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著列入高考考查范圍后,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呢?一是教師要通讀名著,整體規(guī)劃復習內容;二是采用“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融會貫通”三級跳的方式進行復習;三是要去粗取精,以簡馭繁,將復習內容序列化、專題化,簡化頭緒,以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四是要研究高考命題、研究復習方法、研究名著內容。
【關鍵詞】名著復習 整體意識 專題復習
自2007年開始,江蘇省將名著列入高考考查內容,“圈定”的范圍包括十部名著,其中有6部中外小說,1部詩歌集,1部小說集,2部戲劇,可謂面廣量大,尤其到了后期復習階段,真是千頭萬緒。我們到底該怎樣跨過這道復習的“坎”?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下面以江蘇省高考名著考查內容為例,我們把名著復習概括為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從以下四個方面說明之。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要想上好名著復習課,首先教者要好好“復習”,要通讀必考名著,給自己灌滿“一江水”。只有自己熟讀名著,我們才能占領思維的制高點居高望遠,才能“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而這一點既是一項基本要求,又是一項至高要求;既是提高自我修養(yǎng)的長期要求,又是迎接高考指導復習的應景要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讀一些名著,教師不能做井底之蛙,以教者低窄的視界去引導學生復習,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教者要有整體規(guī)劃意識。考試說明中明確要求學生要掌握名著的基本內容、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等,這樣的要求是遞進的、漸進的。這就要求教者對名著復習的重點、順序、深度和廣度等等早作打算,統(tǒng)籌安排,做到“成竹在胸”。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整體規(guī)劃不是搞“跨越式”,而是腳踏實地??刹捎谩叭牒跗渲?、出乎其外、融會貫通”三級跳的方式進行。
“入乎其中”階段,關鍵是感知細節(jié),重在“讀”。學至高三,學生基本看完必考名著。但大多數(shù)學生在高一、高二的閱讀體驗呈無序化和模糊化狀態(tài)。為此,很有必要帶領學生在名著的文本中游覽,鞏固記憶,連綴情節(jié)。在這一階段中,可采用如下的方法組織學生重讀原著。1.“圈”讀法。投影本節(jié)課閱讀范圍,圈定閱讀章節(jié)和重點,這樣有的放矢地閱讀,以強化體驗和感知。2.跳讀法。在課堂上,由于時間的限制或情節(jié)系統(tǒng)化、專題化的需要,可指導學生根據(jù)專題進行跳讀。設計出如下的專題:“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的主要情節(jié)”、“葛朗臺太太和葛朗臺的臨終表現(xiàn)”、“三次端午節(jié)的情況”、“葛朗臺和夏爾的不同‘致富之路’”等等。如此“跳讀”,既用時經濟又重點突出。3.細讀法??芍笇W生“于經典處細讀”,并引導學生進行旁批旁注,強化他們關注細節(jié)的意識和增強學生自主解讀和研究能力。4.“演”讀法。這種讀法主要用在復習詩集和戲劇中,用朗誦的方式讓學生在表演中體驗,在體驗中感知。
“出乎其外”階段,關鍵是宏觀把握,重在“串”。“串”就是編織情節(jié)鏈,即讓學生形成對名著的中觀和宏觀把握。可按照“教師示例——小組合作——師生討論”的步驟,循序漸進。如投影示例《三國演義》的文脈:主角登場(1—5)、官渡之戰(zhàn)(15—23)、赤壁之戰(zhàn)(24—50)、擴張地盤(51—74)、夷陵之戰(zhàn)(75—85)、南征北戰(zhàn)(86—104)、最后結局(105—120)。采用以上的步驟,師生共同梳列《紅樓夢》、《邊城》、《歐也妮葛朗臺》、《家》、《哈姆雷特》、《雷雨》等名著的文脈肌理。
“融會貫通”階段,關鍵是體驗特色,重在“悟”。這里“悟”過程是指“術語——回看——論證”,主要是體驗名著的人物形象、藝術特色等。因此,在這一階段,可以重點指導學生加深對人物形象、文本語言、文章特色的理解和分析。筆者認為,在這一階段,教者必須做好三件事:第一,了解和掌握每部名著的顯著特色和人物性格的關鍵詞,做到有的放矢,如《老人與海》敘事中的“冰山”原理、精神勝利法……這些都是我們復習中不可忽視的重點。第二,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識記。如對藝術特色的識記和理解,采用歸納法、比照法、表格法、分類法等,將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進行有效勾連,按“部”整合。第三,帶領學生進行理解和體驗。教者不能誤導學生為了考試而機械記憶,應讓學生在名著中“行走”,帶領學生帶著術語去閱讀、驗證,讓記憶和理解互為促進。
能共牡丹爭幾許,得人嫌處只緣多
我省考查的10部名著,覆蓋古今中外。面對千頭萬緒的名著復習,我們要去粗取精,以簡馭繁,將復習內容序列化、專題化,簡化頭緒,以提高復習的有效性。為此,教者要有專題意識和經典意識,要抓住主干,構建體系,推進名著復習向縱深發(fā)展。
專題的設計可根據(jù)名著具體內容進行設計,如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我們可設計“三國人物篇”、“三國戰(zhàn)爭篇”、“三國謀略篇”;如對《紅樓夢》,我們可以設計“十二金釵譜”、“人物關系簡譜”、“紅樓丫鬟一覽表”等;如對小說集《吶喊》,我們可以設計“藝術特色一覽表”、“主要人物一覽表”、“小說主題一覽表”等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切入名著,整合名著的零碎內容,努力構建復習的網(wǎng)絡和體系,使名著的內容變得立體化、有序化和規(guī)則化,最終實現(xiàn)對名著內容的“條塊”記憶和深入理解。
經典意識就是要求教者要放出眼光,去粗取精,抓住名著的經典情節(jié),也就是大家基本都熟悉但不是很清晰的部分。只有抓住了經典部分,復習的針對性才可提高,高效才得以保證。
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
“尋常物”華麗轉身變?yōu)椤敖^妙詞”,其關鍵在于詩人的體悟和研究。同樣地,要想從繁復的名著中抽身出來具有高瞻遠矚的意識進而引導學生觸摸名著的高端精神,也需要教者鉆研的意識。筆者認為,這里的研究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研究高考命題。這其中,我們可以研究高考的考查重點及其變化,研究名著簡答題可能會出現(xiàn)的題型以及解題模型,研究名著命題的走向,研究命題中的“變”與“不變”,研究考查的深度和廣度、難度和密度……
二要研究復習方法。名著復習是個系統(tǒng)工程,不是簡單地對“二次作品”的簡單記憶。教者需要從名著的基本內容、人物形象、藝術特色等不同角度,想方設法,全面復習,系統(tǒng)復習,有效復習。在復習指導中,可綜合運用歸納法、圖表法、專題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方法,努力構建學生的名著復習框架和體系。
三要研究名著內容。對名著基本內容的理解,教者要克服試題“依賴癥”,不能僅靠舊題推進復習,我們自己要從微觀、中觀和宏觀的角度對名著進行思考和研究,在參照他人的研究成果上,自己創(chuàng)造性地擬設題目,以加深對名著的理解。例如,在微觀題的擬設上,注意考查內容不能偏不能怪,以防誤導學生偏離復習重點。例如,我省蘇北某市??伎疾榱恕白游绻绕嬷\”的相關內容。學生幾乎是全軍覆沒,原因是題目所涉內容較偏。特別重視中觀題的擬設,這類題依托名著基本內容,考試廣度不大、難度適中、區(qū)分度明顯,例如江蘇卷2008年的“冷子興說演榮國府”那道題就是很好的例子。筆者也曾擬設了部分中觀題目:如“請簡要比較奧菲利亞與鳴鳳性格的異同”、“《邊城》中三寫端午節(jié)對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葛朗臺及其太太的臨終遺言分別是什么,據(jù)此分析二人性格”、“請說出葛朗臺和夏爾的‘不同致富之道’”、“隆中對的基本內容是什么”……題目難度不大,但對名著的基本內容依賴性強,便于糾正學生光靠死記硬背概念條文不讀原著而想奪高分的不良念頭。對于宏觀題的研究,我們要有前瞻意識。雖說此類高考題尚未真正到來,但已經初見端倪,如2008年我省就對《雷雨》主要矛盾進行了考查。平時,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談談《老人與?!分小氨皆怼钡捏w現(xiàn)與運用、曼諾林出現(xiàn)對桑提亞哥的人物描寫的作用、《三國演義》中對人物描寫的不足之處等。甚至我們還可以擬設部分探究題,如“請思考巴爾扎克將格朗桑和克羅旭的身份設計成銀行家和法院的庭長的理由”、“為什么說‘狂人’不‘狂’”,以此激活學習興趣和提高探究能力。
總之,我們在名著復習的指導中,既要仰望星空具有整體意識,也要腳踏實地具有漸進意識;既要仰望星空具有前瞻意識,又要腳踏實地具有研究意識;既要仰望星空抬頭遠望考查的方向,又要腳踏實地埋頭復習原著的基本內容。只有這般“仰望”與“埋首”,我們才能穩(wěn)妥地跨過名著復習的這道“坎”。
作者單位:江蘇淮安市楚州區(qū)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