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沒有悲傷的城市,在祥弟的心中叫卡洪莎。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叫它桃花源,或極樂世界。
它并不遙遠,就隱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最里端。
我們或許已經遺忘,但一定曾經擁有。
——《沒有悲傷的城市》
人們都愿意相信有這樣一座沒有悲傷的城市。
孟買街頭有一個10歲的流浪兒,他執(zhí)著地相信孟買有一天會變成一座“沒有悲傷的城市”。盡管他最好的朋友在種族沖突中被炸死,他自己也不得不受脅迫從事破壞活動,但他對此依然堅信不疑。這就是著名作家阿諾什·艾拉尼《沒有悲傷的城市》所講述的故事,一個讀來讓人哀傷的故事。
從小就被拋棄在孤兒院的祥弟對大墻外的孟買城充滿了好奇和幻想。他拿著帶有三滴父親血跡的白布逃出了孤兒院去尋找父親。與其說是尋找父親,不如說他是尋找孟買。然而,迎面向他撲來的卻是各種不幸,可他依舊執(zhí)著地尋找那沒有悲傷的城市。他夢想自己能飛,全然不顧那累贅般的瘸腿;他發(fā)明了花園語,在親人死后含淚笑著說,他從一朵花瓣里看到了愛,從顏色里看到了幸福。他相信世界上有一個地方,沒有戰(zhàn)爭,沒有丑陋,只有鮮花、信任和愛。他把那個地方叫做“沒有悲傷的城市”。
最殘酷的世界和最美麗的心靈之間的沖突,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
現(xiàn)在的我們,就像是鐘表上的指針不停地轉動。一邊轉,一邊看著時間匆匆地流逝,卻總是無能為力。這幾晚,我一直都失眠,躺在床上,大睜著眼睛,呆呆地看著眼前一片的漆黑。我也不清楚那時自己究竟在想些什么,只是覺得這樣子很安靜,沒有了白天的喧囂。可能我早已沒有了最初那顆簡單的心,所以也無法像祥弟那般相信這世界是美好的。在現(xiàn)實面前妥協(xié)了的我們,總認為社會是現(xiàn)實的,我們是無從選擇的。
這讓我想起一個童話里的少年雅各。對他而言,馬戲團是他的救贖,卻也是人間的煉獄;是他夢想的駐扎之地,也是他流離失所的開始。提及救贖,我想起了一段言論:你或許是生活的泅渡者,抑或是救贖者。所謂泅渡,是指即使痛苦不會停止,但我的心能夠征服它。當我們坦然地面對過去的憂傷時,我們便尋找到了自己。漂泊的心靈只有不斷受到煎熬與磨礪,才能日趨成熟,才能擁有幸福,才能沒有悲傷。所謂救贖,是指當我痛苦悲傷時,只有自己能安慰自己;別人所給予的傷痛只有自己能體會,亦只有自己能將自己解救。無論世界如何悲傷,我們亦能快樂地生活。
這就是現(xiàn)實——自己為自己建一座沒有悲傷的城市。
合上書,回到現(xiàn)實中,我依舊還是會微笑。因為一直沉浸在悲傷中,是無法走出痛苦的,最終只能使自己越陷越深。更多時候,相信童話,并對苦痛淡然一笑,或許將會看到另外一種美景。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十中花雨文學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