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幅完美的美術作品離不開一個嚴謹?shù)暮透挥行问礁械臉媹D,畫家們總是不停地創(chuàng)造著構圖的形式,尋求著畫面的和諧,以期望通過它使畫面更富有視覺藝術效果。藝術正如生活一樣是無限豐富的,構圖也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彩色的。因此,我們要靈活的運用構圖。
關鍵詞:繪畫作品;構圖;和諧
[中圖分類號]:J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1-0092-01
一、美術作品的構圖
構圖是指藝術家在一定空間范圍內,對自己要表現(xiàn)的形象,進行組織安排,形成形象的部分與整體之間、形象與空間之間的特定的結構形式。簡言之,正如有人所說,“構圖是造型藝術的形式結構,包含全部因素與手段的總和”【1】
關于美術作品構圖的來源有一個很遙遠的歷史,從法國巖洞上的壁畫開始人類開始了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同時也開始了藝術的構圖。古典時期,金字塔式的構圖,黃金分割的構圖比較盛行,巴洛克時期的構圖有明暗對比法、動態(tài)構圖及對角線構圖,像喬多雷利《河神和亞特蘭大》,透視縮短法,藝術性的構圖基礎建立與創(chuàng)造者的視覺直覺。有了它,一個藝術家就可能在他的作品中組織創(chuàng)作主題。
二、美術作品構圖中的平衡與影響因素
一幅繪畫作品的構圖怎樣才能產生和諧的效果,怎樣才能讓人有美的感覺,我覺得構圖的平衡至關重要,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平衡即和諧。
我們在一幅畫中所要求的“平衡”,絕不僅僅是幾何的對稱,或畫面兩側物體的對等,興趣、注意力和暗示性運動的微妙影響,在構成一幅畫的對稱美方面是舉足輕重的。像由明暗來達到平衡,并不是靠將要被描述的形式,光線對于物體的影響亦很重要,光線的因素被確定,形體必須通過光源進行選擇與定格,陰影亦在畫面中起平衡作用,特別這些陰影由特定光源和方位產生作用是尤為明顯。
畫面的理想安排將是,當我們正專注于畫面的興趣中心點時,大量的“有所助益”的印象會同時涌入,這導致了我們注意力轉向其他興趣并迫切回到中心點的運動。假定主要對象都安排在畫面的中心,那么,如果畫面的一側令人乏味,這時,對這一側的注意(由于對整體的這一部分的視覺印象所致,必然會轉向中心)將會失望,浪費了許多注意的沖動。事實上,會出現(xiàn)某種阻止這種注意的努力。【2】
三、變化寓于統(tǒng)一之中
十八世紀英國畫家霍家茲寫了《美的分析》他強調與變化于整齊的原則是重要的原則,從喜歡變化,討厭千篇一律,而聽同一個聲音,眼看同一個物件,都是人厭煩,蝴蝶燦爛的色彩,引起人的注意,蛇形線,波浪線,是最美的線條,曲折的小路,蜿蜒的河流,波浪形的發(fā)型,既有變化,又有統(tǒng)一,所以是美的。
變化寓于統(tǒng)一之中包含兩個因素:一是對稱與統(tǒng)一,二是不對稱與多樣。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對稱與統(tǒng)一,對于所有的繪畫構圖來說,統(tǒng)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它是促成畫面穩(wěn)定和形體平衡的一種方法。對稱與非對稱是構圖發(fā)展的兩大支柱。完全對稱與完全不對稱都是極端的做法,通常都必須避免。對策同樣意味著一個完全穩(wěn)定的秩序,它暗示著一個完全穩(wěn)定的秩序,它暗示著靜止。
其次,是不對稱與多樣。不對稱允許畫家有更大的構圖自由,畫家對畫面的分配顯得更自由了,畫面的平衡是通過更多的秩序得以實現(xiàn)的。不對稱,這與我們對自然的視覺效果相對應,它暗示著現(xiàn)實主義和自然主義,不對稱的作品更傾向于使人想到變化,運動和自然視覺。在一幅不對稱構圖中,畫面每一個重要因素都必須被考慮進去。每個因素,哪怕是很小的,都起著一個基本角色的作用,畫面的最終效果是通過畫面上動感的平衡和變化的多樣性所造成的視覺效果而取得的。
在一幅繪畫作品中,既統(tǒng)一又變化,即和諧的構圖中,畫面中的物體肯定是有機的相互聯(lián)系的。他們既不會相互擁擠在一起,也不會孤立的分散。變化是以一定的準則來組織的。但是,每個物體又以其自身恰當?shù)男问絹盹@示出來,這就需要圖形體的變化和組合來形成畫面的虛實對比,要使物與物之間有一定的相疊關系,但不能完全重疊。一個完全統(tǒng)一的構圖,何一個完全分散的構圖絕不是一件視覺平衡的作品。因此,變化寓于統(tǒng)一之中這一原則是與這樣的作品相稱的:這些作品在構圖中間的多樣統(tǒng)一的規(guī)律使畫面達到完美的境界。
四、和諧之美與黃金分割
達.芬奇曾強調:和諧才能產生快樂喜悅。“美與不美,藝術作品與現(xiàn)實事物,分別就在于現(xiàn)實的東西和藝術作品里。原來零散的因素結合成為統(tǒng)一整體”【3】
整個美的范疇的發(fā)展史,從畢達哥拉斯到馬克思都以為和諧是美,和諧是美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共同理想。畢達哥拉斯學派第一個提出了美是和諧的問題,但是他們僅僅給以自然科學的數(shù)的規(guī)定,以后,柏拉圖和理性學派試圖把形式的和諧和客觀的理念及先驗的理性結合起來,亞利斯多德把形式的和諧和生物有機體的統(tǒng)一思想聯(lián)系起來,經驗派美學則在美的形象特征上和生理、心里的感受經驗的基礎上加以探討。我用很多的篇幅來談論繪畫作品的構圖,其真實的目的是想來尋求構圖與和諧之間的關系,下面我將介紹一下黃金分割,因為黃金分割是構圖中和諧之美的典范。
黃金分割是古希臘留給我們的遺產,由古希臘流傳給現(xiàn)代人的黃金分割原則,成為了運用于大量繪畫、建筑、雕塑作品的比例關系法則。它是由和諧比例的想法而激發(fā)的靈感,而和諧比例的思想優(yōu)勢為大哲學家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來的,它的美學價值在于它被世人認同,并與自然和宇宙法則相對應。統(tǒng)計研究表明:建立與黃金分割法則上的藝術品的數(shù)量要不任何的大則都多,這就說明了哲學多藝術家、對黃金分割的運用是出于一種直覺。
在繪畫作品中,沒有哪一個因素像構圖這樣,與繪畫的構思、情結聯(lián)系的這樣緊密。藝術正像生活一樣是無限豐富的,構圖也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彩色的。如果機械地把它看成繪畫的單一因素,或生硬地把邏輯規(guī)則、判斷推理的方法搬到繪畫上來,就會使構圖簡單化、概念化,而是指變成僵死的教條?!?】因此,我們要靈活的運用構圖,并且使之達到和諧,因為只有一幅構圖和諧的繪畫作品才是一幅優(yōu)秀的作品。
注釋:
【1】《構圖概念與構圖分析》 《中國美術教育》2002年第一期
【2】帕拉蒙:《透視與構圖》,吉林美術出版社
【3】周來祥:《論美是和諧》,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4】陳燕雛:《散析繪畫的構圖》,《昆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6月第23卷第2期
參考文獻:
[1]、周巖:《構圖概念與構圖分析》,《中國美術教育》,2002年第一期。
[2]、C.W.瓦倫丁著,周憲主編 周憲譯:《美的實驗心理學》[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帕拉蒙編寫組編寫顧浩,方茜譯:《透視與構圖》,吉林美術出版社,2007年版。
[4]、陳燕雛:《散析繪畫的構圖》,《昆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6月第23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