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日子,陳耀東家比較熱鬧,自發(fā)來看望老人的各界人士比較多。有時老人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但老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其實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吃飯并不是最大的問題,關鍵是需要有人來做洗洗涮涮的事兒?!绷x工邱華說。
前年,當地民政局和婦聯共同實施“陽光工程”,為孤寡老人免費請鐘點工。陳耀東成為這項工程的受益者。但是,“陽光工程”一年只服務10個月,每年3月15日到5月15日是一個空檔期。這時候,陳耀東的日常生活起居就只有靠義工了。
小李的單位在陳耀東家附近,他經常利用午休時間來幫老人搞搞衛(wèi)生,或幫老人去“一元愛心店”取餐。義工小張是長安區(qū)人,他來陳耀東家路上要花一個多小時,而且只能傍晚來。邱華退休后一直做義工,時間相對多一點,這段時間,她幾乎每天都來。今年春節(jié),她怕老人寂寞,一家三口陪老人過了個除夕夜,她女兒還給老人發(fā)了個紅包。
邱華說,前前后后到陳耀東這兒做過義工的不下百人,但能長期堅持下來的不過五、六個人。
今年年初,陜西省慈善協會等單位聯合發(fā)起“一元關愛計劃”,包括餐館、理發(fā)店、藥店、超市、醫(yī)院等在內的150家企業(yè),開始為8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1元消費項目。陳耀東也成為該項目的受益者。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幫助陳耀東老人的義工就發(fā)現,這個“一元關愛計劃”或許很難長期堅持下去。有義工告訴記者,他第一次叫一元愛心車,來得很痛快,但第二次叫,人家就找理由推脫了;一元愛心飯店也是這樣,一開始去取餐很熱情,但每天都去取,有時就要看店家的臉色,飯菜質量也不如以前了。
有義工建議,政府應該給這些參與“一元關愛計劃”的商家以合理的補助,畢竟人家是做生意的,他們可以不盈利,但至少不虧損,這樣才會使“一元愛心計劃”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