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試圖創(chuàng)造性地從心理學和行為學的角度將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缺失的現(xiàn)象做一個基本的分析,再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角度出發(fā),探索解決此類現(xiàn)象的幾個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理想信念;心理路程;苦感;意志狀態(tài);自我懷疑
一、當代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基本過程
(1)在就業(yè)中受挫折。不少大學生在離校之前,都有優(yōu)越的順境成長,這自然致使其心理承受力相對不強,而且還可能或多或少的帶有一些盲目的自信。因此在未感受到社會的壓力時,其也有一種急于向親人或朋友證明自己的愿望。但是,當他們一走進社會,現(xiàn)實的碰撞就讓他們深受傷害,很快就把他們的自信摔得粉碎。那么很明顯,在這一需要面前當代待業(yè)大學生表現(xiàn)的相當切合。然而,內(nèi)心的急切、社會經(jīng)驗的缺乏,再加上經(jīng)濟危機中客觀存在的巨大困難,以及業(yè)已形成的理想信念又離現(xiàn)實太遠,不能直接的對自身的意識行為作出有效的調(diào)整,所以挫折感在所難免,而這些師哥師姐們的挫折也會很快地傳染給在校的大學生。(2)在精神上嘗苦感。就業(yè)遭到初次打擊或數(shù)次失敗,無疑會給他們帶來心理陰影。就當前待業(yè)大學生的挫折感而言,無疑它是一種痛苦的感覺,這種痛苦感的長期存在,必然導致遭遇者在情感上轉化為無奈感、苦悶感、甚至出現(xiàn)短暫的傷心或憤怒的情緒。當然我這樣引用,并非是想去證明,只要有挫折感的存在,就會有郁悶、悲傷、失落等一系列的相似情感的產(chǎn)生。(3)在彷徨中生懷疑。行為上的挫折,情感中的苦感,意志上的長期低迷將使處于這一階段的心靈面臨兩種重要的轉變:一是迫切的證明自己,并獲得成功,然后其心靈狀態(tài)開始變得樂觀、積極;一是繼續(xù)遭受挫折,長期消沉的意志可能開始進一步轉化為對自我的懷疑。后一種情況其實也就是信念開始動搖的階段?!拔沂遣皇且婚_始就選擇錯了?”這時候,在他們二十多年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就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反思:自我懷疑是一種痛苦,但正是這種痛苦才預示著改變。
二、理想信念的重建
(1)重建的的必要性。一是國家和民族的必然要求。當前的社會上的急功近利和拜金主義必然和影響和腐蝕今天的大學生,一個國家不可能沒有一批仰望星空的人,不可能大家都只顧自己眼鼻子底下的利益,因此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和重新構建是每一個大學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再也耽誤不起了。二是大學生面對擇業(yè)時關鍵的心理基礎。理想信念對人生具有方向和引導的作用,因此只有擁有明確的理想信念,并以此為指導。在擇業(yè)的大潮中我們才不至于盲目,才會保持自信,才能在遭受挫折后能很好地堅持或恢復。三是大學生畢業(yè)后繼續(xù)奮斗的動力源之一。理想具有動力價值,科學合理的理想信念能夠讓大學生在自己的人生追求中更快,更順利的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精神的力量往往是巨大和無與倫比的——縱觀社會上的成功者,也許他們的學歷并不高,也不是就讀名牌大學,所學專業(yè)也不很吃香,但他們成功了,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不能不說是他們有明確的理想、牢固的信念在支撐。(2)再建的可行性。主觀上,大學生仍然處在青年時代,思想、觀念仍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雖然當代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社會的皎皎著,但由于年齡的原因使其在觀念上仍然具有不穩(wěn)定性,也正是這個“不穩(wěn)定性才使其仍然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陀^上,豐富的外在教育資源條件。不論是在進行教育的學科發(fā)展上,還是在各種教育環(huán)境上,大學生都擁有著比一般社會人更便利的資源條件。(3)重建的原則和方法。原則:第一,強調(diào)社會主義主旋律和個人的發(fā)展要求相結合的原則。學校要注意把握好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主旋律和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要引導大學生關心時政,關注民生,把自己的前途和國家民族掛起鉤來,雖然,這些做起來有點難,但一定要做,這是大學的職責所在。第二,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原則。物質決定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思想中的問題必然來自于現(xiàn)實的實際問題,實際問題不解決,思想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方式、方法:一是日常滲透法。大學教師在自己平時上課或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要爭取做個有心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有意無意的引導──往往比那些專門的說教要有用得多。二是講座輔導法。通過作報告或開講座的方式來進行正面的教育。學校要注意經(jīng)常把被社會認可的成功人生請進校園,這種方式可以對待業(yè)大學生進行集中教育從宏觀上促使其新的科學的理想信念的生成,給學生以正面的、生動的、具體的引導。三是咨詢輔導法。我們天河學院早在幾年前設立了大學生心理輔導室,基本上每周都有老師值班,這樣就可及時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引導和啟發(fā),給他們加油打氣,振奮人心,實踐證明這是較好的方法之一。四是個別交友法。作為輔導員和任課教師,應從基本的愛心出發(f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個別情況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較突出的學生,要走近他們,和他們交朋友,從而慢慢引導啟發(fā)他們,讓他們早日走出人生信仰的低谷。
參 考 文 獻
[1]休謨著.關文運譯.人性論[M].商務印書館出版社,1980
[2]洛克著.關文運譯.人類理解論[M].商務印書館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