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王宏坤教授,今年已74歲,仍聲音洪亮、步履矯健、精力充沛,每周還要出三天半的門診。他曾經患過胃食管反流癥,現已基本痊愈,但對吃飯還是十分注意,平時也很注意養(yǎng)胃。在這里,他向廣大中老年朋友介紹了一些自己的養(yǎng)胃心得:
常吃“養(yǎng)胃紅棗”
王教授是河南內黃縣人,那里盛產紅棗,他從小就喜歡吃家鄉(xiāng)的紅棗?,F在差不多每天都吃10個左右。內黃大棗跟其他地方的棗不同,棗核是扁的,個頭不是很大,果肉也不是很多,但吃起來甜中略帶酸味。
中醫(yī)講甜入脾、酸入肝,因此吃這種棗既可以健脾養(yǎng)胃,又可以補益肝臟。煮熟的紅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脾胃虛弱、腹瀉、倦怠無力的人適合常吃。
秋末、春初和冬季氣溫不高時,他每次取1公斤大棗,放在鍋里煮,水開了以后,將上面的一層白沫撈出,隨后濾出水,再加水沒過紅棗,大火煮開時用小火熬。三個小時左右時,紅棗的皮變黑,皮上面滲出一層黏黏的白膜,鍋底只剩下從棗內滲出的像糖稀一樣的少量液體,這時吃特別香甜可口,容易消化吸收。天氣熱時,一般為隨煮隨吃。
水泡花生營養(yǎng)高
花生是王教授最愛吃的另一種干果,他建議中老年人常吃。因為花生營養(yǎng)十分豐富,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可降低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還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環(huán)、提高腦細胞的活性,增強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此外,吃花生對血小板減少的人也很有好處。一般人喜歡吃煮熟的花生或醋泡花生,但王教授喜歡吃水泡花生。他一般用碗取一碗花生,用清水沖一下除去雜質,然后再加清水泡上。大約四個小時后,花生已經泡開變大了。隨泡隨吃,脆嫩香甜,十分爽口。胃泛酸惡心時吃點生花生,可以有效止嘔制酸。
生花生雖好,但吃多了會感到肚子脹,特別是未經水泡的生花生。不經常吃生花生的人第一次吃多了可能會便稀,因此要從少量開始,比如10粒左右,吃一段時間胃腸適應了,可以逐漸加量到40粒左右。
喜歡吃疙瘩湯
王教授愛吃疙瘩湯、小米粥和玉米粥。做疙瘩湯時,他把面拌成像大米粒一樣大小的細粒,這樣有利于消化吸收。他經常給中老年人推薦疙瘩湯或白面湯,因為容易消化吸收,暖胃,愛拉肚子的人要常喝。此外,感冒發(fā)燒或體質較弱的人,在康復期喝白面湯,有利于康復。
炒菜時放點砂仁白胡椒
王教授炒菜時喜歡放點砂仁、白胡椒。砂仁化濕開胃、溫脾止瀉,可以增加食欲,幫助消化吸收;白胡椒氣味芳香、性溫熱,具有散寒、健胃功能,感冒發(fā)燒后炒菜時多放點白胡椒粉,還有助于發(fā)汗袪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