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沒什么別沒錢,有什么別有病。”這足以看出世人對金錢和健康的重視。但要真正做到對金錢的正確理解和處理并非易事,不少人為了金錢,損害了健康,甚至丟了性命。近讀張說的《錢本草》一文,張說對金錢一針見血的解說,足以讓世人感慨萬千。
1200年前的唐代名臣張說,20歲入朝為官,他在晚年積40年做官經(jīng)驗,17年修史根基,70年人生閱歷,苦心孤諧,寫出傳世奇文《錢本草》。該文以藥喻錢,以錢言藥,為世人開了一付永恒的保健良方,對今天的人們來說,讀來仍是大有啟迪。像胡長青、成克杰、鄭筱萸之流,如對該文好好研究,我想也不至于落個人頭落地的下場?,F(xiàn)輯錄如下:
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寒,解困厄之患,立驗。錢,能利邦國,污賢達,畏清廉。貪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其藥,采無時,采至非理者則傷神。此既流行,能役神靈,通鬼氣。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zāi)生;如散而不積,則有困厄之患至。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使無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已謂之智,以此七術(shù)精練,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禮,則弱智傷神,切須忌之。
全文雖只有區(qū)區(qū)200來字,卻含有褒貶,把錢的性質(zhì)、利弊、積散之道描寫得淋漓盡致。張說還總結(jié)了道、德、義、禮、仁、信、智七條駕馭錢的方式,可謂儆戒古今的肯綮之言?!捌咝g(shù)”以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用錢要有度,這就叫‘道’;不把錢看做珍寶,這就叫‘德’;付出的勞動與所獲得的相適應(yīng),這就叫‘義’;不貪非分之財,這就叫‘禮’;樂善好施,這就叫‘仁’;交易不違約,這就叫‘信’;不讓錢傷害了自己,這就是‘智慧’”。
《錢本草》不愧為流芳千年的做人、養(yǎng)生、保健良方。
連載·人身體最臟的4個部位之④
腸 道
有400多種細菌寄居在腸道之中。腸道內(nèi)的大腸埃希氏菌是人體“客棧”中的好“房客”,它幫助我們消化,而且也是我們防御系統(tǒng)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在腸道之外的大腸埃希氏菌卻能致病,如果它“溜進”食物,就可能引起惡心、嘔吐和腹瀉。
要想保護腸道,建議每天喝1~2瓶酸奶,其中的益生菌可抑制壞菌群在腸道稱霸,幫助好菌群獲得對腸道的操控權(quán)。另外,堅持適度鍛煉,常做俯臥撐、揉腹等,可防止腸道老化。
(本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