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畏
后生,指晚輩,年輕人。這個成語是說,年輕人是新生力量,很有可能超過前人,因而值得敬畏。它出自這樣一段故事:孔子在游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鬃佑X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認(rèn)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么好處,所以我不愿和他們玩,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過了一會兒,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坐在里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zhǔn)備動身的孔子讓路。孔子忍不住又問:“你坐在里面,為什么不避讓車子?” 孩子說:“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笨鬃臃浅s@訝,于是贊嘆說:“你這么小的年紀(jì),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上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著母馬行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慨地說:“我現(xiàn)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了不得呀!”正所謂“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也”!
大材小用
龐統(tǒng)是三國時代的名士。那一年,龐統(tǒng)去投奔劉備。劉備見他長相難看,就將他安排到耒陽縣當(dāng)縣令。龐統(tǒng)上任以后,終日借酒澆愁,不問政事。劉備聽聞很是生氣,遂命張飛去荊南巡視。張飛到了耒陽,官吏出城迎接,就是不見縣官龐統(tǒng)。官員們說:“縣官自到任至今,天天飲酒,今日酒醉未醒,故沒有親自迎接!”張飛聽了大怒,直奔縣衙,找來龐統(tǒng),劈頭就問:“派你到耒陽主事,為何整天飲酒,荒廢公事?”龐統(tǒng)說:“百里小縣,政事甚少,百日之事,一日可以處理清楚!”他當(dāng)場喊手下官吏,拿來文書,處理公事;要獄官帶來案件材料和拘留的被告,一一發(fā)落。清晰明白,條條有理,轉(zhuǎn)眼間處理完畢,人人稱贊公正。張飛佩服不已,就向劉備推薦了他。不久,劉備拜龐統(tǒng)為副軍師中郎將。而后,龐統(tǒng)的表現(xiàn)也確實很出色。后人由此演化出“大材小用”的成語,意為把大的材料用于小處,比喻人才使用不當(dāng),不能盡其才。
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原意是鑄造越大個頭的鑄件(如鼎、鐘),所需要冷卻凝固的時間就越長,冷卻時間足夠長,鑄件方能“成器”。現(xiàn)指能擔(dān)當(dāng)重任的人物要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關(guān)于“大器晚成”這個詞,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三國時期,袁紹身邊的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xí)武藝,到了23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求師學(xué)習(xí)。由于他刻苦努力,學(xué)識日漸豐富,被袁紹封為騎都尉。后來,崔琰跟隨曹操,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后來,崔林果然當(dāng)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還在魏文帝手下任過司空。
潘文樂旨
西晉名士樂廣善于談?wù)?,卻不擅長寫作。他想辭去河南尹的官職,卻不知該如何把辭呈寫得合情合理,讓皇上能批準(zhǔn)。與他同時代的潘岳甚有文彩,于是樂廣就請潘岳為他代書。潘岳說:“我得知道你的想法,方能動筆?!睒窂V就向潘岳講了二百句,表述了自己的志愿。潘岳極盡能事,成就了這篇辭職書。潘岳也因此而成“名筆”。當(dāng)時的人都說:“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也就是說,如果樂廣不借潘岳之筆,而潘岳不取樂廣的意旨,也就不會有這樣的美文問世。后世多以“潘文樂旨”來比喻好文章的文辭與意旨。這則成語故事也告訴我們,不同的人所擅長的領(lǐng)域不同,如果能相互形成最佳配合,相信會無事不成的。
后起之秀
東晉時,王忱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推崇。他的舅父范寧,是當(dāng)時著名的經(jīng)學(xué)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志趣不凡,很想與他談?wù)劇K挲g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不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fā)。張玄見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事后,范寧責(zé)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yōu)秀人才,你為什么不好好與他談?wù)??”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談?wù)?。”范寧聽了這話,反倒稱贊起外甥來了:“卿風(fēng)流逸望,真后來之秀?!贝斯适铝鱾鏖_后,“后來之秀”慢慢演變?yōu)椤昂笃鹬恪?,表示后輩中的?yōu)秀者,或者后來出現(xiàn)或新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人物。
“有鳳毛”
“鳳毛麟角”——鳳凰之毛和麒麟之角,比喻珍貴而稀罕的人或者物品。但“鳳毛”一詞在六朝時期,還有特殊的用法。《世說新語·容止篇》記載:“王敬倫(王劭)風(fēng)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桓溫),公服從大門入?;腹唬骸笈套杂续P毛?!睎|晉時,稱贊某人品格、風(fēng)度、學(xué)識像他的父親,就可以稱其為“有鳳毛”。這是一種褒獎的稱呼。關(guān)于“有鳳毛”還有一段趣話:謝超宗是劉宋著名的文人,父親叫謝鳳,祖父是赫赫有名的謝靈運。孝武帝非常欣賞謝超宗的文才,贊揚他“有鳳毛”,拿他和他的祖父謝靈運相比。旁邊有個叫劉道隆的將軍,聽到這話后不知道皇帝是在表揚謝超宗的學(xué)識才華,還以為他真的有“鳳毛”這種稀罕物。這一天,劉道隆專程登門拜訪, 口口聲聲要看謝超宗的“鳳毛”。他不知道謝超宗的父親名“鳳”,這樣一口一聲要看“鳳毛”,觸犯了謝超宗的家諱,謝超宗來不及穿鞋就躲到室內(nèi)。不學(xué)無術(shù)的劉道隆不明所以,還傻傻地等在那里,以為謝超宗進去找“鳳毛”了,結(jié)果等到了天黑也不見謝超宗出來,只好悻悻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