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個很容易琢磨出“意思”的地方。珠江東西橫貫市區(qū),將羊城大致分成了南北兩塊。以前廣州人習慣稱珠江以南的地區(qū)為“河南”,有點類似開發(fā)前的浦東,現(xiàn)在叫“海珠區(qū)”。但上海人稱“浦東”有其道理,畢竟是在黃浦江以東嘛。但是廣州人即使在現(xiàn)在,也不愿意把海珠區(qū)叫成“江南”,就像不愿意把珠江稱為“珠河”一樣。
不過近日,“江南”一詞卻成了廣州人不好意思過多涉及的稱謂,因為一個叫“劉江南”的局級干部辭職“下?!?。本來干部自愿“交流”到地方或企業(yè),早已司空見慣、平淡無奇,但因為劉江南辭職前為廣州市體育局局長,辭職后就職的地方是恒大皇馬足球學校,再加上“兩百萬年薪”的傳聞,這則“人事變動”倒真有了那么點意思。畢竟,按照有關的黨政法規(guī),領導干部在離職三年內是不能在所屬行業(yè)就職的。而劉局的這一變動,莫說三年,甚至連三天都沒有。
劉江南辭去廣州市體育局局長一職赴任恒大皇馬足校校長一事,在社會上引發(fā)了多方的非議和質疑。歸納起來,無外乎以下幾點:一、劉的前腳卸任,后腳上任的行為,是否違反了組織部門關于離任的領導干部在企業(yè)任職的有關規(guī)定?二、如果如劉所言,新的工作崗位是上級組織的安排,那么作為各級公務人員,究竟是遵照法規(guī)還是聽命人事?組織部門,為什么能對一個上市公司的具體部門進行人事安排?三、從政府部門到企業(yè)的這種無縫轉崗,是否有“瓜田納履、李下整冠”之嫌?四、獲取的高額年薪,怎樣平復社會對于官員“權力期權化”的猜疑?五、今后各級官員,是否可以以劉江南為榜樣,及時投身于政府關注的熱門行業(yè)而不受法規(guī)約束?
不可否認,中國足球的騰飛,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熱心參與,特別是在現(xiàn)階段,政府的扶持和幫助,更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中國的足球如若真想屹立于足壇強國之林,從娃娃抓起是根本,而依法治球才是保障。試想,恒大可以聘請劉江南局長做皇馬足校的校長,那么富力是否也可以安排某位副局長,離任后到自己的梅州富力巴薩足校任職?而其他行業(yè)的企業(yè),在政府扶持的背景下,是否也可以為目前在位的官員創(chuàng)造“為人師表”的崗位?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是對于官員的約束,特別是依法治官、取信于民的政策,卻不應當三十年江南,三十年江北?!?/p>
(作者系深圳《晶報》體育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