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這座胡慶余堂,它仍保持原狀。整座建筑被設(shè)計成仙鶴狀,鶴年延壽,主人希冀店鋪生機長存。門庭是“鶴首”,過了門庭向左拐彎,便是一條長廊——“鶴頸”,廊壁上懸掛一長溜黑底金字的丸藥牌。這牌全用銀杏木精制,上書藥名,下注各種丸藥的主治功能:諸葛行軍散,胡氏辟瘟丹,八寶紅靈丹,神香蘇合丸,外科六神丸,安宮牛黃丸,十全大補丸,大補全鹿丸,小兒回春丸……
漫步胡慶余堂,觀賞民間制藥工藝過程時,我不禁感慨:誰會知道,胡慶余堂的得以保存以及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的成立,是與浙江大學(xué)歷史系老教授毛昭晰老師分不開的。我禁不住想把這段歷史告訴身邊的人。1 9 8 4年,杭州胡慶余堂中藥材為了擴大生產(chǎn),決定拆除胡慶余堂這座古建筑來建新房。毛老師得知這個消息后,氣憤難捺,情緒激動,他向領(lǐng)導(dǎo)力陳保護這座“江南藥府”的重要意義。后來他通過把博物館建設(shè)與文物保護相結(jié)合的方式保住了胡慶余堂,建成了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
而今,該博物館內(nèi)仍在設(shè)柜賣藥。胡慶余堂制藥技藝頗具特色。如:金鏟銀鍋制紫雪丹、密室誦訣碾龍虎丸、吊臘殼等,這些傳統(tǒng)技能,經(jīng)過一代代技藝精湛的藥工之手,在胡慶余堂的特定空間中,一脈相承地延續(xù)了下來。
宮燈挑著常年的榮耀,雕欄透出經(jīng)久的神韻。專家說,胡慶余堂是我國晚清時期保存完整而少見的工商業(yè)性古建筑群,1 9 8 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漆門重地,深院鎖天。我在胡慶余堂里徜徉著,思索著:一座建筑無論如何華麗如何堅固,總有褪色和衰敗的一天。而一種道德一種精神,可以穿越歲月,永久地留給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