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爾雅那是個不折不扣的歷史古城。而作為游客,更重要的是在山頂能俯瞰盧布爾雅那的全城景色,就算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登臨城堡,也能看到遠處阿爾卑斯山脈的皚皚白雪。近處的盧布爾雅那河如翡翠一般鑲嵌于城中。全城紅頂白墻的房屋讓人陶醉其中……
在巴爾干半島的西北端,有一個面積僅2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度,它就是斯洛文尼亞。它是1991年才從前南斯拉夫聯(lián)邦中分離出來的一個獨立的國家。這個國家,在地理上得天獨厚:被阿爾卑斯山脈穿越,被亞得里亞海覆蓋,整個國家,隨處都保留著中世紀的景象。
在東方人眼里,龍是能騰云駕霧、只有神仙才能駕馭的神物:它有牛的面孔,馬的鬃毛,鹿的犄角,魚的長須和鱗片,蛇的身軀及麒麟的四肢。西方人則認為,龍是一種身帶雙翼、會飛的蜥蜴,是一種可怕的怪物,是神學極力貶低的不祥之物。而生活在歐洲中部的斯洛文尼亞百姓,卻認定龍是他們的首都盧布爾雅那市的形象大使。他們將龍視為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而非其他西方國家眼中邪惡和暴力的代表。如果非要為斯洛文尼亞的首都盧布爾雅那定義一個關鍵詞,那么叫它為歐洲的“龍城”最為妥當。
相對于其他歐洲國家而言,斯洛文尼亞的知名度著實不如其他周邊國家高。而這個國家的首都卻給了人們一個不小的驚喜。最近我游走于這個小城之間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精致得可愛。相比其他大得讓人有距離感的城市,盧布爾雅那更具“親和力”。漫步在盧布爾雅那市中心,我發(fā)現(xiàn)龍的身影隨處可見,伸手即觸:城墻、城門以及巴洛克風格的建筑物上,不斷出現(xiàn)以翼龍為圖形的徽章標志;城市標志性建筑——火車站的大廳中央,地面上用彩色大理石拼成的兩條巨龍的圖案十分搶眼;隨便走入哪家旅游品商店,各種繪有龍形圖案的咖啡杯、冰箱貼、鑰匙鏈、蠟燭臺和各種陶瓷器皿讓你愛不釋手;游人們還可以乘坐“盧布爾雅那之龍”號游船,沿著盧布爾雅尼克河,盡情享受河兩岸飄來的陣陣花香、酒香和咖啡香;許多幼兒園、體育俱樂部、干洗店都以龍命名,糖果、香煙、電池的商標也使用龍形圖案……
盧布爾雅那的象征——龍橋,始建于1901年,四個橋頭裝飾有青銅的翼龍??磥砣思乙蚕矚g龍圖騰。青銅鑄造的展翅欲飛的龍,它熱灼得仿若噴火的雙目訴說著古老而動人的故事:古希臘亞哥號的船員逃亡中來到盧布爾雅那,打敗了酷似龍形的異獸,決定留在此處定居。不管你相信與否,這是盧布爾雅那代代相傳、有關這城市起源的古老傳說。近聞,龍橋又被喚做“丈母娘橋”。據(jù)稱,新婚燕爾的小伙子發(fā)現(xiàn)丈母娘過于強悍時,會被建議帶她到龍橋走一遭。筆者想探究竟,但無人能夠說得明白。由此想來,新女婿上門請丈母娘走龍橋,大概是想借此消消她的“火氣”吧。龍橋,這只西方惡龍和中國龍不同,屬于長翅膀、帶尾鉤的家伙??梢?,東西文化在有些方面也保持了高度一致。龍作為圖騰的原因起源于這里的傳說,這只龍作為保護神成功抵御了外敵的入侵。這只龍其貌不揚,與中國龍的造型也相差甚遠,而盧布爾雅那市民卻視之為吉祥物。
龍橋旁邊是圣尼古拉斯大教堂,一九九六年羅馬教宗曾到訪盧布爾雅那,為大教堂的正門和側門祝福。沿著大教堂對面的一條長廊漫步,一路有盧布爾雅那河為伴。漫步在盧布爾雅那,你根本無法想象這個古色古香的中歐小鎮(zhèn),竟然是一國之都。盧布爾雅那市區(qū)面積很小,普列舍倫圓形的廣場永遠是視線躲不開的,然而它最有來頭的就是廣場正中矗立的一尊銅鑄的人物雕像,他是斯洛文尼亞最偉大的詩人、市中心廣場都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的普列舍倫,斯洛文尼亞國歌就是他譜寫的。他是斯洛文尼亞的靈魂,斯洛文尼亞人的驕傲。雕塑表現(xiàn)的詩人在低首沉思,頭上是高舉月桂樹枝的女神。
斯洛文尼亞的首都盧布爾雅那確是個愜意的地方。盧布爾雅那的人氣還是很旺的,盧布爾雅那大學就坐落在這里,年輕人很多,到處都充滿年輕的氣息。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帥哥直接坐在大路中間談天喝酒,那一份愜意和瀟灑,是其他人來人往的大城市所不能比的。另外,普列舍倫城市廣場中央經常會有街頭藝人表演,藝人拿著麥克風自報家門之后,不一會兒就被經過的市民圍個水泄不通,看來,閑來無事喜歡看熱鬧的人還真不少。
從盧布爾雅那汽車站步行到市中心,是一段很長的街。街道兩旁是密集的中世紀建筑,其中不乏經典之作,令人不時駐足觀賞。盧布爾雅那雖然是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城市,可是漂亮的建筑和風景處處可見,游走市內即變成是一種感覺細膩的享受。作為斯洛文尼亞一國之都,盧布爾雅那無論從什么角度,都讓人詫異不已。
盧布爾雅那河兩岸風景如畫,在南岸,一排露天咖啡館更是引人注意,這里應該是全城最熱鬧、最有人氣的地方。我網上預訂的青年旅館就位于這條人聲鼎沸的街上,由于城市太小,交通系統(tǒng)里面沒有地鐵,公車也不多見,就靠兩只腳半個小時就可以在城里逛一圈。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盧市你可以很隨意就找到旅行社和ATM機,我在南邊的拐角處找到一家面積很大的旅行社,我在里面咨詢到關于盧市觀光的信息。
盧布爾雅那的城堡不容錯過。城堡位于市中心一座挺拔的小山之巔,依山而建,為市中心的制高點。城堡建于1511年,并于17至18世紀作為斯洛文尼亞國王的寢宮。如今,先王已逝,這里也被時代賦予了新的使命。市政廳是一座1718年落成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筑,內室沒有向游人開放,但進去大廳溜達還是可以的??撮T的守衛(wèi)很是熱心,見我是記者,竟主動遞給我們兩份市區(qū)地圖。沿著郁郁蔥蔥的林間小道徒步上去,不經意間都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到盧城之美,最有意思的是快要到城堡大門的那段木頭釘成的過道,看上去好險,就插在山丘邊緣的泥土中,但走上去又覺得很安全。天氣不錯,城堡內的游客也非常多。盧布爾雅那城堡雖建得不高,在里面你卻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精彩之處。還可以登上塔頂,欣賞全市風光。此城堡吸引人的一面還因為它擁有一個傳奇的故事,據(jù)說在15世紀時這里住了一位“強盜男爵”,他就像俠盜羅賓漢一樣劫富濟貧。在匈牙利與奧地利戰(zhàn)爭期間,這位男爵支持匈牙利,他利用城堡巖壁后方的秘密通道繼續(xù)他的大膽行徑。1484年時奧地利派軍隊來攻,但由于城堡地形險峻,占盡天險之利,四層高的城堡入口隱藏在大后方,與溶洞地下通道相接,造就攻不破的必勝布局。男爵甚至派人從秘密通道給奧地利軍隊送上烤羊排、燒牛肉、羊肉、鮮魚和新鮮櫻桃來戲謔,證明他依然能來去自如,最后奧地利人收買男爵的仆人,趁男爵在上廁所時給奧地利士兵通風報信,一顆子彈擊斃了正在如廁的男爵。
在城堡內的院子看到幾匹木馬,雖然沒有古希臘木馬計中那樣高大健碩,卻也被涂抹上艷麗色彩,原來這院子也是現(xiàn)代藝術作品的展出地和試驗田。而更多設計作品展出于城堡地下二層的騎士大廳,這里的穹頂設計加上寬敞結構讓它的功能一變再變,從騎士聚會的廳堂到關押囚犯的監(jiān)牢,而現(xiàn)在卻成了一座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在三維電影院,戴上耳機和三維眼鏡,二十分鐘可以讓你透視盧布爾雅那市數(shù)百年歷史長河經歷的滄桑和變遷。從公元前34年羅馬人在這里開墾建城,公元6世紀末斯拉夫人擴建到盧布爾雅那河,城市因而得名,再到1895年的災難性地震損毀,最后1992年斯洛文尼亞獨立后建都,盧布爾雅那是座不折不扣的歷史古城。而作為游客,更重要的是在山頂能俯瞰盧布爾雅那的全城景色,就算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登臨城堡,也能看到遠處阿爾卑斯山脈的皚皚白雪。近處的盧布爾雅那河如翡翠一般鑲嵌于城中。全城紅頂白墻的房屋讓人陶醉其中。
游完盧城的第二天,我前往盧布爾雅那近郊的波斯托伊納溶洞,聽說這個溶洞是歐洲第一大溶洞,去參觀著名的波斯托依納溶洞的途中,我一邊和導游聊天一邊看車外的風景,很快就到達波斯托依納溶洞。導游把我送到溶洞口,我就自己進去跟洞內的導游參觀了。波斯托依納溶洞它全長24公里,深入地下達200 米,并有4條支洞。該洞于 1818年被發(fā)現(xiàn),1826年對外開放。1872年洞內修筑小鐵路,1884年安裝電燈,1967年建設新式鐵路,使得洞內每天能接待14000名游客參觀溶洞。溶洞又是考古的重要場所??脊艑W家在溶洞里發(fā)現(xiàn)50萬年前的石器遺址和已滅絕的洞熊骨骼。它們證明50萬年前波斯托依納溶洞是猿人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洞內四季恒溫,常年保持在攝氏10度左右,波斯托依納溶洞是由比弗卡河的潛流對石灰?guī)r地層長期溶蝕而成。洞內奇觀異景甚多,洞內套洞,有隧道相連,形成一條奇?zhèn)サ纳蕉撮L廊。進洞的游覽時間大約一個半小時,共參觀其中五公里的隧道(步行一公里多,其余的是坐小火車),深入地下達150米。經過的地方或似大山,或似帷幔,或如水晶般晶瑩輝煌, 或寬敞如音樂大廳。音樂廳洞內音響效果極好,可容納近萬人,每年至少要在此舉行一次巖洞音樂會。溶洞內高懸的鐘乳和挺拔的石筍千姿百態(tài),顏色各異,這和形成過程中氧化鐵和氧化錳的不同含量有關。而鐘乳和石筍的生長速度與氣溫降水量有密切關系。一般來說每十年的增長速度是0.1~1毫米。洞內的鐘乳和石筍雖然是50萬年前開始形成,但是大部分的年齡為5萬年。
在盧布爾雅那旅行,很容易在中世紀的街巷里弄間迷失自己。但看得多了,會發(fā)現(xiàn)諸多風格、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卻都有相同的起源,原來它們都是由本土著名建筑師普萊尼克設計建造,不論市中心的三橋還是肅穆的大學圖書館,不論張牙舞爪的飛龍橋還是售賣各種藝術品的河畔回廊,都能找到他的影子。普萊尼克不僅是斯洛文尼亞最著名的建筑師,同時也是全歐洲最棒的設計師之一。而他最卓越的功勛,是創(chuàng)立了一種淺顯卻獨具魅力的建筑語言。
(編輯 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