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帝朱元璋登基后分封自己的一大幫兒子為王,晉王拜辭風陽祖陵后,在去封國的路上,鞭笞他的廚師。洪武帝知道了后,怒斥晉王說,“你老子我戎馬一生。對手下的將帥十分嚴格,可23年來唯獨對自己的私人廚師沒有斥責過?!?/p>
朱元璋為什么對將帥十分嚴厲,卻善待廚師呢?這既可以作政治學的分析,也可以作管理學的分析。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不多的貧農(nóng)出身的皇帝。年幼時家里很窮,他很小就為地主放牛,從來沒吃過好東西。有一年,鳳陽遭大災,朱元璋的父母、兄嫂都因饑餓相繼死去,他則成了孤兒,便到家鄉(xiāng)附近的皇覺寺里出家,當了小和尚。災年的寺廟,生活也很艱難,朱元璋入寺沒幾天,就被派出去化緣?;壘褪瞧蛴?,只不過聽起來文雅點。平常光景,乞討的日子都不好過,何況是災年。朱元璋在淮北大地上飽一頓、饑一頓地挨了三年,其間的辛酸苦辣難以言盡。有一次,朱元璋已經(jīng)幾天沒討到吃的東西了,他強打著精神一步挨一步地向前挪動著虛弱的身子,希望能討得一星半點吃的。好不容易移到一家飯莊前,剛要張口乞討,身體卻再也支撐不住了,一頭栽倒在飯店的門口。飯店老板是個善良的人,端來了飯,并拿來本店的看家菜釀豆腐。朱元璋看見就吃,也顧不上念阿彌陀佛了,恨不得連碗都一口吞下去。一陣風卷殘云,朱元璋把端來的東西吃得干干凈凈。這頓飯對朱元璋來說可謂是救命飯。
朱元璋千恩萬謝地離開飯店后,走在路上的朱元璋想:這釀豆腐怎么這樣好吃,天下大概沒有什么比得上釀豆腐了。做了皇帝之后,朱元璋經(jīng)常吃到山珍海味,但對鳳陽的釀豆腐卻始終難忘。不久,他把家鄉(xiāng)做釀豆腐的廚師接到宮廷的御膳房來,專門為自己做這道菜。
有長期挨餓經(jīng)歷的朱元璋好吃,好吃的皇帝善待好廚師,并不難理解。
陶淵明的紅顏知己 包光潛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能夠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隱士詩人,應該感謝夫人翟氏,她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于前,妻鋤于后”。如果遇到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為了榮華富貴,非讓他做官不可,陶淵明的人生恐怕就要徹底改寫了。
陶淵明身在鄉(xiāng)野,詩歌中鮮見激情,心靜如水。難怪在南朝梁代昭明太子前,幾乎無人推崇他的詩歌。鐘嶸《詩品》將其置為中品,大評論家劉勰的《文心雕龍》只字不提陶淵明。
不過,陶淵明仍可算是幸運兒——生有紅顏,死逢知己。紅顏當然是他的妻子翟氏,這死后知己首推昭明太子。可以這么i兌,如果沒有昭明太子,陶淵明很可能就被埋沒了——歷史上,我們埋沒了多少“金子”啊!
昭明太子生性淡泊,喜愛山水,故而為陶氏平和、淡然的詩歌所感染。他為陶淵明搖旗吶喊,不僅寫了《陶淵明集序》,還寫了《陶淵明傳》。他在《陶淵明集序》中說:“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p>
因為昭明太子的推崇,才使得陶淵明之大名為世人所知。
其后,北齊楊休之又編了十卷本《陶淵明集》。
到了北宋,陶淵明更是備受尊崇。大詩人蘇軾說自己“獨好淵明之詩”。甚至將陶淵明凌駕于李杜之上。
這或許也有點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