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使學生掌握更廣泛的知識,對于語文學科來說,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特別是課外閱讀,可以從中汲取文學精華,增長見識,啟迪智慧。但是,目前農(nóng)村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象令人擔憂。作為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師,如何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呢?首先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書可讀;再次要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閱讀;第三要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關鍵詞】農(nóng)村中學生 課外閱讀 興趣 指導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由此可看出課外閱讀對人們獲得知識、發(fā)展個性、增大知識面、形成品格的重要作用。但是農(nóng)村中學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普遍偏少。究其原因,一是教師不夠重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求、指導得少。由于教師素質所限,自身的閱讀面窄,對閱讀的方法掌握不夠,益處感受不深。很多教師只注重抓好課堂教學,注重課文內容的準備、課堂教學的設計,指導、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少。二是部分家長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無讀書習慣,也無買書意識。三是很多家長和部分教師只熱衷于教科書,只重視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課外名著閱讀教育或不允許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四是缺乏興趣。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聽流行歌曲、看動畫片、看球賽或電視劇。而對課外書卻不感興趣,不想看。面對這些限制學生課外閱讀的諸多因素,作為語文老師將通過何種有效途徑,來開辟學生學習的新天地,開拓學習知識的新領域呢?
一、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書可讀
家校聯(lián)合,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外閱讀條件,保證學生有書可讀。
1.爭取家長支持。大部分農(nóng)村家長把課外書看作是“閑書”,對看課外書的子女橫加指責勸阻,更不用說花錢給子女買課外書了。學生得不到家長的支持,課外閱讀在家中就無從開展。老師可利用家長會家訪的機會反復向家長說明當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要求,讓他們明白課外書的閱讀是學生學好語文的一項重要的途徑,使家長在行動上對子女閱讀課外書給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訂閱一些書報。
2.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閱覽室開展閱讀。學校圖書館有一定數(shù)量的藏書,教師可經(jīng)常到里面翻閱,了解書目,以便有針對性地推薦給學生。每周安排一節(jié)固定的閱讀課,盡量調到課外活動前。到圖書室、閱覽室自由借閱書報。
3.建立班級圖書角。班級是學生每天活動的主陣地,可以讓學生在這個場所接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建立班級圖書角是一個極好的形式。
二、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閱讀
1.課內延伸課外指導。老師要時時結合課文內容給予必要的推薦指導,在講到某篇課文時,把相關的作品推薦給大家,如講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適時把魯迅的《朝花夕拾》介紹給大家,在學完《智取生辰綱》后,教師可布置學生去閱讀《水滸傳》,讓學生對這部描寫中國農(nóng)民起義的作品更有全面的理解。以節(jié)選為基點,向整篇(部)原著擴展;以作者為起點,向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擴展;以文體為基點,向同類問題擴展;以內容為基點,向其他作家,不同文體擴展等。
2.閱讀方法指導。培根在《論求知》中說過,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于少數(shù)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我們也可對課外閱讀的方法大體分為兩種,即略讀和精讀。略讀,就是簡略地讀,涉獵性地讀。要引導學生學會通過看目錄、讀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斷讀等方法來了解圖書、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有用的信息。對于少數(shù)好書,則要采用精讀的方法。精讀,可以理解為積累性的閱讀或探究性的閱讀,更注重內容的內化和運用。精讀時應引導學生采用品讀、背誦、摘錄、等方法促進對精讀內容的理解、積累乃至運用。精讀和略讀并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的。略讀和精讀有機結合起來,既能保證有較大的閱讀量,又能確保閱讀的效果。
3.知識積累指導。俗話說的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必須指導學生做好筆記。筆記是記憶的儲存器,資料的倉庫,思考的激發(fā)器,創(chuàng)造的發(fā)源地。
還可讓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能力,設計適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卡片。去收集資料、信息,然后分門別類,歸納整理,日積月累,形成知識體系。既豐富了知識,又提高了閱讀能力,寫作時也就“下筆如有神”了。
三、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興趣意味著自我活動?!币寣W生樂于讀,自愿讀,把課外閱讀作為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根據(jù)激勵和反饋原理,我給學生架起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展示閱讀成果,以激起學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主動地去閱讀。學習心理學認為,學習成果對學習動機有反饋作用。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新的知識,取得好的成果的喜悅,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也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運用歇后語、名言警句、人物介紹和名著知識競賽等,形成學生學習強烈的心理動機,從而引發(fā)學生閱讀名著興趣。
總之,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師應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把通向語文知識名著寶庫的鑰匙交給學生,引領學生逐步學會打開這扇知識的大門,讓課外閱讀伴隨其左右,體驗閱讀的樂趣,使學生從中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并養(yǎng)成終身讀書的習慣,從而受益終身。
作者單位:浙江臺州市黃巖區(qū)高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