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
本刊2010年第10期曾刊登過董樹國先生關于葡萄酒的20個觀點,本文為作者補充后觀點,共34個,編者做了分類。本刊刊登本文在于傳達信息,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刊觀點。
關于國產酒
前三十年中國看世界,后三十年世界看中國。尤其在葡萄酒行業(yè),從2011年起,中國開始要治理世界(中國市場中哪個國家的葡萄酒銷售好,那個國家的葡萄酒產業(yè)就不會再存在生產過剩的現(xiàn)象)。中國葡萄酒市場只要再用15年時間對全球葡萄酒業(yè)就可以指指點點了。
中國未來葡萄酒市場將呈“集團式、集約式、集群式”發(fā)展。是中國堅挺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為全球葡萄酒業(yè)帶來了狂躁、欣喜和希望。是忽然崛起的中國葡萄酒市場拯救了危局中的葡萄酒世界。葡萄酒市場競爭中,“散兵游勇”式的小打小鬧,終歸逃脫不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的“優(yōu)勝劣汰”規(guī)律。
在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葡萄酒市場中,想操控或占有一席之地者無以計數(shù),你要拼的是酒質、性價比;是品牌、人才、渠道、服務;但更是實力和雄才大略。
目前,中國葡萄酒產業(yè)基礎差、機械化程度低,加之生產材料和人工價格上升等諸多因素,中國葡萄酒的生產成本并不比一些主要產酒國的低,那么,當民族產品連價格上都沒有競爭優(yōu)勢的時候,中國葡萄酒企業(yè)這么多年培育的市場,將會被廉價的進口酒“殖民”。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不乏優(yōu)秀的葡萄酒產區(qū),這點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了,每個產區(qū)都有認真做酒的葡萄酒企業(yè),也不乏優(yōu)秀的葡萄酒產品。你認為沒有是因為你的腳步還沒抵達,或者說孤陋寡聞。相信終將有一天會改變你崇外的心理,喝出一聲驚訝來。
要想與國外莊園酒較量,首先要在適合種植釀酒葡萄的地方去企業(yè)種植;如果還繼續(xù)從農民手里收購葡萄且不控制產量的話,中國的葡萄酒將何去何從?當畝產高達2000公斤甚至以上,我想知道其含糖量能上的去嗎?在葡萄酒文化傳承斷裂,葡萄樹尚青蔥年少的時候,不抓緊修補自己的基礎,玩概念會害死人的。
中國釀酒葡萄樹齡短,管理較差,畝產葡萄釀造的葡萄酒量超美國近150%,凸顯葡萄酒整體品質偏低,亟待提高。國內產品品類有多元化趨勢。在葡萄酒從可選消費品向快速消費品轉變的過程中,非即飲渠道(商超、直銷(包括團購))的地位大幅提升。
中國葡萄酒市場中有80%左右份額的中高端領域被國外葡萄酒占領著。此時,國產葡萄酒若能要求進步,必然在保障素質的同時,向高品質方向努力,守住低端并追求金字塔中上端,以期證明自己的素質改變;而國外葡萄酒應該適當拿出精力向中低端市場進發(fā),因為潛在消費人群就在那里,尤其進入中國內地的二三線城市,規(guī)模實現(xiàn)量的突破。
國產葡萄酒一直在為國外葡萄酒做開發(fā)消費者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廣告吹的山響,不懂葡萄酒的人開始進入盲從階段,而一旦消費者有所成熟,他們就毫不客氣地丟棄國產酒,開始嘗試國外葡萄酒,加之國外葡萄酒文化的教育、培訓與推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國產酒就是在為國外葡萄酒輸送消費者。國產葡萄酒是該有一次冷靜的覺醒了(這里不是指的所有國產葡萄酒)。
中國國產葡萄酒絕大部分目前發(fā)展遭遇的主要瓶頸:一是心態(tài)不正;二是急功近利;三是概念炒作;四是沒認真做酒;五是胡亂標注;六是瞎種葡萄;七是價格混亂;八是表里不一;九是無品牌意識;十是缺乏消費意識。
任何一種葡萄酒形式的投資,只要是對葡萄酒業(yè)欣欣向榮發(fā)展有益我們都應該支持,除了酒質,難道能帶動一方農民種植收入和旅游業(yè)興盛以及倡導了葡萄酒健康品位生活就不算貢獻嗎?我們不能狹隘的或者只把葡萄酒當做飲品,而不把其看做一種產業(yè)的時候,是悲哀的。追求品質沒錯,但不要要求所有企業(yè)都齊步走。
任何葡萄酒企業(yè)如果沒有自種或自控葡萄園,而是以“公司+農戶”或“公司+集體”的形式種植葡萄樹,都很難釀造出頂級的葡萄酒,必須要解決的是“質量和產量”的明顯矛盾,這點即使當?shù)卣雒鎱f(xié)調解決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如此說來,未來中國國產葡萄酒誰家的品質如何,首先要看其是否存在自控葡萄園,然后我們再去涉及諸如心態(tài)、樹齡、設備、技術、儲藏等綜合評價。
關于葡萄酒投資收藏
窖藏潛質,形成一支葡萄酒可以儲藏時間的長短,也決定一支葡萄酒窖藏后的品質是否會提升。隨著葡萄品種、年份、產地、釀造工藝、物流條件等因素的不同,窖藏潛質也不盡相同。
葡萄酒投資分兩種:一種是投資飲料葡萄酒;二是投資高端莊園葡萄酒。葡萄酒適合百姓投資,但不是十幾億人都可以,它是有條件的。
要把握好珍藏葡萄酒的兩個最佳時間,一是適飲期;二是最佳拍賣期。
冰酒和貴腐酒都擁有很高的品質,適合品鑒,但不太具備收藏價值。
關于葡萄酒 葡萄酒究竟是什么?葡萄酒是一艘“賊船”, 一旦上來就下不去了,今天喝了好酒,明天只想嘗試更好的,嘗試不同的,隨之,差的酒就再也不想喝了。要么不愛它,要愛上就要準備條件。所有這艘“船”上的人,不但喜新,有時候還戀舊;在一直追求中,不斷攀登,也不斷挑剔,如一列梯子,它的盡頭在遠飛的云中。
葡萄酒自身是沒故事的,必須有人來賦予故事,把葡萄酒描述得再好,那也是看誰人在描述。人很重要——男人和女人,別把葡萄酒搞得那么神秘,它只是一種媒介,一種道具。除了獨飲之外,在適合的場合,與適合的人,喝了適合的酒,僅此而已。
葡萄酒的生命有兩種:一是葡萄酒自身的生命周期;二是普及大眾化的程度。別把葡萄酒人為地搞得那么神秘,貌似高處不勝寒。它就是可供人喝的或者把玩的飲品(當然也包括了一些人作為盈利或賠錢的工具)。
葡萄酒本身分兩種:一種是即飲葡萄酒;另一種是非即飲葡萄酒。易拉罐就是即飲“飲料型葡萄酒”,不能因為喜歡高腳杯品非即飲葡萄酒,就排斥了易拉罐。只是場合不同、環(huán)境不同、條件不同、酒質不同、品位的族群不同。
葡萄酒的品質與葡萄品種、栽培技術、葡萄產地的氣候、土壤狀況、葡萄成熟度、釀酒工藝、釀酒設備、釀酒理念和貯存消費方式有關,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葡萄酒的質量也決定于消費者的水平或素質。
葡萄酒由于所謂的新舊兩個世界,其實已經相互借鑒,相互學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葡萄酒市場的未來,應該是要逐漸消除新世界和舊世界的說法,以文化教育作為提高需求量的方案,共同贏取未來。
關于葡萄酒營銷
一切模仿、高仿、貼牌、打擦邊球,甚至徹底造假的行為,都只能糊弄那些對葡萄酒一知半解的人。好的葡萄酒有千種成分,常規(guī)檢查的都有三百多種之多,怎么可以完整的復制?即使在華麗的外表下以次充好,終歸心存忐忑:葡萄酒在打開之前,要學會察顏觀色;在打開之后,時間會令其敗露無疑。打擊造假者的最好辦法,就是你要比他更懂酒。
葡萄酒的招商大都借助展會、媒體、品鑒會、論壇,以及其他形式的促銷活動開展,在酒質相等的情況下,拼的不只是品牌知名度和性價比,還有諸如優(yōu)惠政策、企業(yè)文化、貨源保證、各種體系的完善、宣傳力度、企業(yè)實力等。隨著葡萄酒知識與文化的普及,消費者已經不再盲從于廣告而日趨理性消費,分銷商更是權衡比對小心嘗試。這就要求我們的總進口商和生產企業(yè),找準定位,認真做真酒,你若忽悠市場,最終你將被市場所忽悠。
葡萄酒銷售最終將是文化融入營銷,并強調以培訓教育為主,讓消費者融入其中,產生認同感,培育忠誠度。 創(chuàng)造品牌、文化、營銷、教育、倉儲等新型葡萄酒文化產業(yè)鏈,從而與各利益關系群體緊密結合,形成較為完整的運營體系,在資金實力和人才實力之上去構建大兵團作戰(zhàn)。
葡萄酒因為“攀親附貴”鼓吹排名和獲過什么獎項,別人就信以為真了嗎?世界上有幾個葡萄酒賽事沒有作弊的?如果真有,那種真的得獎酒是根本不愁銷路的,還需要你拿到中國來賣力推銷嗎?有心做酒的愛酒的不要盲從于這些,也不要聽任編造的華麗傳說或動人故事。感性品酒,理性分析,多去發(fā)現(xiàn)。
葡萄酒營銷主要采用七種模式:一種是渠道模式,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和營銷通往終端的各種渠道; 二種是體驗模式,通常以酒會、聚餐或參展的形式,讓代理商或消費者直接體驗,聆聽講說;三種是故事營銷,以歷史傳承的、甚至編造一個故事或傳說,賦予其更多的文化元素,津津樂道,讓消費者耳熟能詳;四種是旅游模式,以實地考察或酒莊旅游為誘餌,對葡萄園或車間游覽增加代理商或消費者的信心;五種是數(shù)據(jù)庫模式,給代理商或消費者建立檔案,以郵件群發(fā)或有針對性的發(fā)放資料;六種是網購模式,直接網上開店,普遍撒網;七種是廣告模式,借助媒體硬性或軟性輿論導向。
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大行其道的主要理由為:首先,得益于改革開放,降稅開門;其次國產葡萄酒不爭氣放出巨大空間;三國人充當進口酒的調研員和打工者;四與“狼”共舞,商家賣力進口,傾力銷售;五政府搭臺;六國人生活水平提升,消費者口感傾向;七文化教育驟增;八酒種選擇面大;九懂得“侵略”之道;十崇洋媚外作怪。
關于葡萄酒 品鑒
品試葡萄酒是最具個性化的一件事兒,世界上沒有一支完全相同的酒。所以,需要天天學習品酒,天天學習相關葡萄酒的文化知識,即使如此,永遠都不要說自己很懂酒,否則有時候可能會令自己很尷尬。你可以把認為比別人知道多的東西與大家分享,但不要高高在上。
對于可以釀造葡萄酒的葡萄品種,世界上至今還沒有統(tǒng)計出來一個準確的數(shù)字。即使同一品種,由于土壤、氣候、年份、釀酒師、技術、儲藏、運輸、溫度、品試環(huán)境以及文化等諸多不同而不同,葡萄酒也因此而極具多樣性、變化性、復雜性和不穩(wěn)定性。
對一款葡萄酒(或其品牌)是不能僅憑喝過他們的酒就“蓋棺定論”的,這里面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除了它具有的“多樣性”、“變化性”“復雜性”、“不穩(wěn)定性”和“自然屬性”外,還有人為的儲存、運輸以及品酒環(huán)境導致的差異性。必要時親自到葡萄園和企業(yè)去走走,用多一點的時間和耐心去做其系列酒縱向和橫向的比較,拷問其葡萄品種賴以生存的土壤、氣候、葡萄樹齡、釀造技術和企業(yè)文化等得出與其酒質相般配的信息數(shù)值,所謂專業(yè)態(tài)度下的發(fā)言權沒有合理想象,只有事實。
葡萄酒品嘗是最具個性化也最具爭論性的,也許你們會有交叉有共鳴有同感,但請允許有別樣的感覺和感受存在,不要暗自說別人不懂酒,其實你自己距離懂酒亦相差甚遠,因為一個人的味蕾和知識,永遠也追趕不上葡萄酒的不穩(wěn)定性、變化性和多樣性。學會尊重別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葡萄酒你自己喜歡就行了,甭聽別人說好說壞的。可以聽下建議,但不要被別人左右了。玩玄奧的人會遇到更玄奧的,這并不意味著否定葡萄酒文化和知識,有些東西你可以有自己的見解。江邊走多了鞋子會濕的,酒喝多了比較多了你就是大師,如果不是大師,說明你喝的還不足夠多。
喝酒,不要喝名字,不要喝標牌;不要給自己的視覺、嗅覺、味覺和感覺增加任何負擔;不要被故事所迷惑,我們喝的是酒,在乎的是酒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