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omondo的策略和實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很多國際技術公司對中國市場的共同思考
國際特效公司近兩年在中國動作頻繁,其中商業(yè)模式較獨特的德國公司Pixomondo是走在前列的企業(yè)之一。這家國際特效界的后起之秀進入中國市場已有三年,在華的兩家“直營店”運轉順利,過去一年公司連續(xù)斬獲奧斯卡和艾美獎的過程中,北京和上海分公司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特效企業(yè)新模式
也許是公司的名字不太好發(fā)音,很多內地業(yè)內人士更喜歡稱Pixomondo為“做《雨果》的那家特效公司”。
作為一家CG特效業(yè)新秀,近兩年的頻繁獲獎幫助Pixomondo提升了不少品牌知名度,尤其是去年《雨果》為公司斬獲了首座奧斯卡最佳視效獎。在最近剛剛揭曉的艾美獎上,由Pixomondo負責完成全部特效的電視劇集《權力的游戲第二季》又成功摘得最佳視覺特效獎。
2001年“出生”在德國的Pixomondo,最初的突破得益于和好萊塢大片的合作,尤其是2009年由其主導特效制作的《2012》。這部以特效場面為賣點的大制作為公司在國際業(yè)界打響了招牌,該片是Pixomondo首家海外分支——洛杉磯分公司運作的第一個項目。Pixomondo目前在全球有12家分支企業(yè)。
隨著國際電影業(yè)大環(huán)境向下,不少歐美大型特效公司近年紛紛遭遇經(jīng)營困難,唯Pixomondo“逆流而上”快速擴張,個中原因很大一部分要歸于其獨特的運營模式。
公司亞洲區(qū)首席運營官,同時也是北京分公司負責人寒洋(Jan Heinze)介紹說,Pixomondo各分公司采取平行運作模式,沒有總部、分部的區(qū)別,各分公司擁有完備的部門配置,可以獨立承接項目。在項目運作中,本地工作室負責與片方聯(lián)絡,并將工作分配給其他工作室合作完成。多工作室協(xié)作是Pixomondo做項目時的常態(tài),比如《雨果》就動員了當時11個分公司中的10個參加。
相比傳統(tǒng)特效企業(yè)的集中化生產(chǎn)模式,Pixomondo的這種全球分工合作模式有其優(yōu)點:通過直接進入各地市場得到更多元的項目,再利用內部分工平攤成本。在寒洋看來,這樣才能走出特效公司嚴重依賴單個大項目的老模式,降低企業(yè)整體經(jīng)營風險。此外,深入全球各市場也能調動更多資源。除了德國本地的4家和亞洲的2家公司,Pixomondo在洛杉磯、倫敦和多倫多等國際特效重鎮(zhèn)均設有分支,這使其能夠為國際客戶爭取到不同地區(qū)針對電影的減稅、補貼等優(yōu)惠政策,反過來也鞏固了公司的成本優(yōu)勢和市場競爭力。
中國市場 需要耐心
在亞洲,Pixomondo對中國市場尤為重視。目前公司在亞洲布局的2家分支集中在中國內地。北京、上海分公司開張近3年來,本地制作團隊的培養(yǎng)已初見成效。主要面向電影業(yè)務的北京分公司至今已參與了20多個電影項目的特效制作,包括今年上映的《白雪公主與獵人》和《超凡蜘蛛俠》等重量級新片。之前在《雨果》的制作中,北京、上海的兩家工作室也都負責完成了相當一部分工作。為此,在奧斯卡獲獎后,該片特效總監(jiān)Ben Grossmann還特意帶著小金人來到中國犒賞新軍。
雖然是一家國際性企業(yè),但Pixomondo在各地的分公司都奉行本土化經(jīng)營方針。寒洋說自己和公司的眼光放得很遠,例如在最為關鍵的人才方面,Pixomondo的方針是以培養(yǎng)本地新人為主。業(yè)務方面,雖然公司現(xiàn)有的工作仍以好萊塢項目為主,但Pixomondo也在積極尋找進入本地市場的入口。公司近兩年頻頻參與北京、上海電影節(jié)等國內行業(yè)集會,試圖建立與本地導演、制片人的聯(lián)系,并通過一些小規(guī)模項目“試水”,例如華誼兄弟最新的影院動畫LOGO就出自Pixomondo之手。
對于Pixomondo這樣具有成熟模式的企業(yè),“下?!比A語片并不容易。這并非是因為價格昂貴——雖然在成本方面確有壓力,“為了留住自己培養(yǎng)的人才,自然需要提供更好的待遇”,但就具體項目而言,Pixomondo的制片人王曉波說公司的報價與國內一線特效企業(yè)位于同一水平。相比之下,如何與本地電影產(chǎn)業(yè)順利“接合”才是主要挑戰(zhàn)。
雖然企業(yè)運作追求本地化,但Pixomondo對具體項目的選擇相當強調“風格”,“這也是我們在中國的分公司選擇獨資而非合資的主要原因?!逼渲凶钪匾臉藴示褪潜WC項目完成的質量。相比很多同行,Pixomondo更追求對項目定位的某種精準。北京分公司成立后接觸過很多本地項目,也包括一些后來取得票房成功的大片,但其都選擇了放棄,主要原因就在于對品質的顧慮,“片方提供的預算大多無法滿足其對特效的要求”,寒洋說特效是一分錢一分貨,Pixomondo從來不接“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相比好萊塢,國內項目對特效的了解和重視程度有明顯差距。Pixomondo負責的《權力的游戲》是一部投資高達6900萬美元的大制作美劇,特效工作難度系數(shù)最高的部分是火龍、冰原狼等3個“Feature”,而公司之前接觸過的一個國產(chǎn)片項目,制作費僅有3000多萬元人民幣,要求完成的“Feature”卻有十余個之多……即便最終能完成,質量也可想而知。
此外,就投入而言,好萊塢大片投資本身就高,特效方面的投入也有一定成例。《超凡蜘蛛俠》這樣的項目花在CG上的費用大概會占制作費的30%,而《2012》這樣主打特效的片子則會超過40%。相比之下,國內項目的預算更多還是花在明星等方面,即便是一些主打視覺效果的大片,特效投資比例也要遠遠低于好萊塢水平。
實際上,特效在電影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也非大片專利。目前Pixomondo在內地正在和三四個項目進行深度溝通,其中最接近達成合作的是一個成本1000萬左右的小制作。寒洋在德國曾參與過很多電影制作,“小片也可以做出很好的特效,關鍵是要匹配?!毕啾燃夹g等硬件,目前國內電影業(yè)真正的差距還在于制作管理、流程等“軟件”,制作層面的變數(shù)太多。對此,剛負責完《畫皮Ⅱ》的香港資深特效指導許安有一句話很值得思考:特效等技術環(huán)節(jié)要發(fā)揮最大作用,需要的更多還是從前期開始就做好詳細計劃,并嚴格照此執(zhí)行。
對于中國市場,Pixomondo的“直營店”更看重長遠發(fā)展,似乎不急于切入國產(chǎn)片的制作。一方面,目前從海外其他分公司發(fā)來的工作已讓公司上下忙碌不已,另一方面,Pixomondo在廣告制作方面有相當積累。更重要的是,特效公司的品牌永遠只能來自成功的項目——Pixomondo之前在3D方面采用的也是徐圖進入的策略,最終《雨果》首度出手就名利雙收。參與華語片,寒洋希冀的也是一炮打響的效果。
Pixomondo參與過的主要影視項目
2012年
《白雪公主與獵人》(Snow White the Huntsman)、《紅色機翼》(Red Tails)、《超凡蜘蛛俠》(The Amazing Spider-Man)、 《權力的游戲第二季》(Game of Thrones:Season 2)。
2011年
《雨果》(Hugo)、《動物園管理員》(Zookeeper)、《綠燈俠》(Green Lantern)、《超級8》(Super 8)、《速度與激情5》(Fast Five)、 《美少女特工隊》(Sucker Punch)、《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
2010年
《危情諜戰(zhàn)》(Knight and Day)、《天龍?zhí)毓り牎罚═he A-Team)、《新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鋼鐵俠2》(Iron Man 2)、《影子寫手》(The Ghost Writer)、 《波西·杰克遜與神火之盜》 (Percy Jackson the Olympians: The Lightning Thief);
2009年
《2012》、《忍者刺殺》(Ninja Assassin)
2008年
《紅男爵》(The Red B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