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分鐘紀錄短片中鏡頭的游走,持續(xù)近三個月的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倒回到2011年12月8日開幕日那天:觀眾隨著巴士漫游城市,參與到開放的城市討論工作坊和游戲中,出席各項討論會與論壇,置身“街道劇場”,在展覽的互動中加深參與度,在反思爭論中邁向共識……最后是,小小建筑師與小畫家用畫筆和紙箱模型,描繪心中的理想城市,雙年展帶動的對城市問題的思考及城市研究就此播下種子。
總策展人泰倫斯?瑞萊在閉幕式上宣布,本屆雙年展有十二個項目同意在深圳延長各件裝置作品的時間,“這是一個更加長遠的建筑師與2011—2012深圳雙年展的合作計劃。這12個項目將會在深圳各處重新組裝,加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這位前邁阿密美術館館長和紐約現(xiàn)代藝術館(MOMA)主策展人斷言,這一過程對于本屆雙年展來說“十分獨到,也是雙年展盛事在深圳延續(xù)其生命的十分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方式?!?/p>
是的,聯(lián)想到上一屆雙年展結束之時,斯洛文尼亞藝術家Marjetica Potrc等的五幅壁畫最后不得不被覆蓋的結局,今年的雙年展堪稱留下了一筆光輝的遺產。
除了看得見的,雙年展“遺產”當然更包括通過展覽延伸出來的觀點及現(xiàn)象。深圳市規(guī)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副總規(guī)劃師黃偉文認為:“其實每屆發(fā)生過的展覽,對城市都是一筆有待繼續(xù)開發(fā)利用的礦藏資源?!?/p>
深圳雙年展對城市公共空間的激活功能得到了普遍認可。本屆展覽的重心回到了首屆及第二屆雙年展主展場華僑城創(chuàng)意園,持續(xù)激活著產業(yè)升級轉型的工業(yè)區(qū),將區(qū)域內的舊廠房催生轉化為設計和創(chuàng)意集中地。而市民廣場上的《萬花陣》開幕式上結合燈光、音樂及輪滑表演驚艷全場,該項目利用數千個橙色的安全錐激活了市民廣場,這些“雪糕筒”展覽期間成了市民在市民廣場上最喜愛的玩具,“再創(chuàng)造”出各種圖案,極大地延續(xù)和提高了這件廣場公共藝術作品的價值。
雙年展歷來是見證新銳建筑師成長的平臺,總策展人瑞萊通過《街道》、《超輕村》兩個項目,向1980年的首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致敬。通過全球評論家與策展人的推薦而來的兩個項目的18位建筑師,共同筑起深圳雙年展這個國際新銳建筑師集中亮相的舞臺。這中間約占三分之一的中國建筑師不遑多讓的表現(xiàn),代表著中國建筑師在同一國際舞臺和游戲規(guī)則下的崛起。而居住問題特別是關于保障房/社會住宅的三個專題展《廣廈千萬?居者之城》、《住宅的使命——荷蘭與中國建筑師為蟻族而設計》、《維也納住房——革新的,社會的以及生態(tài)的》是本屆雙年展備受公眾關注的亮點之一,除了各種設計創(chuàng)新的可能策略,保障房專題最重要是傳達了一種建設熱潮中的冷靜思考、更加可持續(xù)的居住價值觀和人居關懷。
在雙年展近30場學術論壇中關于城市討論的國際語境下,深圳作為典型的新城被頻頻提及。專家們對深圳的年輕、活力和創(chuàng)意能力給予了普遍認可。在開幕周最后一場研討會《深圳,成為一座城,未來的世界都會》上,國際新城研究院總監(jiān)Michelle Provoost這么評價深圳:“我們可以這么說,深圳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一個新城……它可能并不是最美麗的,但是很有活力。這也是一個充滿試驗的地方,給你很多自由,你可以嘗試做很多事情。這個城市里面,你可以冒風險,驗證你的假說?!蹦敲慈绾谓忉屝鲁浅鞘幸?guī)劃普遍的失敗和深圳的某種例外成功呢?專家討論和部分展覽作品指向了非規(guī)劃的、自發(fā)的力量對深圳規(guī)劃的修正、對快速發(fā)展起到的支持。通過與世界上不同地區(qū)城市的比較,換一個角度看自己,既獲取自信,也有待更多的專業(yè)工作者來挖掘“深圳經驗”,這也許是本屆雙年展給深圳帶來的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