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使竇納樂軍人出身,曾在非洲參加過戰(zhàn)爭,性情暴躁,對華強硬,他在獲悉英國傳教士卜克斯被殺的消息后非常憤怒,恨不得立即出兵為卜克斯報仇。然而當總理衙門大臣向他解釋了事情的原委,特別是中國方面善后措施后,竇納樂很快變得出奇平靜。
竇納樂之所以發(fā)生如此重大變化,是因為他認為新任山東巡撫袁世凱值得信賴。袁世凱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政策,徹底扭轉(zhuǎn)了前幾任山東巡撫李秉衡、張汝梅和毓賢等人的不恰當政策。卜克斯之死確實與袁世凱新政策有關,但在竇納樂看來,卜克斯本人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太過自信,擅自脫離清軍保護,執(zhí)意要到如此危險的地區(qū)旅行,不愿聽從中國方面勸告。所以竇納樂認為,卜克斯之死是個不幸事件,但事出有因,英國政府不會在這個事情上過多糾纏。
竇納樂的態(tài)度讓中國政府許多人感到吃驚,因為外國公使從來沒有這樣通情達理。其實,竇納樂看好袁世凱新政,認為其政策方向是對的,只要照此方向走下去,山東和整個華北的混亂局勢很快就會結束,因此他不愿在卜克斯案件上過多糾纏,以免影響袁世凱新政繼續(xù)執(zhí)行。
但袁世凱新政只是中國政府內(nèi)部一部分人的主張。換言之,這個強硬鎮(zhèn)壓政策只是清廷素來堅持的“剿撫并用”兩手策略中的一手,只是袁世凱格外強調(diào)了強硬鎮(zhèn)壓而已。因此,袁世凱新政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清廷政策傾向。這一點,竇納樂和外國公使心中都很清楚。他們對袁世凱的期待,對新政策的鼓勵和支持,都是希望清廷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既有的兩手策略,變兩手為一手,盡快恢復秩序與和平。
竇納樂與外國公使還知道,卜克斯事件的發(fā)生實在不是時候,因為中國政府的主要精力并不在此,他們的全部精力都在忙于為光緒帝選拔大阿哥。這是清廷政治生活中最大的事情,其意義遠比卜克斯之死大得多。此時過于與中國政府糾纏,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竇納樂的分析是對的,既然無法要求中央政府層面有所作為,那么就想辦法直接影響地方官員,堅定他們的信念吧。1900年1月6日,竇納樂前往天津,希望與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裕祿會晤,促動直隸總督府配合袁世凱在山東的行動,一舉平息華北地區(qū)持續(xù)已久的動蕩。
8日,裕祿在與竇納樂會面時清楚地表明,他個人完全了解華北局勢的嚴重性,只是拳會、刀會等都是中國社會內(nèi)部所特有的東西,處理起來相當復雜。這些組織其實并不是組織,他們沒有建制,不像正規(guī)軍隊那樣成規(guī)模成系統(tǒng),而是由小股農(nóng)民自由組織,各股規(guī)模不一,相互之間也沒有什么統(tǒng)屬關系。他們沒有特殊的裝束,沒有特別的標志,來無蹤去無影,要想抓住他們,要想將這些動蕩完全撲滅,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裕祿表示,中國政府對華北地區(qū)的動蕩相當頭痛,也相當重視。在過去十幾天,直隸總督府派出官軍抓捕了幾批刀會、拳會成員,對于那些為首倡亂的,毫不留情予以嚴懲,包括兩個知名首領。但是,也必須坦率地承認,這樣的抓捕可能依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無法真正平息動蕩。裕祿對未來前景的分析相當悲觀,他承認朝廷還沒有找到什么真正有效的辦法。
對于裕祿的坦誠態(tài)度,竇納樂格外欣賞。竇納樂承認,如果指望軍隊去鎮(zhèn)壓這些不穿軍裝的農(nóng)民,確實有相當難度。問題的關鍵,是中國政府必須注意嚴懲地方官,要讓地方官認清縱容、利用或支持這些刀會、拳會從事某種特殊活動,必將付出代價。地方官必須承擔社會動蕩的責任,否則,即便軍隊踏平華北,也不能保有持續(xù)的和平。捕殺絕對不是解決華北動蕩的根本辦法,持久穩(wěn)定與和平必須要有新思路。
其實,竇納樂的提示本來就是中國政府既定政策,包括裕祿、袁世凱在內(nèi)的一線官員并不以捕殺義和拳、大刀會一般民眾為滿足,他們當然知道懲辦禍首以清禍源,只有從根本上遏止義和拳、大刀會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才能真正阻止暴行的產(chǎn)生。也只有將那些煽動動蕩、組織動蕩的義和拳、大刀會首領們抓捕起來,也才能真正肅清地方,重建秩序,早日安寧。裕祿說,到目前為止,在直隸境內(nèi)已有四名知縣因義和拳、大刀會事件被免職,新任知縣應該說已充分理解迅速、強硬鎮(zhèn)壓的道理及極端必要性。
裕祿透露,為了盡快肅清刀會、拳會殘余勢力,為了防止華北動蕩繼續(xù)擴展,直隸總督府與袁世凱山東巡撫衙門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每天都有電報往來,互通消息,以便采取一致行動。
竇納樂對裕祿的看法及措施表示滿意,他開始相信中國政府確實已真誠希望盡快結束華北地區(qū)持續(xù)的社會動蕩,恢復和平,重建秩序。
然而,竇納樂可能高興得太早了。直隸、山東的真實情形根本不容樂觀,且有越來越糟的趨勢。竇納樂返回北京,1月9日就收到來自泰安的電報,在那里傳教的英國人伯夏里極為悲觀地告訴竇納樂,山東局勢不容樂觀,前景黯淡,每天都有搶劫案發(fā)生,危險持續(xù)不斷。
中國政府查禁義和拳、大刀會的上諭雖然已經(jīng)發(fā)表,官府派出的軍隊也已到位,但是沒有用。地方官員無所作為,對義和拳、大刀會其實是暗中鼓勵。中國政府清楚地知道地方官府這種態(tài)度,而且事實上正是朝廷的默許、鼓勵使地方官員敢于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