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了女友柯慧送來的綠豆沙酥餅,感到口感非常清爽,作為夏日點心相當不錯。
餡心原料:芝麻少許,蛋黃2個,綠豆沙500克左右。
油皮原料:250克面粉,100毫升素油,90毫升水。
油酥原料:200克面粉,100毫升素油。
做法:1.先做油皮:將面粉篩勻,筑成粉墻,中間挖空,倒入素油拌勻,再將水慢慢加入,揉出筋;2.再做油酥:將面粉篩勻,與素油拌勻即可;3.將餡心原料混合后捏成小團;4.將油皮、油酥分別分成16份,搓圓,再將油皮包上油酥,用搟面杖重復搟兩次,然后包上一個餡心,搓圓后壓扁放在烤盤上;5.送入180℃預熱過的烤箱烤15分鐘,拿出,刷上蛋黃液,撒上芝麻,再烤5分鐘即成。
其實,綠豆沙也可自己熬,原料:180克綠豆,120克白糖,一捧薄荷葉。制法:隔夜將綠豆浸泡好;第二天,放上超過綠豆一倍多點的水,煮沸后轉小火;加入薄荷,燜酥,撈出薄荷殘枝,用木勺將綠豆壓碎;另起鍋,倒入素油,放入綠豆沙、白糖,用中小火炒,充分混合攪拌,即成。餡料做好后也可冷藏備用,待做酥餅前再拿出。
與外面買來不同的是,外面制作綠豆沙時去了殼,我沒有,所以做好后我特地留意了沒去殼的綠豆沙口感是否太粗。對于平時經常要吃幾口用蕎麥、燕麥、糙米、小米、血糯煮五谷飯的我,在吃包在酥餅里沒有去殼的綠豆沙時,一點沒感到口感較粗。即使要去綠豆殼,也相當簡單,綠豆熬酥后,用篩面粉的篩子篩一下即可,然后再用油糖炒。
與外面還不同的是,我加了夏日與綠豆絕配的薄荷,它是我母親一輩的長輩喜歡用來燒綠豆湯的原料。它與綠豆沙一起搭配出的清涼感覺,與檸檬成為沁人飲品后,經常會出現(xiàn)在夏日食物里,帶出幾分悄然無聲的冷艷。
當然,與外面買來的食物不同的還有心情,在現(xiàn)有食物上,加上自己的想法,變成廚房里的新品,還可在現(xiàn)有基礎上再變幻。一次,我想起曾吃過朋友從日本帶來的酥餅,餡心是香菇鹵肉,香菇鮮調味正,好吃得不得了。當時,我一直在想哪一日興趣上來,一定如法炮制一下。一天,我將試制的材料拿出來,將豬肉切成丁,用蔥、姜、蒜、酒、生抽、鹽、糖腌漬好;第二天,將香菇切碎加進去,然后做油皮油酥,過程與做綠豆沙酥餅一樣,做好后品嘗,當然,絕對沒日本帶來的好吃。
不過,第二天,我泡了一杯龍井,再細細地品嘗,感到味道還是不錯。不過,就是以后做時要將鮮菇改為干菇,不僅可增加山珍香味,還可避免多余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