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的行宮,位于距北京250公里的河北省承德市,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舉世聞名的古代皇家園林。它集我國古代園林藝術之大成,以獨特的園林建筑手法,模擬全國的自然地理風貌,集中融合了南、北園林的特點,可以說是我國大好河山的縮影。
在避暑山莊內的湖沼、平原和山岳之間,散落著帶有康熙、乾隆等清朝歷代皇帝題字的“七十二景”,千姿百態(tài)的美景奇觀令人應接不暇,美不勝收。但最有趣的一處景觀,莫過于文津閣前的那方荷花池了。明明是晴空萬里、烈日當頭,這座荷花池里卻有一彎月影在水中輕輕抖動,讓游人們嘆為觀止。
關于這一美景奇觀的設計制造,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清乾隆年間,有一年6月,皇帝來避暑山莊消夏。一天,乾隆在山莊內的“問月樓”設宴與群臣暢飲。不覺日頭偏西,乾隆已有點醉意,當他看到自己親筆題寫的“問月樓”上的金匾在落日的映照下閃閃發(fā)光時,不禁吟誦起李白的詩歌《把酒問月》。當他吟到“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zūn)里”時,醉意朦朧的大臣和珅在旁邊說:“可惜有黑夜就有白天,月光不能長照在金樽里?!鼻÷犃耍闹惺植粣?,便有意難為和珅,說:“你能為朕(zhèn)造一個白天也能看見的月亮嗎?”和珅一聽,酒都給嚇醒了,可又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于是,他叫來100名能工巧匠,懸賞白銀千兩,限期3個月,讓他們造出一個“白天能看見的月亮”,如果造不出來,就全部問罪斬首。
怎么才能讓白天也有月亮呢?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一天,工匠們正愁眉苦臉地躺在床上生悶氣,忽然聽見一個挑著木桶送水的老頭大聲吆喝:“賣月亮嘍!”工匠們非常氣憤,紛紛沖出去,罵這個老頭是瘋子。那瘋老頭卻認真地對他們說:“有月亮掉到井里去了,我用桶撈了半天也沒有撈上來?!惫そ硞円宦?,茅塞(sè)頓開:如果挖一潭水池,在水池邊堆一座太湖石的假山,再在假山上鑿出個月牙形的洞,讓光線通過這個洞倒映在水中,白天不就能看到“月亮”了嗎?于是,他們就在文津閣的荷花池旁動工,幾天后,“月亮”就造出來了。和珅看后,非常高興,就請乾隆到文津閣前賞月。乾隆舉首仰望,天上是一抹晴空,俯視水面,卻見一彎新月在水中輕輕抖動。山影、月影、風聲、鳥語、花香,無形之景與有形之景交映成趣,詩情畫意油然而生。他非常驚奇,感嘆這巧奪天工的美景,于是就題下了“伴月池”三個字。
原來,承德地處中國的北方,一年四季,陽光總是從南面的上空照耀池面。文津閣前有一塊正對水池的平臺,人們都是站在那里看池水。而對面的假山遮住了部分散射入水面的陽光,造成較暗的假山背景。工匠們在假山里挖了個小小的洞,在洞的南側留下一個月牙形的孔道,作為入光口。再在洞北側略低的位置留下一個出光口。陽光經(jīng)過月牙形的入光口射入洞內,再經(jīng)過北側的出光口,射到水面上。站在平臺上的人不能直接看到入光口,只能看到水面上反射過來的日光,酷似一輪新月。由此,就制造出了“日月同輝”的絕妙景色。如今,這一美景奇觀每天吸引著無數(shù)海內外的旅游觀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