放棄的選擇給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7.參考“不拋棄、不放棄”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但貴在參與,健康的生命比閃光的金牌更重要也是奧運精神的核心理念,劉翔的退賽令人扼腕嘆息,但他“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在執(zhí)著堅強的努力之后理智退出比賽的選擇,完美地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退出未必不是英雄,劉翔依然是我們值得自豪和敬仰的英雄。
作者單位:黑龍江農(nóng)墾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