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筆者來與大家探討一下英語學習方法的問題。學習英語時,中國的學習者通常不會運用英語的邏輯思維,而經(jīng)常按照漢語的思維和表達習慣理解和運用英語,結(jié)果鬧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本文筆者就從一個錯誤例句開始來分析與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分析比較句,探究錯在哪兒
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個英文句子。
1. His work is the least among his colleagues.
相信很多英語學習者看到這個句子,都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句子,可以理解為“他的工作在他同事當中是最少的”。然而,你若要問老外例1要表達什么意思,他多半會回答你:“It does not make sense to describe ‘work’ as being ‘least among his colleagues’.”也就是說,在老外看來,這句話根本就是一個邏輯不通、語法錯誤的句子。那么老外為什么會覺得這句話邏輯不通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深刻理解英文的邏輯比較結(jié)構(gòu)。根據(jù)英文邏輯比較結(jié)構(gòu)的規(guī)則要求,上面這個英文句子存在兩大致命錯誤:一是比較對象不一致,二是比較對象的適用范圍錯誤。下面筆者來進行詳細解析。
比較對象不一致
對于含有比較結(jié)構(gòu)的英文句子,其比較對象必須保持一致。也就是說,被比較的兩個對象必須屬于同一個范疇,這樣兩者才具有可比性。(注:關(guān)于英語中比較對象的一致性問題,讀者可參閱本刊2011年9月號《英語中比較對象的一致性問題(1)》一文)。
例1中出現(xiàn)的兩個比較對象分別是his work與his colleagues,其中前者指的是事物,后者指的是人,兩者不屬于同一范疇,不具有可比性,因而這句話是不正確的。如果要確保比較對象一致,應將例1改寫成以下形式:
2. He has the least work among his colleagues.
解析:改后句子中的兩個比較對象he與his colleagues都指代人,屬于同一范疇,具有可比性,保持了比較對象的一致性。然而,這句話卻存在另一個致命錯誤——比較對象的適用范圍錯誤。下面我們來詳細討論這個問題。
比較對象的適用范圍錯誤
所謂比較對象的適用范圍錯誤,是指兩個比較對象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適用于句子所使用的比較結(jié)構(gòu)。在分析例2的致命錯誤之前,筆者先講述一下比較級和最高級的邏輯比較結(jié)構(gòu)對兩個比較對象之間的關(guān)系有何要求。為講解方便,下面筆者用better來代表比較級、用best代表最高級來進行具體分析。一般來說,比較級和最高級結(jié)構(gòu)的基本句型可以寫成下面兩種句子形式:
A is better than B.
A is the best of B.
這里第一個句子使用的是比較級,第二個句子使用的是最高級。在這兩個句子中,A與B的邏輯關(guān)系是不同的,具體差異表現(xiàn)在:在比較級句子中,B不能包含A,A與B是并列關(guān)系;在最高級句子中,B必須包含A,即A與B是包含關(guān)系。換句話說,如果A與B是并列關(guān)系,則適用于比較級句型;如果A與B是包含關(guān)系,則適用于最高級句型。下面筆者通過一組例句來具體講解。
3. a. He is taller than all the students in his class.
b. He is tallest of his classmates.
解析:這里a句和b句都是錯誤的,原因就在于比較對象的適用范圍不正確。首先,a句使用的是比較級結(jié)構(gòu),但是句中的兩個比較對象he和all the students卻是包含關(guān)系(all the students in his class包含了he)。其次,b句使用的是最高級結(jié)構(gòu),但是句中的兩個比較對象he與his classmates卻是并列關(guān)系,而不是最高級所要求的包含關(guān)系。
分析至此,讀者就能明白例2的錯誤所在了。上面我們提到,為了保證例1中比較對象的一致性,我們將例1改為例2:“He has the least work among his colleagues.”這個句子使用的是最高級結(jié)構(gòu),但兩個比較對象he與his colleagues之間卻不是包含關(guān)系,而是并列關(guān)系,因而這個句子在比較對象的適用范圍方面是錯誤的。若要修改這個句子,可以采取兩種方法。第一種是不改變比較對象,將例2的句子改為比較級的句型:“He has less work to do than his colleagues.”第二種是改變比較對象,寫成最高級形式:“He has the least work of all the employees.”
國人讀英語的“錯誤兩部曲”
分析到此,有些讀者不禁要問:“對于例1這樣的句子,為什么中國的很多英語學習者意識不到其中存在邏輯錯誤呢?”原因就在于,在理解和運用英語時,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大都會本能地按照漢語的思維邏輯來理解英語句子。在理解例1時,大部分英語學習者經(jīng)歷了下面兩步思考。
第一步,詞義替換。學習者首先將所有的英文單詞都對應著翻譯成它們的漢語意思(his-他的;work-工作;is-是;the least-最少的;among-在……當中;his colleagues-他的同事們)。翻譯完后,例1的句子大致呈現(xiàn)出這樣一個意思:“他的工作是最少的在他的同事們當中?!憋@然,學習者會立刻意識到這個表達不符合漢語表達的思維習慣,于是本能地開始進行理解英語句子的第二步。
第二步,按照漢語思維調(diào)整語序。學習者會把第一步翻譯得來的句子按照漢語表達習慣調(diào)整語序,最終將例句1理解為:“他的工作在他的同事們當中是最少的。”這個漢語句子邏輯通順、表達正確,因而蒙蔽了學習者的雙眼,使之錯誤地相信原來的英語句子是正確無誤的。
養(yǎng)成英語思維,做好英語料理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中國學習者在理解和運用英語時,很容易陷入漢語思維習慣的誤區(qū),而很少思考英語表達的思維習慣。但事實上,如果英語學習者不懂得英語的邏輯思維,就無法正確、靈活地使用英語,中國人的漢譯英水平遠低于英譯漢水平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在英譯漢時,我們理解英語原文后,只要按照漢語的思維邏輯來組詞造句就可以了;但在漢譯英時,我們理解漢語原文后,必須按照英語的思維邏輯來選詞造句,如果我們沒有養(yǎng)成英語思維習慣,自然就無法翻譯出地道的英文。
通俗地說,學英語就像是學做一道名為“英語”的料理。它的原料是單詞和短語,菜譜是語法,而英語學習者要做的料理就是英語句子和篇章。這道名為“英語”的料理,其制作過程就是根據(jù)語法規(guī)則,將單詞和短語有機地組合起來,然后構(gòu)成句子,組成篇章。
中國人學做“英語”這道料理時,一般是先“照貓畫虎”,按照現(xiàn)成的語法菜譜做出“英語句子”這道料理。但是如果想達到技巧嫻熟、爐火純青的程度,我們還需要長時間地反復琢磨和練習。最后我們要達到的程度是不僅會按照現(xiàn)成的語法菜譜做料理,而且還要自己寫菜譜,即深刻、理性地學習和運用英文,掌握英語表達的本質(zhì)。
就拿上面分析的比較結(jié)構(gòu)來說,讀者要想做“比較句”這道英語料理,就應該在自己的菜譜上至少寫下這么兩條:①比較對象A與B要屬于同一個邏輯范疇;②在比較級結(jié)構(gòu)中,A與B是并列關(guān)系,而在最高級結(jié)構(gòu)中,A與B是包含關(guān)系。如果讀者心中沒有這樣的菜譜,那么遇到像例1這樣的句子時,就看不出它的邏輯錯誤,鬧出笑話來:我們竟不知道這道菜的配料全錯,還煞有其事地吃出味道來(說出了中文意思)。
與我們不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就好比是一個生來就會燒英語料理的廚師。他們做這道料理時,完全不需要照搬語言學家整理出來的語法菜譜,就能手到擒來地做出純正的英語料理。也就是說,老外運用英語時已經(jīng)本能地形成了英語表達的思維習慣。比如,在運用比較句時,他們不需要知道比較對象應保持一致這樣的理性規(guī)則,也不需要知道比較對象的使用范圍規(guī)則。對于老外來說,即使沒有上面這樣的菜譜,他們也能夠感覺到英語料理的味道純不純正,一般不會造出不符合英文邏輯的比較句。
作為英語的學習者,我們自然應當正視這種天生的差距,就像正視黑色人種與黃色人種在運動天賦上的鴻溝一樣。但是我們也不能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甚至喪失學習英語的信心。筆者的建議是,在熟練掌握了理性的語法規(guī)則之后,在能夠造出語法正確的句子之后,嘗試在英語邏輯思維、表達習慣、英漢語言的思維差異、英語的話語語境、英語文體、交際對象和場合以及社會文化等等方面進行思考,真正弄明白語法規(guī)則背后的英語邏輯思維。那時,你就不只是能造出一個語法正確的句子,而是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地使用英語進行地道的交際表達,真正成為英語料理的高手。
Divorce?
An elderly man in Phoenix calls his son in New York and says, “I hate to ruin your day, but I have to tell you that your mother and I are divorcing; forty-five years of misery is enough.”
“Pop,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the son screams.
“We can’t stand the sight of each other any longer,” the old man says. “We’re sick of each other, and I’m sick of talking about this, so you call your sister in Chicago and tell her,” and he hangs up.
Frantic, the son calls his sister, who explodes on the phone. “They’re not getting divorced if I have anything to do about it,” she shouts. “I’ll take care of this.”
She calls Phoenix immediately, and screams at the old man, “You are NOT getting divorced. Don’t do a single thing until I get there. I’m calling my brother back, and we’ll both be there tomorrow. Until then, don’t do a thing. DO YOU HEAR ME?” and she hangs up.
The old man hangs up his phone and turns to his wife.
“Okay,” he says, “they’re coming for Thanksgiving and paying their own fares.... Now what do we tell them for Christmas? ”
Old Records
My friend’s husband, responsible for the overall closing of a military base, was reviewing voluminous (大量的) files. He found some old records that were of no possible value and sent a letter to Washington requesting permission to destroy them.
The reply he received read as follows: “Permission is given to destroy the records, but please make triplicate (一式三份的) copies of them 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