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理慧來電話,想來我家坐坐,我說:“你下午來吧?!彼齺砗?,我為她做了一杯水果熱飲,不一會兒,海英姐打電話來,我讓她也趕快一起來,分享下午茶時間。
理慧,前幾年從臺灣來,她把在臺灣工作的積蓄拿到上海來消費,又在家開了個工作室,換一種活法的日子使她過得很舒心。
海英姐,洛陽人,她兒子設(shè)計專業(yè)學(xué)成后,去奧地利深造獲得博士學(xué)位,在上海開了設(shè)計公司,眼下她幫公司打理些要事。她匆匆趕到后,我為她榨了一杯鮮橙汁。
理慧帶來兩根鐵棍山藥,我笑,拿出家人剛從洛陽帶回的一箱,對此,海英姐不樂意了:“當(dāng)時我從洛陽帶來給你,你卻不要?!蔽覍砘壅f:“剛認識時,她就要送我東西,你說我會收嗎?”
我從廚房端出棗泥蜜餞核桃仁蛋糕。最近迷上做紙杯蛋糕,上星期同學(xué)海棠來坐,我做了棗泥蜜餞核桃仁蛋糕和巧克力蛋糕,為她蒸煮了她饞了很久的意大利黑咖啡。臨走,讓她喝由烏骨雞、咸豬爪、黑木耳、芋頭、鐵棍山藥、杏鮑菇煲的老火湯后,裝了幾個紙杯蛋糕讓她帶回,她給同事家人吃后,都說好吃。這次我隔天前做的蛋糕,理慧和海英姐也說好吃,我想可能是我放的料要比外面買的足且品質(zhì)好。拿起蛋糕,剝開紙托,一口咬上去,咬到里面脆脆的核桃仁,吃在嘴里,很滿足,再細細嚼味,吃得到里面的葡萄干和棗泥。至于蜜餞,無論是朋友、同學(xué)還是鄰居,至今沒一個人吃得出是用什么做成的。
前后做了幾次,感到很順手后,現(xiàn)將做法傾倒在此。
棗泥蜜餞核桃仁蛋糕
材料:面粉120克,黃油120克,奶粉20克,泡打粉1小匙,雞蛋3枚,白砂糖100~150克,紅酒少許,去核連皮棗泥100克,烤熟核桃仁100克,糖漬橙皮20克。
用具:10只紙杯蛋糕模。
做法:
1.將黃油與白砂糖用手動或電動打蛋器打發(fā)至乳白;將蛋液分三次慢慢加入,再用打蛋器打發(fā)均勻;
2.篩入面粉、泡打粉、奶粉拌勻;再加入葡萄干、蜜餞、核桃仁(不要全部放入,留1/10)、紅酒,攪拌均勻;
3.將面糊用調(diào)羹舀入紙杯蛋糕模中,放進預(yù)熱180℃烤箱,烤20~25分鐘即可。
以前我是倒入一個八寸蛋糕模里,烤好后待冷卻再切開,現(xiàn)在我感到還是小蛋糕模的形狀好。整個過程,相當(dāng)簡單,就是在綜合書本所教與實踐操作定配方時,花了不少琢磨的時間。其中的料,冬天可用棗泥與核桃仁,春天可用香蕉與核桃仁,蜜餞不變,是我自己做的糖漬橙皮(做法見本刊2012年第4期49頁)。
在用網(wǎng)上的配方做巧克力紙杯蛋糕后,雖然同學(xué)也說好吃,但我個人覺得,單純放一種巧克力與紅酒搭,口感太單一,也可放點其他料,如杏仁與核桃。在做這些組成蛋糕的同時,我感到中國人對芝麻、核桃與水果與外國人對此的處理方式不同。外國人將芝麻、核桃、水果與面粉混在一起,做成面包與蛋糕,使糧食有了一種別具風(fēng)味的風(fēng)雅與滋味;而我以前冬天一直吃母親與姐姐做的阿膠芝麻桂圓核桃膏,或是直接用調(diào)羹舀芝麻核桃碎吃。吃了雜果蛋糕后,感到中國傳統(tǒng)吃法不及混在面粉里做成蛋糕那樣優(yōu)雅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