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一些員工做事效率很低,工作經(jīng)常拖拉,惹得領導以及合作的同事都不滿意,覺得此員工的工作態(tài)度或者工作能力有問題,嚴重影響自己的職場發(fā)展。職場“拖拉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讓我們來做一回大夫,對下面三個病因對癥下藥吧。
NO1:“工作熱身”時間過長
有一些人到了上班時間后,總是不能夠及時地進入到工作狀態(tài),而是先干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作為工作前的“過渡”和“熱身”,等自己的一些無關緊要的私事忙完后,才算進入工作狀態(tài),而此時,往往上班時間已經(jīng)過了一個小時甚至更多。
一些上班族踩著上班鐘點甚至是遲到后,還保持著平時的習慣進行上班前的“熱身”:吃早餐,在網(wǎng)絡上瀏覽當天的新聞、上QQ或打開電子信箱,對一些私人聊天和信件進行回復,逛逛網(wǎng)店或者查看網(wǎng)店老板給自己的回復。然后喝一杯開水或者泡杯咖啡穩(wěn)穩(wěn)情緒,這才慢慢進入工作狀態(tài)。大城市的上班時間一般是“朝九晚五”,這么一“熱身”,就“熱身”到上午10時多了,上午的工作甚至是全天的工作都會受到影響,都不能保證及時地完成。
職場建議: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須保證一定的工作時間。如果可以省略“熱身”,就省略,如果省略不了,那就應該把動身去上班的時間提前。提前到單位后,利用上班前的時間瀏覽網(wǎng)絡新聞、回復個人信息。上班時間到了以后,一定要停止“熱身”,快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
NO2:“磨洋工”消耗時間
一些員工上班的時候,喜歡與領導玩游擊戰(zhàn)術,領導在,就假裝認真工作,擺出一絲不茍的嚴肅工作表情偷偷地“磨洋工”:慢騰騰地工作,一會兒倒杯水,一會兒借著去衛(wèi)生間的名義在走廊或者電梯口溜達一會兒,即使坐在工作臺前,也是眼睛盯著電腦上的工作文檔,大腦卻在開小差。
領導不在的時候,這樣的員工更是“如魚得水”,肆無忌憚地混時間:煲電話粥、QQ聊天、逛網(wǎng)店,甚至是在電腦上看電影,更過分的居然還有偷偷溜出去品嘗附近的小吃或者逛商場(上班前再溜回來)。到下班前的1個小時或半小時,才驚覺自己當天的工作還有很多沒有做完,于是,手忙腳亂去做,不但工作質量大打折扣,還不能及時完成。這個時候,他們不知道檢討自己,卻抱怨自己的工作量大。是的,8個小時的工作堆積到1個小時去做,工作量當然大了。為什么不檢討自己白白浪費的那些時間呢?
職場建議:工作結果直接反應一個人的職場能力以及職場價值,從而決定著一個人的職場發(fā)展。從這個角度來說,工作是給自己干的,不是給領導干的,明白這個道理后,就不要在職場上“磨洋工”。與其說偷懶耍滑浪費“單位的時間”,不如說是浪費自己的職場壽命和嚴重損害自己的職場前程。
NO3:“胡子眉毛一把抓”
有些人上班的時候也很忙,風風火火來去匆匆的,但是,領導交代的工作總是不能夠及時完成,手頭非常緊急的工作常常被放之腦后,惹得領導以及相關的同事都很惱火。當事人還覺得自己非常委屈:我沒有閑著啊,你們對我要求為什么這么苛刻?
這些覺得自己“比竇娥還冤”的員工其實不懂得工作上“抓大放小”“抓急放緩”的道理,工作不分主次,稀里糊涂地瞎忙,忙得暈頭轉向的卻只能落了個“工作效率低”“工作拖拉”的指責和埋怨。
職場建議:每個周末應該給自己下周的工作做個大致的規(guī)劃:下周哪些是領導交代的緊要工作需要趕緊做完?哪些重要的工作需要抓緊?次要的工作應放在后面。每天早晨到單位后,應該給自己的當天工作列個詳細的具體實施計劃,把哪些急需完成或者重要的工作優(yōu)先做完。
編輯/李建華 weixiao731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