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在北京呆一天相當于抽20支煙!廣州25,上海9,南京9,長沙13,成都12,武漢13?!边@說法太給環(huán)保人士解氣了,讓你們出門就開車!讓你們砍樹當筷子使,讓你們天天開工廠冒黑煙……
真相
這個說法著實嚇人,簡直讓人難以置信。關于吸煙對人體的危害,有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每天的吸煙支數(shù)×煙齡年數(shù):吸煙指數(shù),如果這個指數(shù)大于400,就可以被列為“肺癌高危人群”了。按照“一天20支煙”的說法推算。在北京居住十幾年以上的人豈不個個都癌癥高危?
空氣污染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會遇到的問題,希望對它的危害有個清晰明確的認識也是人之常情。不過由于它的復雜多變,明確的結論目前還無法給出,拿它和吸煙相比較更是沒有多少科學性。這個謠言,可以粉碎。
變幻不定的空氣污染物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城市大氣,或快或慢,總處于變化中。對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幾個特大城市,最近幾年的空氣污染性質也正處于明顯的轉變中。
早年間,大城市最主要的空氣污染是煤煙型污染,特點是顆粒物大,很多成分是還原性物質。當時,大型企業(yè)和居民的能源利用以燃煤居多,造成了大量的煙塵污染,在采暖季尤其嚴重。此外,由于對煤炭燃燒前處置的要求少,加上我國很多地區(qū)煤炭品質不高,燃煤除了釋放大量二氧化硫,還有許多金屬氧化物也隨著煙塵排放出來。另外,城市中綠地面積小、路面固化率不高,也容易造成揚塵,這一點上,降水量大的南方城市比北方略好。
環(huán)境問題開始引起重視之后,很多重工業(yè)企業(yè)被遷出了城區(qū),工業(yè)污染對城市的影響的確減小了。隨著天然氣烹飪和冬季集中供暖的推廣普及,以及對煤炭使用前的處理,燃煤污染的總量有了大幅度削減。路面的固化程度有明顯提高,同時城市中的綠化率也有提升,但同時基礎建設力度加大,浮塵的來源不再是傳統(tǒng)的路面揚塵,卻可能因大興土木而起。另一方面,
個新興污染源逐漸成為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角——汽車尾氣。
這些變化,使得如今的空氣污染物成分中氧化性物質變多,有機物變多,顆粒物粒徑變小,總量變少。換句話說,現(xiàn)在的城市空氣污染從早期的還原性煤煙型污染,逐漸向氧化性尾氣型污染轉變。就像我們的經濟在同歐美接軌一樣,我們的污染類型也在向他們靠攏。
無論你所在的城市正在多大的程度上由煤煙型向尾氣型過渡,污染的空氣都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混合體,含有多種隨日寸變幻比例的成分,遵循復雜的流體力學擴散模型。這些被稱為“污染物”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多氯聯(lián)苯……每一種在劑量足夠高時都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毒性效應,而劑量足夠低時對人體完全可能沒有傷害。而每天每一時刻城市中的各種污染源所處的狀態(tài)都是截然不同的,擴散方式也不同。
香煙燃燒產生的污染物質種類雖然豐富,但因為燃燒過程的反應物和反應條件基本穩(wěn)定,產物的成分變動的范圍較窄,與城市空氣污染的復雜度相比是小巫見大巫。并且,吸煙過程中的空氣動力學過程也更加簡單,通過吸煙攝入的污染物是可以估算出來的。再者,吸煙釋放的化學物質與空氣污染物的化學成分差別較大,重合的成分并不多。
拿吸煙的支數(shù)去比較呼吸的空氣有多污濁,根本就是關公戰(zhàn)秦瓊,難以做到公平客觀。
撲朔迷離的毒性效應
不單是成分復雜,大氣污染的毒性效應也很復雜。即使是目前研究相對比較充分的吸煙對身體的危害也是復雜多樣的,除了最常見的增大患肺癌的風險、提升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之外,還包括污染物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煙草中重金屬的富集與攝入、一氧化碳造成的血紅蛋白供氧不足、尼古丁造成神經系統(tǒng)的成癮性……
而空氣污染物對生物體的影響,因為它自身成分的大幅度波動,更難以整體來衡量,都是分不同的成分獨立研究的。例如二氧化硫對呼吸系統(tǒng)的刺激、氮氧化物造成的組織缺氧、甲醛的刺激性和三致作用、臭氧的強氧化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氣體成分,當前研究的熱點是可吸入顆粒物(又叫大氣氣溶膠)。因為空氣污染物中固體顆粒物的總量大幅度下降后,粒徑較小的顆粒物所占的比重就變大了,而粒徑越小,顆粒物可能深入呼吸系統(tǒng)的深度就越大,我國雖然在空氣質量監(jiān)測時關注了可吸入顆粒物PM10(空氣動力學直徑10微米以下)的變化,但可進入肺部的PM2.5的固體顆粒物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更長,如果吸入過多,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統(tǒng)和肺部的傷害,對健康的影響更深遠。
令人遺憾的是,關于空氣污染物的很多研究,例如,究竟多大程度的污染會對人體造成明確傷害,這些物質彼此之間的關系會如何影響它們對生物的效應,這些傷害會不會相互疊加……都還沒有明確的結論。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和對人體的傷害相對明確的吸煙比較,這種比較的結果是否可靠,這種比較對于環(huán)境問題的警示作用是否恰當,都是值得懷疑的。而在這種說法的基礎上引申出了“既然已經在被動吸煙,不如主動吸煙”的想法,我們就更難理解它存在的實際意義了。
結論
雖然大城市空氣質量差是事實,對健康是一大危害,但相比于吸煙這種“耐口污染”,它的影響仍然很難明確。將空氣污染折合成吸煙數(shù)的做法既不科學,也不實用,對于空氣污染的危害沒有正確的提示作用,反而可能弱化對吸煙危害的認識。如果你真的對自己居住的城市環(huán)境不滿,先從自己做起,把煙戒了吧!