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魯迅的作品,處處可見看客的形象,他們或在酒店里肆意地開心取樂,或在街道上聽祥林嫂講那凄楚的故事,或帶著滿足的神情去回味欣賞別人的哀痛,或滿懷企盼去品味欣賞那生命隕落的瞬間?!翱纯汀笔且唤M特殊的形象,他們手無寸鐵,卻對更弱小者進行了最殘酷的虐殺。他們的行為是無意識的,他們的迫害卻是最為深重的。
這些看客們可以分為兩類:一種圍觀殺頭示眾的瞬間,一種圍觀并參與虐殺的一個個細節(jié)。
第二種是看客中的大多數。如《祝福》中那些看著祥林嫂被逼拜堂的人,那些一遍遍聽祥林嫂講述凄慘故事的人,一次次將祥林嫂逼入絕境的人。以前大家在分析《祝?!窌r,都要講到祥林嫂是在政權、族權、夫權、神權的壓迫下慘死的,其實應該有一個更為直接的原因,即看客們的精神虐殺。祥林嫂的切膚之痛,在他們的眼里不過是一個有味道的故事,一場還算精彩的游戲。柳媽們是善人,她們連雞鴨等動物的生命都不愿去傷害,可是他們卻不動聲色地對祥林嫂展開了殘酷的虐殺。他們無意識的迫害,也許僅僅是博得麻木生活中的點滴趣味,他們用鈍刀徹底而殘忍地將祥林嫂逼上了絕路。
同樣,這種虐殺在小說《孔乙己》中也在上演,孔乙己是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的犧牲品,他也在看客們的迫害和虐殺中走向毀滅。中國人最講究面子,讀書人尤其如此,孔乙己更是置面子于最甚。他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但是看客們沒有絲毫的同情心,凡是孔乙己感到難堪的,他們都感到滿足,孔乙己的痛苦、窮困甚至死亡,恰恰成了他們談笑取樂的材料,孔乙己的遮羞布被看客們一次次毫不留情地撕下,孔乙己一步步趨向死亡的絕境,而店內的空氣卻一次次快活,一次次活潑??滓壹菏窃诳纯蛡兊男β曋新x去的……
在魯迅的作品中,看客是無意識的迫害者,又是最嚴酷的虐殺者,他們的行為受內在心理的支配,這種心理形成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首先是長期的封建統(tǒng)治已經使許多民眾形成了歷史慣性,在他們的眼里,存在的一切秩序和規(guī)矩都是合理的、神圣的。祥林嫂被人們嘲弄迫害,是因為她二次嫁人,是因為她違背了“烈女不嫁二夫的古訓”,更是因為她地位低下。孔乙己被人們一次次揭開傷疤,是因為他偷東西,丟了讀書人的氣節(jié),更是因為他半生仕途科舉的艱辛卻連秀才的資格都沒有取得。封建權威就是對的,千百年來流傳的古訓就是對的,封建的思想意識、文化觀念就是對的,而人的價值、人的生命相比之下是不足以考慮的。
這些看客們長期生活在封建統(tǒng)治中,身受著沉重的壓迫,日常生活異常艱辛。同時封建禮教又束縛了人們的主體性,封建文化否定壓抑了人的價值與尊嚴,他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是一片了無希望的荒蕪。他們這些小人物拼命地掙扎,可也只能被牢牢地鎖禁著。他們僅僅為了自己的生活,為了茍延殘喘地卑微活著而努力。在生活的重壓下,在嚴酷的禮教中,他們的心靈日漸地扭曲異化。由于長期缺乏感情交流,長期壓抑自己的感情表現(xiàn),以至他們對自我的痛苦已有麻木感了。就在這冷漠麻木的精神荒原中,魯迅先生更為深刻尖銳地揭示了潛藏其中的“愚妄殘忍”,這些看客沒有靈魂、沒有思想,他們沒有正常的宣泄方式和途徑,只能通過鑒賞別人的痛苦而使自己所承受的痛苦得到排泄轉移,以致最后遺忘,甚而從中得到暫時的自我滿足。祥林嫂、孔乙己、單四嫂子的悲劇恰恰成了他們痛苦生活中的趣味,成了他們的精神食糧,間或的殺頭更是他們遺忘痛苦的良藥。祥林嫂、孔乙己那些弱者的死或毀滅于他們無非就是在無邊的人海里添了幾粒鹽,雖然使平淡的嘴巴覺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終還是淡的。
封建的思想意識、文化觀念的長期灌輸和封建禮教、封建專制的長期 壓迫,使這些民眾心理發(fā)生了異化,成了愚昧麻木的看客。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他們沒有直接對被看者舉起屠刀,但在無意識中卻對被看者進行了虐殺。他們手無寸鐵,但是他們的虐殺卻最為嚴酷。看客們在虐殺弱小者時,更是在虐殺自己,虐殺復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